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縣傅家大院是北關村的一處有革命文化價值的院落,應該給子孫後代留點痕跡,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祖輩人幾百年來留給後輩子孫的寶貴歷史財富,再也不能重蹈“十年浩劫”的覆轍,成為歷史的千古罪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盂縣傅家大院
- 外文名:Yuxian Fu Jia Da Yuan
- 面積:1600多平方米
簡介,地理位置,歷史價值,
簡介
至解放前,傅氏祖居仍保留有4個院子3個小院,大院分別為前院、後院和2個偏院,每個院子都是標準的四合院,院子之間有小門相通,前院多為會客所用,後院為居所,偏院為經營場所,臨街店面曾經營過當鋪、酒店,還有車馬店、木匠鋪等。整個祖居有兩個大門,院內有房60餘間,總占地面積有1600多平方米。相繼整理髮現的《傅氏族譜》、“經魁”匾額、家書信札等文物,成為研究盂縣晉商文化、家族文化、縣誌村史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
傅氏祖居,門樓影壁,氣勢軒敞。磚雕石刻,精工細琢。大門過廳,匾額高懸。“葩經解元”、“泮水芹香”、“佇望鵬傳”、“閒官雅槡”、“三槐瑞蔭”、“藍梅世澤”等諸多木雕牌匾,舉首皆是。三晉名士傅山先生為傅氏祖居題贈的楹聯——“堂中有客堪棲鳳,沼內藏魚能化龍”被後人依舊重新書寫,匾額現仍懸掛在北大門上,南大門內有一磚雕石匾,上刻“樂循理”三字依稀可見。在前院南房,陳列著諸多珍貴圖片,這裡曾是中共晉中一地委機關所在地。當年,整個院子都被臨時徵用,華國鋒曾在此用作辦公場所。因此,傅氏祖居還是一處具有革命歷史意義的宅院。
傅氏後人仍保存有康熙壬午(1702)年的舉人匾額《經魁》、道光十二年(1832)前的《傅氏族譜》、1898年的信札、14封民國時期的書信……。在陽泉市盂縣北關村傅氏祖居,能保存有這些飽含歷史滄桑的珍貴文物,是這座老宅院輝煌歷史的見證,也是我們後世人的驕傲。三晉名士傅山先生曾三次造訪此處,並贈予主家一副楹聯,足以說明他在歷史名人心目中的份量。
地理位置
北關傅氏祖居面臨盂縣高城山道路拆遷範圍,即使暫時不拆,也面臨新農村改造拆除、年久失修倒塌的危險。
2012年以來,有關北關村即將整體拆遷改造的傳聞便不絕於耳。面臨拆遷,村中有識之士四處奔走呼籲,北關村應該給後代留下一點歷史遺產。
歷史價值
1、傅山多次次造訪,現藏多件文物
2、這裡曾是中共晉中一地委機關所在地,華國鋒曾在此居住辦公
3、傅氏院落是盂縣民居的代表,傅氏是晉商中的一員,同時也是家族文化的典型
由於當地政府認識不足,財力有限,對於為列為文物保護的院落保護熱情不高,財力也有限,因此探討一條民間的保護路子,對其它的文化遺蹟保護也有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