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爾·金特》組曲,是挪威作曲家愛德華·格里格為H.易卜生所作詩劇《培爾·金特》所寫的兩套交響樂曲,譜於1875年。《培爾·金特》組曲原有23樂章;1888年至1891年間愛德華·格里格將其中的8個樂章抽出來而成為今天兩組各4個樂章的組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培爾·金特》組曲
- 作者:愛德華·格里格
- 創作時間:1875年
- 樂章:23
簡介,劇情梗概,
簡介
《培爾·金特》第一組曲(曲號46)
晨歌(第4幕)——描寫摩洛哥清晨之美景
艾西之死(第3幕)——培爾·金特的母親艾西離世時之哀歌
安妮塔之舞(第4幕)——描寫舞娘安妮塔在皮爾金前舞動,趁機奪走他的馬匹
山魔王的大廳(第1幕)——描寫魔宮的恐怖氣氛
《培爾·金特》第二組曲(曲號55)
英格麗之嘆息(第2幕)——描寫搶劫新娘一幕
阿拉伯舞(第4幕)——即“安妮塔之舞”
培爾·金特歸鄉(第5幕)-描寫培爾·金特在回鄉路途中遇上暴風雨時之驚險
蘇爾維格之歌(第1、4、5幕)——描畫培爾·金特初戀情人蘇爾維格的純情與美麗
劇情梗概
培爾·金特,一個不務正業的農夫,總是欺騙自己和他人,對感情也是非常的不專一,整天追求著安逸的美夢。雖然皮爾金是這樣一個人,但上天卻賜給他一個美麗純真的情人蘇爾維格。
有一天在某鎮的一個婚禮中,正當村民們在享受著婚禮的快樂氣氛時,喝得半醉的培爾·金特竟心生妄想的挾持了新娘英格麗(Ingred)跑到山上去了。後來培爾·金特又移情別戀,拋棄了已經另他厭倦的英格麗,在山中又遇見了一位綠衣少女,綠衣少女帶著培爾·金特回到山魔宮殿。原來綠衣少女就是山魔的女兒,皮爾金為了逃避憤怒的村民們的追捕,就和山魔的女兒結婚了,可是不久後又遺棄了她。皮爾金來到荒山中遇到另一個代表生存之謎的山魔柏格(Boyg),並被柏格所控制,直到深愛著培爾·金特的少女蘇爾維格的再度出現。
蘇爾維格以她最純真的愛情破解掉柏格的魔力,讓培爾·金特渡過了危機。培爾·金特重回戀人蘇爾維格的身邊。只是王子與公主的美好生活沒過多久,山魔的女兒帶著一個奇形怪狀的孩子找來,宣稱那個孩子是與培爾·金特的結晶。培爾·金特無地自容也無法應付,便逃離回到年老的母親艾西身邊。病重的艾西,十分想念她的兒子,此時看到培爾·金特竟以為是自己的幻覺,而束手無策的培爾·金特只有眼睜睜的看著母親在寂寞的微笑中死去。
後來培爾·金特離開了祖國,到世界各地闖蕩並靠著一些投機敗俗的手段求生。 在美國他販賣奴隸,在中國他盜賣神像,最後到了北非的摩洛哥。而當培爾·金特在北非沙漠大發橫財,過著奢華的生活時,一位艷麗的舞娘,冒充阿拉伯酋長的女兒安妮塔(Anitra),在培爾·金特神魂顛倒之際偷走他的馬匹與錢袋。成了一文不名流浪漢的培爾·金特,在朦朧的睡夢中夢見蘇爾維格。在夢境中蘇爾維格一面紡紗,一面向他唱出思念之情,這就是最著名的《蘇爾維格之歌》。
後來培爾·金特又回到了美國,在加州獲得金礦,成了巨富,此時他終於倦鳥知返,想要乘船回到家鄉,誰知船在海上遇難,觸礁翻覆,培爾·金特危急中抓住桅桿,因而獲救,卻也一無所有了。
培爾·金特回到祖國挪威後,有天在石南的荒地上,遇見一位鈕扣塑造者,他要把培爾·金特丟到塑造鈕扣的杓中融化掉,培爾·金特懇求說,他自己雖然冥頑不靈,但還不至於罪大惡極。鈕扣塑造者回答∶「你好不足以上天堂,壞又不足以下地獄,作成鈕扣最合適了。」培爾·金特想了想,感覺很不值。他認為能下地獄似乎比當紐扣有價值多了,因此,他不斷的誇大自己的罪行。恰巧這時蘇爾維格經過,培爾·金特立刻撲倒在她的腳下,求她數落他對她的「遺棄」罪狀,沒有想到蘇爾維格不但沒有絲毫的抱怨,反而說培爾·金特使她的生命更美麗,奇怪的是,當蘇爾維格話一出口,那個鈕扣塑造者便突然消失了。最後年老的培爾·金特將臉埋在蘇爾維格的懷抱,聽著「蘇爾維格之歌」而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