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窯黑陶歷史悠久,形成於隋末唐初,成熟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清末明初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的盆窯村百多戶人家已是“家家有陶窯,戶戶冒青煙。
”產品暢銷黃河兩岸、晉陝大地。造就了張義合、張子和、韓萬金、王太新等黑陶製作大師。在上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盆窯黑陶的基本製作內容和燒制工藝由早期的選土、選柴、塑胎、晾坯、燒制的粗疏工藝發展為選土、打漿、成泥、拉坯、胎膜成形、胎膜繪製,胎膜浮雕、中成品、燒製成品等更為科學、內容更為豐富的燒制工藝流程。盆窯黑陶的主要製品有犧形墩、婦庚鹵、象鼻鼎、團鼎團尊、魚紋癸壺、爐鼎、天球瓶及福鹿等動物造型黑陶達上百種。盆窯黑陶古樸典雅、工藝考究,其鮮明特點是“胎薄、形準、身正、底平、花飾美觀大方,色澤油潤光亮,里外無含雜縫痕,敲擊清脆悠揚”,素有“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之譽。盆窯黑陶造型古樸典型,製作工藝考究,風格明快熱烈,器物繪圖、浮雕簡潔寫意,有較高的文化、鑑賞、收藏價值。盆窯黑陶是中國陶文化的代表,原汁原味地傳承、保護、發展盆窯黑陶,加強黑陶與國際間的交流,對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自豪感有重要的現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