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行人團隊創建於2012年,原名“蛋蛋在行動支教團”。經過三年的發展,益行人支教團現通過開展以暑期支教為主的一系列幫助山區兒童的公益活動,為留守兒童帶去夏令營式的文化、心理、素質、常識、安全教育。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益行人團隊
- 總部地點: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147號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園608室
- 成立時間:2014年5月7日
- 經營範圍:公益教育
- 公司性質:公益
- 公司口號:為山區兒童變得更好而努力
- 官方網站:1-xing.com
社團宗旨,社團性質,發展歷程,社團部門,理事會,顧問團,教學部,內務部,傳媒中心,外聯部,社團項目,益行人教育,益行人影視,所獲獎項,發展規劃,隊員名單,社會影響,
社團宗旨
為教而行——為了讓山區兒童變得更好而努力。
社團性質
武漢理工大學益行人支教團是在學校黨委領導下,校團委和學生工作部的指導下,社團聯合會職能管理下的學生群體組織。
發展歷程
2011年12月4日,創始人母世濤向谷歌“益暖中華”公益創意比賽提交“微公益-蛋蛋在行動”雛形。
2012年1月,“微公益-蛋蛋在行動”通過初賽,正式開通新浪部落格和新浪微博,向公眾開放。
2012年3月,“微公益-蛋蛋在行動”通過複賽,進入“益暖中華”決賽。
2012年5月,“微公益-蛋蛋在行動”決賽失利,但隊員們仍懷著堅定的心,按原計畫進行志願者招募,將“蛋蛋在行動”由核心成員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隊伍擴大為我校各大學院共同參與的全校性支教團隊,共25人。
2012年7月,25位支教隊員前往貴州遵義市習水縣永安鎮天橋村古天樂陽光國小開展為期21天的支教活動。
2012年11月,“蛋蛋在行動”支教團決定開展公益創業活動,更名為“蛋蛋在行動”公益創業團隊,同時拓展至馬房山校區。
2013年3月,公益創業第一個項目:武漢理工大學第一個無人售賣自助找零商店——余家頭校區航海樓實誠人小站正式開張。
2013年4月,拍攝並推出原創微電影《那年那事那節操系列之我的傷痛你不懂》。
2013年5月,在余家頭校區進行第二次招新面試,新增支教團隊員60人。
2013年6月,余家頭校區主樓實誠人小站正式開張。
2013年7月,“蛋蛋在行動”支教團隊50多名隊員分別在貴州省仁懷市茅壩鎮田壩國小、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古寨瑤族鄉隆林國小、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永安鎮天橋村古天樂陽光國小進行為期21天的支教活動。
2013年10月,團隊結構改革並進行人員換屆,正式更名為益行人團隊,進行第三次招新,團隊新增61名隊員。
2013年11月,進行“給夢想一個禮物”夢想對接活動。
2013年12月,發布益行人新logo;用公益創業所得資金為404名孩子購買暖冬物資;舉行“跨越益行·愛你一世”素質拓展活動。
2014年3月,進行第四次支教招新,新增42人。
2014年7月-8月,支教團70名隊員分別在湖北省武漢愛樂音樂學院、貴州省習水縣永安鎮陽光古天樂國小、貴州省仁懷市茅壩鎮田壩國小、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木咱鎮響樂國小進行為期21-26天的支教活動。
社團部門
理事會
1、日常管理:負責團隊全面的日常管理,解決團隊、各項目的困難;
2、重要決策:通過會議討論和投票,決策團隊重要事務;
3、制定規劃:定團隊兩年發展方案,引導團隊發展法相;
4、推進工作:敦促各項工作的進展。對各工作進行表揚、獎勵,批評和改進;
5、公務聯繫:與學校相關部門、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聯繫和交流。
顧問團
1、尋找問題:關注支教團所有活動和事務,找出紕漏及不足。
2、提出意見:向相關負責人提出問題,分析原因並提出建議意見,如問題重大則聯繫總負責人,或提至理事會。
3、監督落實:敦促該問題整改情況,直至整改完成。
教學部
1、教案編輯:編寫支教團對口山區國小的教學大綱、教案及教材。
2、學生檔案:收集、整理、匯總家訪信息及全家福,建立健全學生檔案。
3、支教考核:考核、監督新隊員,筆試、試講、常規作業的布置及審閱,進行篩選、確定最終支教隊員。
