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葉南蛇藤

皺葉南蛇藤

皺葉南蛇藤(Celastrus rugosus Rehder & E. H. Wilson in Sarg.),中藥名。為衛矛科植物皺葉南蛇藤Celastrus rugosus Rehd.et Wils.的根。分布於四川、稀分布於甘肅、湖北、廣西、貴州。具有透發麻疹,祛風通絡之功效。用於小兒麻疹,風濕痹痛,勞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皺葉南蛇藤
  • 拉丁學名:Celastrus rugosus Rehder & E. H. Wilson in Sarg. 
  • 別名:南蛇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衛矛目
  • :衛矛科
  • :南蛇藤屬
  • :皺葉南蛇藤
  • 分布區域:四川、稀分布於甘肅、湖北、廣西、貴州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苦,性涼。

功效

透發麻疹,祛風通絡。

主治

用於小兒麻疹,風濕痹痛,勞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採集加工

秋後採收,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皺葉南蛇藤又名:皺脈灰葉南蛇藤。藤狀灌木;小枝紫褐色,光滑,皮孔小,較稀或稍密,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較平坦;冬芽球狀或卵球狀,直徑約2毫米。葉在花期薄紙質,果期紙質,稀堅紙質,橢圓形,倒卵形或長方橢圓形,長6-13厘米,寬3-8(-9)厘米,先端漸尖或頂端圓闊,具短尖,基部楔形、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鋸齒狀,側脈4-6對,葉面光滑,葉背白綠色,脈上被黃白色短柔毛,果期常變稀或近無毛,側脈間的小脈平行展開,常連線成不規則的稍突起的長方脈網;葉柄長10-17毫米,通常光滑。花序頂生及腋生,頂生花序長3-6厘米,腋生花序多隻3-5花,花序梗長2-5毫米,小花梗長2-6毫米,關節通常在中部偏下;萼片卵形,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鈍,有細緣毛;花瓣稍倒卵長方形,長約4毫米,寬約1.5毫米;花盤淺杯狀稍肉質,裂片近半圓形或稍窄;雄蕊長約4毫米,花絲絲狀,花葯長方橢圓形,在雌花中雄蕊短小不育;雌蕊瓶狀,子房球狀,花柱細長,柱頭3淺裂,在雄花中退化雌蕊長1-1.5毫米。蒴果球狀,直徑8-10毫米;種子橢圓狀,長4-5毫米,直徑1.5-2.5毫米,棕褐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30-2750m的山坡闊葉林中或灌叢中或高草叢中。分布於四川,稀分布於甘肅、湖北、廣西、貴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