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
皮氏襟粉蝶 (PíShìJīnFěnDié)
語言:
Chinese
國家:
China
拉丁學名:
Anthocharis bieti
中文學名:
皮氏尖襟粉蝶 (PíShìJiānJīnFěnDi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皮氏襟粉蝶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 分布區域:高原地區
分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分類
形態特徵
一般體黑色,翅白色,翅展:40—50mm。前翅端區脈紋黑色(雌黑色面更寬),雄有一桔黃色端斑,中室端有一黑斑,外緣在頂角下尖出。後翅里有不規則褐綠色雲狀斑。成蟲雄性體長14-16mm,翅展37-46mm;前翅白色,基部密布黑色鱗粉,中室端斑黑色,亞頂角到端斑處有一個大的橙黃色斑,下室有一條模糊的黑色帶,頂角尖出或稍鈍,上方有白色或褐色脈紋;反面斑紋與正面相似,基部鱗粉沿著中室前後緣向外擴散,不達中室端脈。前緣中部和端部各有一個綠褐色小斑,反面到基部到翅面的約三分之二處為棕黃色雲狀斑,外緣斑分布在翅脈附近並與基部斑斷開。雌性體長14-16mm,翅展44-46mm。翅膀斑紋與雄性類似,只是頂角處的橙黃色版塊消失,呈現白色,且雌性個體之間差異有時較大,中室端斑與下室的黑色帶相連。生殖器: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較短細,向內折;抱器瓣近三角形,端部窄於基部,內膜上有一個較寬的短指狀突起;囊形突較細長;陽莖稍長,基部稍膨大,接近基部處有個明顯的鈍角彎曲 。卵:瓶狀,表面具有10幾條明顯縱脊紋,之間有橫紋相連,初產為乳白色,孵化前為橙黃 。幼蟲:初齡頭部黑色,身體橙黃;2齡綠黃色,3-5齡綠色;老熟幼蟲體長24-30mm。身體綠色細長。 蛹:體長21-25mm,初始為綠色,老熟為褐色 雌性外生殖器產卵瓣半圓形;後表皮突短細;前陰片較大,呈不規則分支狀;前表皮突不明顯;囊導管稍短於交配囊,副囊較小。
生活習性
寄主:十字花科植物(碎米芥屬等)。幼蟲以薔薇科植物為食。生活史:一般一年發生一代,以蛹越冬,越夏。3月底開始見成蟲,一般4月產卵,多見於向陽的植物葉片背面或花托下方,散產每次一粒,幼蟲從孵化到化蛹歷經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5月底基本全部化蛹完畢。棲息地一般為森林與草原交界地帶,多見於高原地區 。
分布範圍
大理、中甸、德欽;我國西部(四川康定)、青海、西藏;古北區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