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佳烈士坊

在鸞山鎮皮佳村有烈士紀念坊巍然聳立,以紀念大革命時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面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

紀念坊歷史,歷史演變,

紀念坊歷史

1931年11月,盤據在官田古鎮的敵軍保全團進犯湘贛邊區的漕泊鸞山,他們奉行蔣介石的反革命口令“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漏網一個。”在鸞山漕泊紅軍根據地大量屠殺蘇維埃共產黨人和紅軍官兵。1932年2月敵18軍15師和63師第二次進攻鸞漕蘇區。他們的口號是“冬茅過火、石頭過刀、三沖兩漕、殺絕人毛。”單縣委機關石濤寺就燒殺了三次。因此,從1931年底到1932年2月止,僅三個月內,單就皮佳一古節坊下,就先後殺害共產黨人和紅軍官兵27人,當時的湘贛省蘇維埃省委書記王首道同志,指示蘇維埃政府少共三區區委書記唐堯同志將皮佳這座灑滿烈士鮮血的古節坊改名為“烈士坊”。唐堯同志在烈士坊上揮筆題詞“革命死難烈士紀念坊”。
同年年底,中共湘贛省蘇維埃攸縣縣委在漕泊殷江坊村石濤寺召開了第二次黨代會,參加會議人員有譚余保、肖克、尹德光、譚湯池、易湘蘇(女)等同志,會議決定發展敵後游擊戰爭,擴大紅軍主力和地方武裝。徹底粉碎敵人的大圍剿,大搜捕,大燒殺的三大反動政策。並在漕泊東衝程家祠創辦了攸縣第一家兵工廠。自製土槍土炮。緊接著湘贛省委召開了棋盤山會議,會議決定以皮佳烈士坊為中心的金字嶺為游擊中心根據地,縣委機關由石濤寺轉移到金字嶺的荷樹下,並在南源皮佳劉家沖成立了湘贛省蘇維埃三區區委,設立了皮佳烈士坊地下交通站。南源曾國盛王茶秀夫婦為皮佳烈士坊地下交通站的交通員。並由湘贛省蘇維埃政府出資在皮佳烈士坊下開設一家名為曾茂隆雜貨店,店老闆就是曾國盛王茶秀夫婦,皮佳烈士坊地下交通站不僅及時為紅軍傳遞情報輸送物資還安插了3名共產黨員打入皮佳敵碉保內臥底,在1936年正月十五日元宵節那天晚上由譚余保指揮裡應外合,一舉殲滅了盤據在皮佳的敵碉堡內的敵軍一百餘名,拔掉了敵人設立在皮佳的據點。既給死難烈士們報了仇,又鼓舞了紅軍戰士和蘇區人民的對敵鬥爭的意志。從此後,皮佳烈士坊成了湘贛省蘇維埃羅霄山脈中段革命聖地的紅色象徵。
1937年7月陳毅同志攜帶中央檔案和指示來到江南羅霄山脈的棋盤山金字嶺找到了譚余保等同志,傳達了中央指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所以譚余保同志隨陳毅同志帶著三百多名金字嶺紅軍下山接受整編,途經皮佳烈士坊,陳毅等同志和紅軍戰士在烈士坊前莊嚴宣誓“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唱著國際歌開往江西蓮花隴上接受整編後北上抗日。

