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

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

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江蘇省蘇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蘇派盆景技藝起源於唐代,盛於明代,成熟於清代,主要分布於江蘇省蘇州市及其周邊地區,其特點是布局構思精巧,取法自然,講究粗扎細剪,富有濃郁的藝術情趣。蘇派盆景技藝核心是“粗扎細剪,剪扎並用”、“以剪為主,以扎為輔”。蘇派盆景講究審美和諧,有著獨特的造型結構和藝術風格,能夠很好地詮釋蘇式生活,是中國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2011年5月23日,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Ⅶ-9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江蘇省蘇州市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遺產編號:Ⅶ-94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工藝特點,工序流程,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蘇州作為中國傳統盆景的主要產地之一,其盆景發軔極早,晉唐以前已顯端倪,如東吳時,吳大帝孫權得貢橘一盆,一蒂十七果,群臣賀之。至晉唐,蒔養植物和賞玩山石已成士人風尚,這為以後蘇州盆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晚唐詩人陸龜蒙卜居臨頓里(現拙政園址),有《移石盆》詩云:“移得龍泓瀲灩寒,月輪初下白雲端。無人盡日澄心坐,倒影新篁一兩竿”。這是蘇州盆景最初發展的原始類型之一。
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
蘇派盆景
至宋元,蘇州盆景已趨成熟。宋徽宗喜好怪石、盆景和造園,朱勔創以花石而進媚。後朱勔被誅,而朱勔子孫居虎丘之麓,尚以種藝壘山為業,游於王侯之門,俗呼為花園子。從此虎丘一帶成了蘇州盆景花木的傳統培育之地。南宋田園詩人范成大晚年隱居石湖,愛玩太湖石等,題有“煙江疊嶂”等名,這成為中國盆景賞石題名的濫觴。蘇州產昆石,備受宋人推崇,當時蘇州人唯愛其色潔白,或栽植小木,或種溪蓀(即菖蒲)於奇巧處,或立置器中,互相貴重以求售。說明樹石盆景已在民間興起,盆景已經商品化。元代蘇州僧人多善作盆景,尤其是高僧韞上人擅作“些子景”(即盆景或微小型景觀),具有小中見大的意境。僧人善住、陽山昱上人等則善作瀟湘竹盆景,這是最早出現的大型水旱式竹類盆景,已體現出蘇州盆景具有詩情畫意的鮮明特徵。
至明清,《吳風錄》云:“吳中富豪競以湖石築峙,奇峰陰洞。雖閭閻下戶,亦飾小小盆島為玩”。王鏊《姑蘇志》云:“虎丘人善於盆中植奇花異卉、盤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愛,謂之盆景”。這可以說是對盆景的最早定義。明代的蘇州盆景受畫派影響,多以畫理構思、剪裁,對布局、蟠扎、配石等已有一定的研究,並已注重景、盆、架的搭配和品評,出現了如文震亨《長物志·盆玩》等有關盆景的著作。
清代,蘇派盆景在明代的基礎上又有進一步的發展。康熙年間陳淏子所著的《花境》中特別提到:蘇州出現了一種仿元代畫家倪雲林畫意的叢林式盆景和樹石盆景,蟠扎時用“極細棕索縛,歲久性定,自饒骨致矣”。這種採用棕絲進行蟠扎造型的盆景,具有較強的觀賞性。《揚州畫舫錄》載:蘇州僧人離幻“好蓄宣爐砂壺,自種花卉盆景,一盆值百金。每來揚州玩,好盆景載數艘以隨”。可見乾嘉年間離幻和尚所製作的盆景,其數量之多、價格之貴。