4、支教準備:完善支教團規章制度;聯繫支教隊員家長,確保家人同意;為支教隊員購買保險、隊服。
5、支教培訓:組織支教隊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包括支教講座、教學培訓、急救培訓、生活培訓等。
6、支教監督:支教過程中督促各國小教學任務的進行,並在結束後進行教學成果評定。
7、支教總結:支教教學總結、個人支教的收集與整理;
內務部
1、通知事務:通知團隊工作事務,通報團隊決定和決議,通知隊員生日、紀念日。
2、財務管理:管理支配團隊財務,對各部門(項目)財務進行監督、匯總和公布。
3、人事安排:負責活動人員的安排和簽到。
4、檔案整理:負責退隊人員檔案歸檔;負責新隊員個人信息檔案和活動、教學評價檔案的建立。
5、團隊記錄:撰寫會議記錄,對團隊有關檔案進行歸檔,撰寫年度總結。
6、項目申請:負責社會、網路上的項目申請的檔案填寫和項目報告的撰寫。
7、中文百科的維護更新。
傳媒中心
1、社團宣傳:負責團隊的宣傳策劃、海報設計及宣傳活動的實施。
2、新聞管理:負責團隊活動、校內時事、感人事跡的新聞撰寫並向各大媒體投稿。
3、新媒體運營:管理團隊的網路媒體,包括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空間、新浪部落格、微信公共平台、人人公共主頁等。
4、圖像管理:通過攝影、製作視頻的方式對團隊的活動、日常事務進行記錄,並歸檔管理。
5、 設計與印刷:設計隊服、吉祥物等。
外聯部
1、聯繫贊助:為團隊的各個公益活動聯繫資金和實物贊助。
2、場地協調:負責活動場地申請及現場協調工作。
3、建立檔案:建立完善的客戶資料檔案,維持與客戶的友好聯繫。
4、學校聯繫:聯繫武漢市內試講國小;與各支教國小的校長、學生保持聯繫,對支教活動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反饋支教效果。進行遠程組織國小的教學活動,如作文、繪畫比賽等。
5、互訪交流:負責高校間互訪交流活動,著重加強團隊與武漢其他院校團隊的聯繫和溝通,促進團隊的各方面的發展。提升團隊影響力,宣傳公益理念。
6、內部活動:定期組織團隊內聚會、出遊活動、素質拓展。
7、協助工作:協助協調團隊內等其他相關部門的工作,互幫互助,同時負責聯絡余區和馬區的工作。
社團項目
益行人教育
原“微公益-蛋蛋在行動”項目,成立於2012年12月。武漢理工大學第一個跨學院、跨校區本科生支教團。現已發展成為武漢理工大學品牌公益項目,武漢理工大學最大的本科生支教團。
1、“益行人趣課堂”基礎教育項目
支教團利用暑期走進貧困山區國小開展21天(習慣養成期)的支教幫扶,以夏令營的形式進行基礎文化課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美術、音樂)、舞蹈啟蒙、環球視野、益智遊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防震演練、性安全知識講座等)一系列文體及課外素質活動,在輔導學習的同時拓展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增添學習的趣味性。
2、“益行人積分制”習慣養成項目
各國小設立心理健康課程,帶領孩子認識自我,填補山區教育在個人素養方面的缺失;從上課的第一天開始實施積分制,每天給各方面表現好的孩子加分,最後統計出孩子21天總共所得積分,進行積分兌換禮品的環節。以此鼓勵孩子們培養良好的衛生、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們以自己的成長換取成果,避免形成不勞而獲的思想。
3、“益行人夢想樹”夢想培育項目
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夢,即使彼此不相同。該項目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不同形式的夢想收集,如“心愿樹”、“心愿紙鶴”、“說出你的心愿”等,並且鼓勵孩子們堅持夢想。隊員將返校後在校園展開“夢想對接”活動,已有150在校大學生對接孩子們的夢想,對孩子們的夢想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支持。
4、“益行人大演習”安全教育項目
開設“普法教育”、“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旨在增強小學生對安全的重視和學會自我保護;開展“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旨在教導學生珍惜生命,學會生存,懂得生活;進行一次全校級別的“突發應急演習”,引導學生正確、冷靜地處理突發災害,同時培養他們聽從指揮和團結互助的品德。
