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狂想

盛世狂想

《盛世狂想》系作者楊學武近年來發表的雜文、隨筆精選集。作者以犀利的筆鋒,談古論今,說人道事,意近卻是旨遠,直薄所指而含蓄蘊藉,切中肯綮而要言不煩,讀之不忍釋卷。

基本介紹

  • 書名:盛世狂想
  •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 頁數:155頁
  • 開本:16
  • 作者:楊學武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520100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意近卻是旨遠,直薄所指而含蓄蘊藉,切中肯綮而要言不煩,這就是雜文隨筆的魅力。
《盛世狂想》系作者楊學武近年來發表的雜文、隨筆精選集。非同於一般感想式的文章,作者以犀利的筆鋒,談古論今,說人道事,以思想者的深度啟迪眾人,讀之令人不忍釋卷。

作者簡介

楊學武,祖籍湖北,現居北京。自主經商,為的是“端自己碗,服自己管”;自由寫作,為的是“動自己腦,說自己話”。對雜文幾十年痴情不改,在境內外報刊上發表雜文一千多篇,其中數十篇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中國當代雜文二百家》、《世紀末雜文200篇》、《感動你一生的雜文全集》、《感動中學生的100篇雜文》等多種雜文選集;《我為何“幸災樂禍”》獲首屆“雜文選刊杯”全國雜文大賽二等獎;《可悲的“自我原諒”》獲“青春寶杯”首都十七家報刊雜文徵文三等獎。已出版雜文集《盛世明言》、《簡單的複雜》、《春明感言》等。

圖書目錄

總序
自序
爭論也是勝利
真理重複一千遍也會走向反面
“免於恐懼”遐想
[附錄]正確對待“不同的意見”
盛世狂想
鄭和下西洋猜想
可悲的“自我原諒”
我喜歡有毛病的領導人
柯林頓可以“几几開”?
歐巴馬怎樣“為人民服務”
八寶山與新處女
[附錄]讀《八寶山與新處女》有感
花圈與花架子
普京的“穩定觀”
“考證”病
“朱毛”與“毛朱”
“宜遠不宜近”與“宜粗不宜細”
為章明雜文補充一例
[附錄]叫她如何參政議政
乳房的解放
[附錄]乳房的功能
乳房的官司
三聚氰胺之禍後冉提乳房功能的異化
“難言之隱”一說了之
把人當動物看
屈原有“屈”
[附錄]水調歌頭·讀報自感 問天
文人不敵美人
[附錄]何必文人比美人
屈原是“世界四人文化名人”嗎?
雨果的“附告”
答案在詩外
“馬在叫”與“驢在叫”
[附錄]何來“驢在叫”?
來函照登
“回音壁”喚璧音回
莫以名氣論英雄
[附錄]馬三立與袁家騮
我為何“幸災樂禍”
“領導帶頭”作用是有限的
大赦貪官 利莫大焉
死亡麻木症
中國的“自了漢”
經濟學家的實驗室在哪裡
扁鵲治病新編
漫話“敲邊鼓”
幸好胡風沒有好“位子”
毛澤東是不是雜文家
做“小雜文”也不易
[附錄]“雜文小年”如何
定位
大手筆下的小人物
雜文家“忘記過去”意味著什麼
“四條漢子”訪嚴秀
稍覺遺憾
——致楊學武書
我也把朋友“得罪”一次
[附錄]把每一個朋友“得罪”一次
我是“個體”我怕誰
我為什麼要寫雜文
[附錄]亦文亦商楊學武
無情不雜文
——楊學武接受《雜文選刊》記者訪談