文化特徵

蘇派盆景繼承了歷史上蘇州盆景文人化的特質,從清末民國民間傳統的“六台三托一頂”、“劈梅”、“垂枝式”、“順風式”等規則式風格中解放出來,“大膽創新,乾形力求自然多變,在用棕絲扎片的基礎上年年進行細緻的修剪,形成一種‘粗扎細剪’的整形方法”。周瘦鵑先生對盆景藝術提出的標準是“六分自然,四分加工”,“要求其富有詩情畫意”;盆要古雅,配合得當,襯以幾座;“陳列時必須前後錯綜,高低參差”。朱子安先生則憑著對大自然的觀察和了解,注意到各種樹木(特別是喬木)生長到一定年限,就會自然結“頂”,不再向上生長,而是頂及側枝均向外伸展的特性。所以在盆景造型時都要培養一個“頂”,在經過扎片、修剪等的藝術加工後,既保持了自然美,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美和藝術風格,被公認為是中國蘇派盆景的代表。
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
蘇派盆景

製作工序

工藝特點

蘇派盆景造型技藝的主要素材是樹木材料、盆缽、棕絲或鋁絲等,主要工具為剪刀、木鋸等。蘇派盆景的樹種多以鄉土樹種為主,“六台三托一頂”是其傳統造型,技術核心是“粗扎細剪,剪扎並用”、“以剪為主,以扎為輔”。“粗扎”是用棕絲或鋁絲進行綁紮造型,有“全扎”及“半扎”。“細剪”是對修剪的要求要細緻,可分為生長期及休眠期修剪。

工序流程

蘇派盆景由五大部分組成:一是根、 二是莖、三是節、四是新枝、五是頂。 只需將五大部分分別加工整型,即可成為一個鮮活的藝術品 。
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
蘇派盆景
(1)提根
根據根的分布,將根系提出士面,安置四方,盤曲怒起於盆面者為上,板根露於土面者亦佳,可正、可斜、可臥,“頭要起片,腳要起線”,使其達到“懸根露爪”,以顯蒼古。提根要逐年逐步進行,一次不宜提得太多,以防傷害根部,影響生長。若是根細,不可提出土面,否則長時間風吹雨打,日曬冷凍後會全部枯死。可繼續栽培養根,待到 一定的粗度後,再提根也不遲。若盆景無粗根,就不能露於土面。
(2)拿彎
一般樹木大都是直立的為多,需要將其攀紮成幾個彎,並固走起來,這叫“拿彎” 。拿彎有一個規矩,叫做彎中有直,頂根相對。 意思是,植株的重心不要超出盆面,以保穩定,以利生長(特殊的格式除外) 。拿彎不可太突出,太離題。拿第一個彎,叫“座底彎”,也叫“出士一彎”,彎可向左、向右、向後,但不宜向前彎,這也是個基本知識。
(3)頓節
頓節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上盆拿彎後,將對造型無用處的枝條鋸掉。鋸枝時根據樹木造型需要留有短樁,不要全部鋸平。二是在上盆整型前,將主幹中的又細又長又高且沒有分枝、難以成型的樹幹,距地面一段距離,將其短截,讓它重新萌發新技。或根上有幾個小主幹只留一乾,其餘剪除,以側枝代替主幹,這樣,更能顯示自然之樹頑強的生命力。這也叫“頓節”,但具體作法可不同。
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
蘇派盆景
(4)做片
將主幹的各個主枝、分枝、以及三節枝四節枝,都帶葉做成“餃首形”或“雲片狀”等樹片,要求乾片豐滿,中間略高稍為突出,圓而薄平,這叫“做片” 。樹幹上不允許出現“臨面枝”(樹枝片對人的一面),更不可在臨面枝上再做片。做片以剪為主,以扎為輔。若用棕繩紮成平且薄片,很費工費時,一般的人也缺乏這種功夫,因而以修剪摘心聚片為主。一般做片做在主枝上,一枝一片,或有一分片,主枝出枝應出於樹幹駝背方位,不可出於內彎處。在整枝做片中,一忌“扁擔枝”,即左右做片,形成一直線,沒有長短之分。二忌“臨面枝”,在樹幹的出枝中,有一枝直向前,象要戳破觀賞者的眼,實不雅觀,應將其鋸平,寧可少一枝,也不多留它礙眼 。要注意樹幹後面的枝片,這叫“後壁枝”,後壁枝能使盆景樹木渾厚具有立體感。
(5)收頂
要求頂根相對,頂片不宜超過盆底面積(特殊者除外),注意動勢適當,更需注意要具有仰視效果,樹冠向後傾斜1-2厘米,切勿用鞠躬式。頂的大小,只能占整個枝片之二 、三為宜,不可大於枝片。具體地說,要求做到上大下小,或者左右對稱,不能上下平行,或單枝獨片不相呼應,一枝片與其他枝片要互相聯繫,枝片要層次分明,意枝片不可成偶數,應成奇數,從整體上看去,具意枝片不可成偶數,應成奇數,從整體上看去,具動態而不呆板 。若是懸崖式盆景的枝片,應上寬下窄,方顯得格外蒼勁雄健有力。

