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薩列夫,D.I.

皮薩列夫,D.I.,俄國政論家、文學批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薩列夫,D.I.
  • 畢業院校:彼得堡大學
  • 職業:政論家、文學批評家
  • 主要作品:《死水》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人物思想,

人物生平

生於貴族家庭。
1861年彼得堡大學文史系畢業。
在大學時代就主持過自由派婦女雜誌《黎明》的書報評介欄。
早期著有評論《死水》、《皮謝姆斯基、屠格涅夫、岡察洛夫的中長篇小說中的婦女典型》(均1861)和《巴扎洛夫》(1862)等。
1861~1866年,他成為《俄國言論》雜誌的主要批評家和思想上的領導人。為反對沙皇政府鎮壓革命,他撰文呼籲推翻專制政權,並準備秘密印行,因而在1862年遭捕,至1866年獲釋。但入獄後一年,即獲準可以寫作和發表文章。
1868年夏他在一次海水浴中溺水身亡。

主要作品

這時他寫了大量重要論著,其中有分別剖析L.N.托爾斯泰、M.Ye.薩爾蒂科夫、N.G.波米亞洛夫斯基和N.G.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作品的《幼稚想法的落空》、《無害的幽默的傑作》(均1864)和《千金小姐的愛情》、《有思考力的無產階級》(均1865),以及闡述他的美學觀點的《普希金和別林斯基》、《美學的毀滅》(均1865)和廣泛探討社會、經濟、藝術、道德問題的《現實主義者》(1864)。出獄後,在1867~1868年,他先後為《行動》和《祖國紀事》兩雜誌撰稿,發表了《亨利希·海涅》(1867)、《為生活而鬥爭》(評《罪與罰》,1867)、《舊貴族》(評《戰爭與和平》,1868)等重要批評文章。

人物思想

皮薩列夫的思想是在V.G.別林斯基、A.I.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影響下形成的,但距離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最高成就還有一段距離。他堅決反對“無意識和無用的創作”,反對審美中的主觀任性,但他在同唯心主義美學作鬥爭的同時,卻提出“美學的毀滅”的命題,認為美學作為一門科學沒有存在的必要。這種觀點導源於他的“節約智力”的原則,帶有“最嚴格的功利主義”的性質。他的重大功績是主張文學必須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必須為廣大民眾的利益服務。他的這一思想是和深刻的生活真實的要求結合在一起的。他認為,生活的真實、對現實的深刻理解是決定作品的藝術質量的主要因素。同時,他也強調創作中的幻想或理想的重要意義。V.I.列寧在《怎么辦?》一書中曾引用他在《幼稚想法的落空》一文中提出的關於幻想的看法。皮薩列夫的文學批評活動曾起過巨大的作用。勇於提出迫切的社會問題、戰鬥的激情、論戰時的切中要害和論證的具有說服力,使他的批評文章對俄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產生了重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