文摘

八寶山位於北京西北郊,雖不是長城、頤和同那樣的著名景觀,但名氣並不見得比它們小。八寶山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裡乃中國最高級別的公墓區。朱德、董必武、彭德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安葬在這裡,而原來也安葬在這裡的康生和謝富治,卻沒能“長安”下去,當“四人幫”垮台後其骨灰便被驅逐出山。八寶山是一座政治名山,誰死後能上八寶山,政治是最高標準。
我因為死後沒有資格上八寶山,便趁活著時去遊覽了一次。實話實說,這裡除了蒼松翠柏可以養眼之外,那些格式化的墓碑和賓館式的建築物,實在令我不忍卒看。看來政治名山,只中用不中看。
新處女是俄羅斯的一個公慕的名字。莊重的墓地,名字如此“輕佻”,似乎讓人聽起來感到莫名其妙。然而當我親眼目睹新處女公墓之後,卻情不自禁地對她刮目相看。
新處女公墓坐落於莫斯科河畔。這裡安葬著26000多位在蘇俄歷史上曾經留下鮮明印跡的人物,堪稱群星璀璨、名人薈萃之地。
首先引我注目的是,新處女公墓完全不“講規矩”,名曰名人墓,可沒有按級別高低排座,也沒有按名氣大小排名。上至蘇共總書記和俄羅斯總統,下至芭蕾舞演員和飛機設計師,都按先來後到依次安放,隨意排列。在走道上一眼就能看見烏蘭諾娃,而赫魯雪夫則“藏”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裡……而且,新處女雖是墓地,可沒有那種“莊嚴肅穆”、“死氣沉沉”的景象。墓碑製作和人物雕塑,不是格式化的政治道具和庸俗化的紀念物品,而是融主人的音容笑貌、思想性格、職業愛好等等特徵於一爐,進行提煉和加工的藝術品。精湛絕妙的藝術手法,使去世的人物“死而復活”——他們不僅千姿再態,惟妙惟肖,而且主題鮮明,寓意深刻。赫魯雪夫的頭像被鑲嵌在幾何圖形的黑白兩色的石頭中間,象徵著光明與黑暗的對抗;卓婭敞開的衣服里露出一隻飽滿而圓潤的乳房,那充盈著青春活力的少女身軀流溢出對生命和自由的憧憬與渴望……與其說新處女是墓地,倒不如說是一座精美絕倫的人物雕塑藝術館。
而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新處女公墓完全不“講政治”,竟然“亂點鴛鴦譜”——讓不同政見的人物在墓地“非理(法)同居”。赫魯雪夫是蘇共總書記,是社會主義的早期改革者;葉爾欽是俄羅斯總統,是“復辟資本主義”的創始人;賴莎是戈巴契夫的夫人,在她的墓旁還空著一半,據說是戈巴契夫給自己準備的安息地,他被稱為“蘇共的掘墓人”。
赫魯雪夫、戈巴契夫和葉爾欽,雖然各自政見不同,但蘇聯的解體,卻是他們“前赴後繼”、“共同努力”的結果。赫魯雪夫所作的“秘密報告”,揭開了史達林獨裁專制和個人崇拜的黑幕,實際上就此拉開了蘇共和社會主義走向衰亡的序幕;戈巴契夫推行的“公開化”,本是為了挽救已失去民心的蘇共和失掉活力的社會主義,不料相反加速了它們的垮台和衰亡;葉爾欽在水到渠成的形勢下,便順水推舟把蘇共趕下台,搖身一變由社會主義“復辟”為資本主義。倘若按前因後果來說,沒有赫魯雪夫,就沒有戈巴契夫;沒有戈巴契夫,就沒有葉爾欽。如果說他們是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似乎一點也不冤枉。然而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來看,其實也不能怪罪他們。蘇聯的解體,完全是因為史達林化的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不得人心,氣數已盡。極權專制的政黨和貧窮落後的社會主義,無論擱在誰手裡,都一定會走向失敗和滅亡。
赫魯雪夫的墓碑是黑白兩色的,葉爾欽的墓碑是紅白藍三色的,戈巴契夫將來身後的墓碑會是幾色的?現在尚未可知。正如他們的墓碑一樣,他們在蘇俄歷史上留下的印跡也是色調迥異的。倘若用某種政治的“有色眼鏡”來看,赫魯雪夫是“黑色”的,戈巴契夫是“灰色”的,葉爾欽則是“白色”的。他們是蘇俄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如今讓他們在新處女公墓“和平共處”,這說明俄羅斯人民對歷史是多么的尊重,歷史觀是多么的客觀、寬容和多元。俄羅斯民族的偉大,於此可見一斑,令我嘆為觀止。
我在新處女公墓還“拜見”了老鄉王明,中國有句俗語“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而此時此地,我當然是“有淚不輕彈”的。王明的雕像富有“中國特色”,一身中山裝,一張國字臉。他的墓碑上寫著:“王明同志,中國共產黨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傑出活動家,1904年4月9日——1974年3月27日。”王明何許人也?在我此等“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中國人的印象中,他是“機會主義頭子、蘇修代理人、大叛徒”。按“中國慣例”,王明肯定是上不了八寶山的,可他在新處女安享著“名人”待遇。面對“王明同志”,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P29-31