題材作品

蘇派盆景具影響力的盆景作品有“虎踞龍盤”(雀梅)、“巍然侶四皓”(柏樹)、“奇柯弄勢”(刺柏)、“龍鳳呈祥”(刺柏)、“一枝呈秀”(榆樹)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縱觀歷史,北宋以後蘇州盆景主要產地在虎丘、山塘一帶;而且盆景類型眾多,有樹木、山水、樹石、微型盆景等形式。尤其是明清時期,由於文人的參與或工匠的文人化,使得盆景講究詩情畫意,創作時以畫理入盆景,達到了較高水平。盆景是文人閒雅生活的一部分,對盆景的蒔養、賞玩也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時尚,盆景也從而市場化、商品化,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參與者增多,並產生了深遠影響。
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
蘇派盆景
蘇派盆景技藝主要分布於江蘇省蘇州市及其周邊地區,有著獨特的造型結構和藝術風格,是中國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蘇派盆景講究審美、和諧,能夠很好地詮釋蘇式生活,是蘇州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產品。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創作周期長、創作素材稀缺、傳承困難、後繼乏人等諸多因素制約了蘇派盆景的傳承與弘揚,尤其是在舊城改造過程中,部分傳統工藝正在迅速消亡。20世紀80年代的那種陽台上的盆景花木蒔養幾乎家家有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而蘇派盆景的一些造型技法(如傳統的棕絲攀扎法等)嫻熟者更是寥寥,再過一代人,一些技法即有可能消亡。蘇派盆景技藝需要採取措施加以保護。

傳承人物

朱振清,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江蘇省蘇州市,項目名稱: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

保護措施

2009年6月20日,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入選江蘇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2017年3月,“蘇派盆景技藝”傳承人走進社區傳授家庭養花知識。
2019年11月12日,蘇州市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蘇州市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7年9月,蘇派盆景榆樹3棵,雀梅、五針松、黑松各1棵,另有扶桑2棵、觀葉植物4棵、蘭花2棵,所有綠植均配以花架,參展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
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
蘇派盆景
2018年3月27日至4月1日,蘇派盆景《清奇古怪》《千古一絕》等200餘件盆景在首屆江蘇盆景精品展暨中日韓盆景文化交流活動上參展,活動期間中日韓三國盆景技師現場展示盆景製作技藝。
社會活動
2017年6月7日至6月8日,中國國際技能大賽在蘇州市國際博覽中心舉辦,蘇派盆景技師以樁景樹為主要創作素材,運用棕絲、鋁絲、長剪等工具,通過進行“攀、吊、拉、扎”等造型手法展示盆景的造型技藝,動態展現了“咫尺千里,縮龍成寸”的盆景藝術之美。
2020年11月25日至26日,蘇派盆景技師走進央視頻直播節目,從形態特徵、綁紮技法、景名意境等方面介紹蘇派盆景特點,推廣蘇派盆景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