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脾鎮驚散出自《醫宗金鑒》卷五十二,主治小兒氣弱受驚,致成泄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益脾鎮驚散
- 來源:《醫宗金鑒》卷五十二
- 功用:益脾清肝,鎮驚安神
- 主治:小兒氣弱受驚,致成泄瀉
益脾鎮驚散
藥物組成:人參1錢半,白朮(土炒)3錢,茯苓3錢,硃砂8分,鉤藤2錢,甘草(炙)5分。
處方來源: 《金鑒》卷五十二。
方劑主治;驚瀉。小兒氣弱受驚,夜臥不安,晝則驚惕,瀉泄糞稠若膠,色青如苔。
方劑功效;鎮心,抑肝,益脾。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1錢,燈心湯調下。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生的指導。
【來源】《醫宗金鑒》卷五十二。
【組成】人參4.5克 白朮(土炒) 茯苓各9克 硃砂2.4克 鉤藤6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每服3克,燈心湯調服。
【功用】益脾清肝,鎮驚安神。
【主治】小兒氣弱受驚,致成泄瀉,晝則驚惕,夜臥不安,糞稠若膠,色青如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