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

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

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1990年,年方20的安德索夫斯基參加英國利茲國際鋼琴比賽。在半決賽中,他以對貝多芬《迪亞貝利變奏曲》所作的深刻而又真誠的詮釋,讓評審們嘖嘖稱奇。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充滿力量的演奏巧妙地把整個大音樂廳的焦點集中到了在他手中翻飛的音符上。 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已經被公認為是最令人興奮的當代鋼琴家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
  • 外文名:Piotr Anderszewski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
  • 職業:鋼琴家
  • 性別:男
演藝經歷,重要演出,

演藝經歷

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已經被公認為是最令人興奮的當代鋼琴家之一。自從1990年在英國利茲鋼琴大賽中引起公眾的注意之後,皮奧特以他極富感染力和獨創性的表演眾望所歸地進入了國際舞台。
他的首張CD貝多芬的《迪亞貝利變奏曲》便獲得了法國最權威的古典音樂雜誌《Diapason》頒發的金唱片獎以及《音樂世界》雜誌的傑出專輯等業界的肯定。皮奧特曾獲得的獎項包括1999年齊馬諾夫斯基大賽最佳演奏獎、入選2001年皇家愛樂樂團“2000年最佳演奏家”等。2002年4月他入選四年評選一次的吉爾莫藝術家稱號。
…時而激昂,時而舒緩,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充滿力量的演奏巧妙地把整個大音樂廳的焦點集中到了在他手中翻飛的音符上。柔中帶剛的開場序曲與隨之而來的快速連奏巧妙結合,樂句平衡感極妙,而最終的旋律則歡快而又充滿陽剛之氣。安德索夫斯基演奏中清晰明確的節奏韻律在舒緩的三段曲中美妙無比。他手中編織出精緻的音樂絲線不停旋轉,使聽眾鴉雀無聲。 ——安德魯 克萊門特 ,《衛報》,2010年12月13號
本版曾刊登《千萬不要錯過大師》一文,為樂迷們錯過著名指揮家馬克·艾爾德的音樂會抱憾。然而,就在不久前,同樣的一幕再次被複製。那是當今樂壇炙手可熱的鋼琴名家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在大陸的首場獨奏會。
面對這位早在20年前便開始走紅歐洲的鋼琴家,本地樂迷似乎並未給予太多關注,上海音樂廳現場的上座率很不理想。不少有幸聆聽他在音樂會中對巴赫舒曼蕭邦等人作品所作精彩詮釋的聽眾,散場時望著冷清的場面遺憾不已。這樣一位真正有實力的音樂家來了,卻仍受不到應有的重視,原因何在?這或許與他一貫低調的作風不無關係。但這些年造訪上海的名家、名團不少,音樂會名目繁多,不免讓樂迷眼花繚亂。何況國內演出商早已習慣於將那些平庸音樂家包裝成“大師”、“巨星”,既蒙蔽了普通樂迷的視線,也害苦了如安德索夫斯基這樣具有真正實力的音樂家。
1990年,年方20的安德索夫斯基參加英國利茲國際鋼琴比賽。在半決賽中,他以對貝多芬《迪亞貝利變奏曲》所作的深刻而又真誠的詮釋,讓評審們嘖嘖稱奇。正當他繼續演奏貝爾格的《變奏曲》時,琴音戛然而止,只見他站起身來,毫不猶豫地轉身朝後台走去。如此舉動,讓評審與聽眾們不知所以。原來他竟因不滿自己的演奏狀態而中途退賽!後來大家才知道,就在他彈完《迪亞貝利變奏曲》的那一刻,他早已成為大多數評審心中理所當然的晉級決賽乃至摘得桂冠的人選。無奈他走得那樣堅決,讓評審主席范妮·沃特曼——這位盼著利茲比賽再走出一個魯普、普萊亞那樣的金牌得主的老人遺憾不已。
成名後的安德索夫斯基依然保持著不妥協的個性,常因不滿自己的狀態而取消演出,對演奏曲目的選擇同樣格外謹慎。他絕不會為賺取廉價的掌聲而演奏那些不與自己內心取得共鳴的作品。
安德索夫斯基在這次獨奏會中演奏的兩部巴赫《英國組曲》,向我們揭示詮釋巴赫音樂的多元化可能,即使相比他先前的唱片,亦有很大區別,但這裡的音樂卻依舊極具說服力。他的演奏,也讓我驗證了之前所聞一位波蘭錄音師的“遭遇”。據稱這位錄音師曾拿著一卷有待剪輯的安德索夫斯基的錄音向人抱怨:“簡直要我命!每遍彈得都不一樣,但又都有說服力。你說該怎么辦?怎么剪接?”真是又愛又恨。
再聽他彈蕭邦的《瑪祖卡》(作品59號),將精緻的風格、內省的深度與琴聲中的詩意完美地結合起來。若你試圖在此尋找所謂“純正的波蘭味”,那恐怕只會是一番徒勞。三首作品在他指端已被連成一部音詩,這是真正走出波蘭、屬於世界的瑪祖卡。在安德索夫斯基演奏他改編的舒曼為踏板鋼琴而作的《六首卡農曲式的練習曲》(作品56號)中,我們再次找到了可以任想像力遊走的空間,他以琴聲帶著大家經歷一番雲淡風輕的音樂之旅。
據悉下一樂季,包括鋼琴家法佐·賽依、洛朗·艾瑪爾、史蒂芬·霍夫、小提琴家丹尼爾·霍普、哈根四重奏等當紅獨奏家與組合還將陸續來到上海,樂迷們切莫再錯過了。2011年06月26日 14:29 來源:新民晚報

重要演出

Piotr Anderszewski Piano Recital in GZ 2012
2012年 11月16日 廣州 星海音樂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