5、“益行人大舞台”文藝創新項目
支教的課外活動時間,支教團對學生進行音樂、繪畫、手工、廣播、舞蹈、小品、國旗班、禮儀班等文藝方面的培養及引導,還為各國小開展朗讀比賽,開設廣播站,與孩子們共同為校園進行牆繪。旨在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發掘和培育孩子的藝術潛力。在支教的最後進行文藝匯演及作品展示,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
6、“益行人運動會”強身健體項目
各國小為孩子們舉行全校運動會及遊園會,運動會包括室外常規運動項目和室內趣味遊園會,涉及團隊、個人的體力及智力項目。集體跳繩、兩人三足、過河搭橋、趣味保齡球、掌上明珠等富有競技與趣味的項目。志願者們還帶領孩子們學習廣播體操,旨在培養學生勤於鍛鍊的好習慣。
7、“益行人圖書館”圖書完善項目
支教團通過募捐和聯繫愛心機構,參與“揚帆計畫”持續為各國小捐助書籍。支教團隊成員將募集到的圖書分類整理,為各國小建立圖書館,完善書籍借還制度,滿足孩子們的閱讀需求。同時,支教隊員會對學生進行借書指導、選書指導、閱讀指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8、“益行人為愛行”愛心資助項目
支教隊員對學生家庭進行家訪,拍攝並贈送學生全家福,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幫助家長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將家訪收集到的信息歸檔,建立學生基本信息檔案; 此外,支教團還利用愛心人士捐獻及公益創業獲得的資金幫助當地國小充實文體用品、生活用品、校園裝修及對困難學生進行資助。
9、“益行人大講堂”支教講座項目
利用團隊成功組織並實施支教兩年的經驗,團隊在返校後,開展支教系列講座,介紹支教活動從開始到結束如何組織如何開展如何參加如何做好。在達到對團隊隊員進行系統的培訓的同時,號召更多人和團體投身公益事業目標。
益行人影視
原“丌工作室”項目,成立於2013年3月,致力於出品優質的大學生校園微電影。成立至今,出品了工作室的第一部校園微電影《那年那事那節操》系列電影之《我的傷痛你不懂》、一部關於短期支教利弊思考的微電影《陽與光》。
1、技術支持:為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包括素材整理,PPT、海報、視頻製作。
2、技術培訓:對團隊內外的同學進行技術培訓,負責隊員的技術作業布置和批改。
3、視頻攝製:負責大學生校園微電影、有關武漢理工大學或公益方面的紀錄片、動畫的拍攝、製作和發布。
所獲獎項
2012年9月,“青春使命”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二等獎
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獲湖北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省級優秀團隊稱號
2013年5月,校五四表彰校級志願服務優秀示範項目
2013年5月,獲武漢理工大學 “十大精英團隊”稱號
2013年11月,“荊楚達人”湖北省十佳青年志願公益組織入圍獎
2014年3月,武漢理工大學公益圓夢擂台賽特等獎
2014年5月,“創青春·精彩在沃”湖北省大學生公益創業賽金獎。
發展規劃
2015年——2017年,編寫體系完整的支教教案及支教教材。規範化支教隊員管理條例,長期培養和磨合隊員,打造精英化、一體化的支教隊伍。擴大宣傳面及完善宣傳手段,增加支教團知名度,呼籲更多人關注山區留守兒童。
2017年——2019年,註冊成社會團體,使用網際網路技術對支教進行輔助,放大支教的效果。與武漢各高校支教團隊合作,構建暑期支教網路,使更多的大學生們,使更多的留守兒童受到關心、關注,讓公益變得更加容易,更加寬廣。
2019年以後,成為全國性的公益社團,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真正的推動山區教育的變革。
隊員名單
2012年
創始人:母世濤、魏志剛、呂雪強、李佳賀、江濤、盧於健、孔維敏、馬春花、王夢萱、許盧奇、韋德富。(11人)
