盛晨興,男,1969年7月出生,博士,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盛晨興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武漢理工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務: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學術成果,承擔課題,參編專著,發表論文,獲獎記錄,國際交流活動,
研究領域
船舶動力設備遠程監控及故障診斷方法研究
船舶油液系統監測方法研究
動力設備線上監測理論、方法與工程套用研究
新能源在船舶上的套用研究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92.7 在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
2001.4 在武漢理工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9.12 在武漢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2.10~1998.9 武昌造船廠,船舶建造、船舶設計
2001.4~2013.9 武漢理工大學,依次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碩導
2013.10~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擔任教授/博導
學術成果
承擔課題
主持及參與課題
1. 船用太陽能光伏系統安裝工藝研究, 2013.01-2015.12, 國家工信部, 國家級,主持
2. 中遠之星客滾船太陽能光伏系統示範套用, 2013.3-2014.4, 企業委託,參與
3. (採用蓄電池儲能技術)太陽能在大型滾裝船上的套用技術研究, 2013.1-2015.12, 國家級,參與
4. 重大裝備潤滑磨損線上監測診斷系統的研發, 2012.12-2013.12, 廣東省產學研,主持
5. 船舶機艙自動化集成系統和數字平台裝備, 2011-2013, 國家科技部863, 省部級,主要完成人
6. 12000kW海洋救助船狀態監測與遠程診斷系統研製, 2013.9-2016.12, 企業委託,主持
7. 8000kW海洋救助船主要動力設備監測診斷系統研製, 2009.9-2014.7, 企業委託,負責完成人
8. 2000方/時吸盤挖泥船主要動力設備遠程故障診斷系統, 2011.9-2013.9, 企業委託,主持
9. 8000方自航耙吸挖泥船主要動力設備遠程故障研究, 2007.12-2008.12, 事業委託,負責完成人
10. 300方首沖耙吸挖泥船機械設備遠程故障診斷系統,2003.1-2007.1,國家十五科技攻關,主要完成人
11. 5500噸大型海事巡航救助船遠程檢測與故障診斷系統, 2011.9-2013.9, 事業委託,負責完成人
12. 基於船岸信息一體化的船舶動力系統故障預測與能效提升的理論與方法, 2014.01-2016.12,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主要成員
13. 船舶動力系統潤滑油狀態與軸系動態特性多元耦合作用機理, 2014.01-2016.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與
14. 船舶動力機械系統的可監測性研究,2010.1-2012.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
15. 遠程檢測與故障診斷系統, 2011.11-2012.11, 企業委託,負責完成人
16. 數字機務管理系統設計方案, 2011.11-2012.12, 事業委託,主要完成人
17. 航標船遠程監測系統研製, 2010.11-2011.11, 事業委託,主要完成人
參編專著
Diagnostics and Prognostics of Engineering System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Published in the USA by Engineering Science Reference, 2012.7.
發表論文
[1] Sheng C, Wu T, Zhang Y.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marine diesel engines using integration of ferrographic analysis and spectrum analysis[J]. Insight-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Condition Monitoring, 2012, 54(7): 394-398. SCI&EI收錄
[2] Sheng C, Duan Z, Cheng J, et al. Fusing of Multi-Channel Sensors for Power Station Fault Diagnosis in Marine Power Systems[J]. Electronics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3, 19(5):53-56. SCI收錄
[3] Chenxing S, Zhe T, Yuelei Z. Nonlinear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of Multi-Sensor signals for Marine Diesel Engine Fault Diagnosis[J]. Przegląd Elektrotechniczny, 2013(1): 71-74
[4] Chenxing S,Yuelei Zhang,Xinping Yan. A Comprehensive Optimum Design Method of Monitorability-based Design for Mechanical System Using Collaborative Theory[J]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3,6(16): 3001-3010.
[5] Sheng C, Li Z, Qin L, et al. Recent Progress on Mechanical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15): 142-146. EI收錄
[6] 盛晨興,嚴新平,徐泰富.基於油液分析的柴油機可靠性試驗磨損評價研究[J].摩擦學學報,2009, 28(6): 556-561. EI收錄
[7] 盛晨興,曾卓,馮偉,等.高鐵齒輪油摩擦學特性的試驗探究[J]. 潤滑與密封, 2016 (5) :86-90.
[8] 盛晨興,張月雷,袁成清.可監測性設計理論在船舶動力機械系統設計中的套用.船舶工程,2015 (2): 24-27
[9] 裴繼文,盛晨興.使用分油機分離大型救助船變質燃料油時的故障分析與處理.航海技術,2015 (2): 24-26
[10] 盛晨興,程俊,李文明,等.基於遺傳算法改進的BP神經網路模型的磨損機理智慧型識別[J]. 潤滑與密封, 2014 (1) :24-28.
[11] Chenxing Sheng, Yong Cao, Yuelei Zhang, Tonghai Wu.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On-line Oil Monitoring System on Ship Power System.PHM-2011 Shenzhen, 2011(5).
[12] Sheng Chen-xing, Yan Xin-ping, Xu Tai-fu.Study of wear evaluation of diesel engine 500h reliability test based on oil spectrum analysis. Springer-Verlag, WCEAM-IMS, 2008(10):1382-1389.
[13] 盛晨興, 張月雷, 張峰, 等. 船舶柴油機線上油液監測感測器的安裝設計[J]. 潤滑與密封, 2012, 37(3): 102-105.
[14] 盛晨興,嚴新平,彭鐵華.挖泥船液壓系統污染度線上計算機輔助監測[J].潤滑與密封,2008(6):77-79.
獲獎記錄
中國航海科技進步二等獎
“東湖太陽能遊船設計”獲2012年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科技競賽全國三等獎(指導教師)
國際交流活動
1、2013年7月到8月作為訪問學者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參觀訪問交流;
2、2013年9月到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參與PHM設備狀態預測與健康管理國際學術會議(2013 Prognostics and System Health Management Conference,PHM-2013 Milan 8-11 September, 2013) ;
3、2013年11月參與BP嘉實多-英國皇家化學會 摩擦和潤滑國際研討會(BP Castrol-RS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ibology and Lubricants );
4、2015年作為主辦方主要工作人員之一組織並參與了第六屆中-日摩擦學高層論壇國際會議(The Announcement of The 6th Advanced Forum on Tribology 2015, Wuhan;Date: 18th April – 20th April 2015, Wuhan, China)。
5、2015年作為主辦方主要工作人員之一組織並參與了第7界中-英摩擦學國際研討會(7th China-UK Symposium on Tribology,Date: 6th April – 8th April 2015, Wuhan, China)。
6、高性能船舶關鍵技術學科引智基地(111基地)“船舶摩擦學與綠色技術”方向的骨幹人員,參與該方向與英國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南安普頓大學)、澳大利亞University of Sydney(悉尼大學)、澳大利亞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新南威爾斯大學)等高校的科研合作與交流。
7、參與了中澳國際合作項目” Research on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ribology and Dynamics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Information”(基於監測信息的摩擦學和動力學的耦合關係研究)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