序言

這本集子收入了相當一部分“筆墨官司”的文章,我自以為是一個“亮點”。為讓讀者了解官司的由來。特將“涉案”雙方(有的還有第三方)的文章都收錄在案,由於條件所限沒能徵得對方和他方的同意,在此謹致以歉意。
我在1990年出版第一本雜文集《盛世明言》時,就收入了一組類似這樣的文章,曾得到了著名雜文家、出版家曾彥修(筆名嚴秀)先生的贊同,他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書中有關“寫收條”一篇,收入不同意見專文,甚好,鄙意一直以為應該如此。”我一向對與人爭論感興趣,不僅認為“真理越爭越明”,而且覺得雜文界理應成為爭論的“特區”。魯迅當年在上海灘發起和應戰的幾起大論戰,尤其是“兩個口號”之爭,其爭論之激烈,反響之廣大,影響之深遠,堪稱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之最。然而官方和文學界主流人士一直以來對這些爭論持批評態度,認為“影響了黨對文藝的領導”、“破壞了作家們的團結”,並給爭論雙方冠以“宗派主義”的惡名。胡風受累於此,被打成“反革命集團”,入獄二十餘年,即使在平反後在這個問題上仍不被原諒,至今還受到一些人的口誅筆伐。我對文壇這種所謂“要團結,不要爭論”的現象是很不贊成的,曾寫專文《誰分宗派故謗傷》表達我的觀點:追求文壇表面上的“一團和氣”,其實就是把文壇搞成“一潭死水”。我認為,以批判為武器的雜文,當領文壇爭論風氣之先。我們不是高喊要繼承和發揚魯迅的戰鬥精神么?而勇於爭論正是魯迅戰鬥精神的精髓。
我也許屬相為雞,且是一隻“公雞”,天性好爭好鳴。而且,我“六親不認”。專門與熟人和朋友“對著幹”。收入本集的我與鄢烈山先生和朱健國先生幾組爭論文章,大約可以引人注目。他們都是我的朋友,且是湖北老鄉,可我批評他們的文字,簡直是“毫不留情”。為此,我曾在《雜文選刊》舉辦的筆會上,當著包括鄢、朱在內的幾十位雜文朋友,解釋過我的“良苦用心”:我是在“拋磚”,希望引來文友們的“玉”;我是在“投石”,希望激起雜文界的“千層浪”。 不過我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從來不認為我對別人的批評就一定是正確的;而且我雖然個子小但肚量並不小,也不對別人對我的批評或反批評有什麼難堪和不滿。譬如我與鄢烈山先生在女人的“乳房問題”上展開的爭論,我的批評文章就有不當之處。他的《乳房的功能》發表後,我讀罷有感而發寫了《乳房的解放》,其批評用語確實有些過火,正如章明老先生在為烈山打抱不平的文章《乳房的官司》中所說的:“可以說,這是我近些年讀到的火力最猛的一篇批評文章。”這三篇文章都發表在《羊城晚報》,由於該報在全國的影響力,我們的批評與反批評文章引起了較為強烈的反響。好在我與烈山是老交情,他“大人大量”不計我“小人之過”。我們後來多次見面,也從未提及此事。倒也並非“乳房的官司”羞於出口,正如他在文中所說“一點羞怯都不必有”,而是我們都認為發表不同意見是太正常不過的事。因此泰然處之。
章明老先生對我的反批評,我是心服口服的。其實,我與他還是有“文字緣”的。此前他在《南方周末》發表《叫他如何參政議政》,我讀了拍案叫好,以我親耳目睹的一件事情寫成《為章明的雜文補充一例》發表在《文匯報》上。雖然是“附和”而非批評文章,我也收進這本集子了,算是對章明老先生表達一點敬意罷。
2013年10月1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