陽光國小支教隊員:母世濤、魏志剛、呂雪強、李佳賀、江濤、盧於健、孔維敏、馬春花、王夢萱、許盧奇、韋德富、高輝、張笑、孫影、于樂、闕祖暉、劉紫淳、武曉帆、冷棟樑、鄧恆玲、潘君、林芝,梁思成、宋洲、楊峻。(25人)
2013年
益行人團隊成員:母世濤、許盧奇、呂雪強、魏志剛、盧於健、江濤、鄧恆玲、李佳賀、孔維敏、武曉帆、林芝、梁迷雪、羅丹、陳炫、楊峻、冷棟樑、闕祖暉、孫影、張澤華、楊躍強、盛俊陽。(21人)
陽光國小支教隊員:劉紫淳、劉清揚、黃威、蔣慧、聶景瑞、章彥華、邱傑、王傳菊、龍茜、潘吉建、徐志姜、鄢守堃、梁媛、楊美麗、鄧瑤、祝博文、陳亞輝、張晗、劉霏霏、王鳳嬌。(20人)
田壩國小支教隊員:王娜、李俊陽、胡亞斐、鄭綿綿、劉富靈、許文、王婷婷、杜玥、朱聖迪、尹傑、劉彬、韓其臻、李桂蘭、馬丹丹、汪媛媛、胡曉暢、薛騰飛、唐潔、魏成一然、邵珂楠、吳思諾,雷澤一。(22人)
隆林國小支教隊員:唐惠民、馬懿洲、梁杏華、周依婷、曾海峰、把永虎、劉文博、周瑞蕾、楊愫愫、沙士博、饒真龍、董啟凡、鄭育輝、杜源愷、馬蒙。(15人)
2014年
益行人團隊成員:江濤、蔣慧、杜玥、鄭育輝、章彥華、張晗、董啟凡、李俊陽、許文、鄭綿綿、饒真龍、母世濤、呂雪強、許盧奇、魏志剛、張吉群、向唯、孫國正、劉鑫磊、王熙、邵明霞、申長青、叢丹陽、陳炫、肖國鵬、趙習強、張彥隆、盧智華、黃威、徐志姜、彭瀟懿、李明、李瑞、岳皓遠、劉苗苗、沈如意;楊峻、梁媛、唐惠民、邵珂楠、尹傑、楊美麗、韓其臻、朱聖迪、曹天培、陳君茹、吳思諾、蘇茜茜、朱星辰、陳迪、劉彬、曾海峰、朱伊娜、黃宇航、吳燕、宮麗泓、田英麗、劉蔚林、楊艾蕾、杜承垚、薛騰飛、廖星、陳振東、鄧瑤、周瑞蕾、劉競澤、黃菁菁、任禮、趙婷、王鳳嬌、胡曉暢、冷棟樑、祝博文、鄢守堃、陳亞輝、盛俊陽、楊躍強。(76人)
陽光國小支教隊員:盛俊陽、張晗、王鳳嬌、劉利超、李小羽、冶文廣、唐穎、王鵬翔、李敏、張恬恆、龔雲、景逸倫、趙家浩、朱顏、胡穩歡、傅啟超、丁吉米。(17人)
田壩國小支教隊員:賈永寶、劉旋、彭詩芮、盧力、曹成勛、魏思、霍茜茜、關琦、肖坤、劉博文、郭彥君、陳菲、辜立忠、蔣宇欣、鄧粲、任天鑫、劉思敏。(17人)
響樂國小支教隊員:王南、楊一帆、宮麗泓、楊俊佳、徐壽星、申飛、汪濤、賀麗、馬良、韋金君、李國棟、武怡楠、李芳芳、邱怡錦、廖志城、王鈺。(16人)
愛樂國小支教隊員:寧麗榮、李俊陽、陳臣、肖立騰、邵明霞、王慰、王偉、趙剛、賈曜愷、葉歡、李丹陽、陳尚、袁婉玲、黃玉冰、張瓊芳、胡芙蓉、瞿毅力、曾智、張梓妍、陳惠、陳珂。(21人)
(註:“益行人團隊成員”不屬於支教隊員,支教隊員皆屬於益行人團隊成員)
社會影響
在支教志願活動中,我們除對孩子們在學科知識上的不足進行彌補外,還從思想和行為上啟發孩子如何與人交流、學會感恩、自我保護,培養其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家長溝通交流,幫助家長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宣傳引起社會大眾及各界人士對當地孩子以及全國留守兒童的關注與幫助,更好地幫助當地擺脫經濟與教育雙貧困;支教志願者在實踐中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長期實施暑期支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支教團的志願服務活動被人民網、鳳凰網、中國青年網、中國日報網、未來網、網易新聞、騰訊網、新民網、大學生線上等多家中央主流媒體、荊楚網、長江網、蘭州新聞網等多家省市級媒體爭相報導。同時,支教團積極與多方協會組織進行合作,如武漢大學種太陽工作室,習水縣大學生支教協會,武漢大學陽光志願者,華中農業大學紅杜鵑愛心社等。校園組織如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生會,武漢理工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武漢理工大學能動學院、物流學院、交通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航海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也對我們進行了大力支持。實踐活動情況實時微博宣傳,第一時間將活動進展情況反饋給社會大眾。QQ空間圖片說說引來親朋好友熱議。並在曾展開募捐的校園社區進行反饋,使捐贈者確認自己的愛心準確傳遞到了山區、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行為對山區孩子們所帶來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