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藝(蒙古族皮藝)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 遺產編號:Ⅶ-139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表現形式,用途,製作工序,製作材料,工藝流程,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展覽,榮譽表彰,社會活動,
歷史淵源
皮藝(蒙古族皮藝)的來源可追溯到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時期。皮藝(蒙古族皮藝)是獨具民族特色藝術形式,在其發展歷程中逐漸融入了各個時期匠人的傳統技藝,經過發展和演變,皮藝(蒙古族皮藝)不僅保持了古樸韻味,也添加了許多的現代民族工藝技法。
文化特徵
表現形式
皮藝(蒙古族皮藝)是內蒙古本土資源的套用,展示了高超的皮雕鑲嵌技藝,表現出具有民族特色高雅的藝術形式。皮藝(蒙古族皮藝)是在一種手工鞣製皮革的基礎上進行皮質雕鏤,鑲嵌,製作難度大。其表現形式有透雕,也有浮雕,圖案有簡有繁。
用途
皮藝(蒙古族皮藝)包括多元素的生活用具,如皮毛服飾、皮製箭囊、皮壺、馬鞍、皮包、皮箱、皮畫等。
製作工序
製作材料
蒙古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用獵物和家禽的皮毛作為原材料,縫製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利用牛皮結實耐用、易刻、燙、染的特性,在皮子上刻、畫或燙出圖案,用皮線縫上動物牙齒和金銀等裝飾物品製作皮藝用品。
工藝流程
皮藝(蒙古族皮藝)經過描繪、雕刻、著色、層染、燙色、拋光、定形,半浮雕凹凸壓制等一系列工序,幾十道工藝,純手工製作完成。皮藝(蒙古族皮藝)的製作首先從造型的描繪開始,然後是技能性的雕刻,雕刻製作中要慢而精心,不能有絲毫差錯,雕刻造型完成後便是染色,染色也是一件細心活,最後進行皮雕的組裝配套,和鑲嵌的寶玉石,使得皮雕成為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
題材作品
皮藝(蒙古族皮藝)源於草原,題材一般都是大草原、蒙古馬精髓的一些文化符號及牧民生活場景等。代表作品有《金龍賜福》《馬頭琴的傳說》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皮藝(蒙古族皮藝)作品淳樸自然、古樸典雅、題材廣泛、構圖飽滿、實用性強、畫面生動逼真、跌宕起伏,對挖掘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傳承狀況
皮藝(蒙古族皮藝)大多在牛皮上手工雕刻、彩繪而成,呈現出浮雕般的美感。然而,這一古老技藝逐漸與現代生活脫鉤,加上專業人才流失嚴重等因素,皮藝(蒙古族皮藝)一度面臨失傳危機。
傳承人物
賈宏偉,第六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皮藝(蒙古族皮藝)。
保護措施
2016年,皮藝(蒙古族皮藝)傳習基地和產業園成立。
2018年9月6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部署及自治區文化廳主辦的2018年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第二期培訓班開班。
2021年9月18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皮藝(蒙古族皮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皮藝(蒙古族皮藝)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呼和浩特市文化藝術研究院(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20年1月14日,“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主場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辦,皮藝(蒙古族皮藝)成果參與展示。
2020年11月3日,第二屆內蒙古自治區傳統手工藝精品展暨首屆呼和浩特民間手工藝作品展在內蒙古美術館開幕,皮藝(蒙古族皮藝)作品參與展示。
榮譽表彰
2015年,皮藝(蒙古族皮藝)作品《八浪》獲呼和浩特第二屆皮雕皮畫藝術品展銅獎。
2015年,皮藝(蒙古族皮藝)作品《呼倫貝爾的愛情傳說》獲得第三屆內蒙古旅遊商品設計大賽金獎。
2024年3月,內蒙古牟尼烏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依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皮藝(蒙古族皮藝)入選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
社會活動
2018年6月9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內蒙古自治區主場活動暨呼和浩特第二屆非遺項目精品展示展銷會活動在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遺小鎮舉辦,皮藝(蒙古族皮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於現場進行非遺傳習活動。
2022年2月8日,第十五屆塞上老街非遺廟會暨敕勒川元宵節花燈音樂季活動在玉泉區大召廣場拉開帷幕,皮藝(蒙古族皮藝)項目進行了展示展覽傳習互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