歷史演變

當文化大革命破四舊進入白熱化時期,紅衛兵造反派,要將烈士坊以四舊物資為由徹底拆毀破除。當時的皮佳村黨支部書記皮福林同志是烈士後代,他帶領全體黨團員手牽手將烈士坊團團圍起來,不準造反派靠近烈士坊半步,更不準造反派損壞烈士坊一磚一瓦。最後造反派提出與黨支部辯觀點,造反派說:此坊根本不是什麼“烈士坊”而是古節坊,是清朝乾隆年間皮佳一位十八歲的少婦死了男人,她受“存天理,去人慾”強調“一女不嫁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封建統治。家族不準她再嫁。更不準她偷人養漢子。此少婦果真一直沒嫁人,二沒偷漢子,忠貞守寡一生,成了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死後,家族為了弘揚女人貞節榜樣就將其遂級上報至朝廷。為其建立貞節牌坊。因為是乾隆皇帝的賜封,坊上樹有“聖旨”二字。如果此少婦是真守節,“聖旨”二字就能樹上去永不脫落。如果是假守節,“聖旨”二字就樹不上去。此坊至今還存有“聖旨”二字,那就是不僅宣揚了女人守寡的封建禮制,還宣揚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和封建社會的“三從四德”,“三綱五常”。這些都是孔孟之道。中央文革指示,批林批孔,破舊立新。所以此坊實屬封建四舊物資。非拆不可,誰要阻攔,誰就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誰要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誰就是牛鬼蛇神,我們紅衛兵造反派就高舉千鈞棒,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你皮福林已經被打成了走資派,走資派就是運動的對象而不是運動的動力,誰要聽你煸動,誰就是保皇派,再膽敢阻止破四舊的紅色的革命激流,我們紅衛兵造反派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答應。
而黨支部書記皮福林同志也清楚自己此時的身份和處境,但他還是以大局為重,不顧個人安危,為保護革命文物不受損失,毅然決然地挺身而出,義正辭嚴地說:“”紅衛兵小將們,請你們聽我把話說完吧,此坊原本是節坊不假,它是我們皮佳一百座古老牌坊之一,但它與其它古坊不同,其它坊我不管,我也管不了。唯有此坊,我非管不可,此坊不能定為四舊物資,因為此坊之下曾經有27名紅軍官兵被國民黨殺害在此。坊上有湘贛省蘇維埃政府少共黨組書記唐堯同志的題詞呀!紅衛兵小將們,你們都抬頭看看吧:“革命死難烈士紀念坊,1932年12月,蘇維埃政府,唐堯。紅衛兵小將們,坊上的紅字就是烈士們的血呀!烈士們為人民解放事業而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什麼?是為他們自己嗎?不是,是為我們下一代呀,我們其所以有今日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們用鮮血,用生命換來的呀!我們不能吃水忘了挖井人呀!我們不能黑著良心忘本呀,這坊確是革命文物,不是四舊物資呀,紅衛兵小將們,此坊不能拆,不能拆呀!”在黨支部書記的義正辭嚴的感召下,紅衛兵小將們陸續離去。所以皮佳烈士坊才免遭破四舊之劫難,才能保留到至今,如果不是那場史無前例的文革大浩劫,皮佳一百座形形色色的古色古香的古老牌坊,至今保存於烈士坊周圍,那將會為酒埠江地質公園旅遊景點皮佳仙人宮增添一道祖先文化遺產巧奪天工的藝術石坊公園,後代遊客遊興極佳的詩情畫意的靚麗風景。
1983年,縣民政局為確保歷史革命文物的完好性,特撥款三千元,將皮佳烈士坊重修,這本來是一件大好事,遺憾的是,在重修此坊時,當地政府沒有組織“烈士坊”重修領導班子,也沒有指派專人負責,更沒有對施工人員強調保存革命歷史文物的原貌。所以,由於人們文物意識嚴重缺乏,工作人員文物意識全無,動工時,將唐堯同志的題詞:“革命死難烈士紀念坊,”全部刷去。面上覆蓋一層厚重的石灰粉,刷去之後,也無人過問,無動於衷,所以就不去採取補救措施,沒有安排人仿字重寫,致使“烈士坊”的革命歷史文物的重要意義嚴重受損,但在人們心目中,此坊的原貌將永遠銘刻在蘇區人民的心目中。不管坊上有字無字,它將永遠長久地以革命烈士的英勇就義的大無畏的英烈氣概,雄偉地圪立在我們攸縣東部羅霄山脈中段楚水源頭皮佳村文化活動中心。“烈士坊”永遠是後代緬懷先烈的紅色革命聖地。讓烈士的鮮血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幸福花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