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烈士陵園

皖西烈士陵園

皖西烈士陵園位於六安市區中心解放路路段,人民路西段的九墩塘畔,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商業發達。陵園占地208畝(其中陸地168畝,水面40畝),三面環水,風景秀麗。

2016年12月,皖西烈士陵園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皖西烈士陵園
  • 地理位置:六安市區中心解放路路段
  • 占地面積:208畝
  • 組成:紀念區和瀏覽區
陵園概況,建園歷史,

陵園概況

整個陵園由紀念區和瀏覽區組成。園內樹木蔥茂,繁花似錦,環境優雅秀麗,園內烈士紀念塔建於1957年。塔基建在砌有三層水泥雕欄面積900平方米的平台上,塔基邊寬3.2米,塔身方形錐體,鋼筋水泥結構,高18米,正面原為謝覺哉題字:“是人民革命事業的先驅者,英風浩氣長存於天地之間”。後改為毛澤東題字手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餘三面刻有記述皖西革命鬥爭史的銘文,塔頂豎有紅星。陵園內紀念建築另有烈士亭、烈士事跡陳列室等。
皖西烈士陵園
紀念區位於陵園中央,由革命烈士紀念塔、許繼慎烈士塑像、皖西籍108位將軍事跡陳列館、悼念廣場以及祠、亭等多處紀念建築設施。陳列室整理陳列有100名著名烈士的生平英勇鬥爭事跡和420名縣團級以上烈士英名錄,徵集收藏知名烈士檔案192卷,烈士遺物2100件,其中13件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
瀏覽區環繞在陳列館四周,由日月塘、拱心橋、苗圃、花卉、林蔭綠帶、娛樂場等構成。
烈士館建成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劉伯承等曾來此蒞臨憑弔先烈,寄託哀思。1989年,被國家民政部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軍區命名為“安徽省國防教育基地”。

建園歷史

皖西是一塊紅色的土地,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革命三大主力紅軍紅四方面軍的發祥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徐海東、郭述申、程子華等早年人事革命活動和戰鬥過的地方。在中國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英雄的皖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前仆後繼,英勇奮鬥,先後有30多萬優秀兒女為黨為國捐軀。其中建國後被追認的在冊烈士就達26000餘名,湧現出許繼慎舒傳賢周維炯劉淠西等一批革命英烈。革命烈士的鮮血灑滿了皖西大地,他們用寶貴的生命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詩篇。為了永遠紀念革命先烈,黨和政府於1953年在革命烈士殉難重鎮(今六安市)興建了烈士陵園。
皖西烈士陵園真實地記錄了皖西人民革命鬥爭的歷史。早在1922年,黨就在這個地區建立了組織。第一次國內革命失敗後,黨組織發動民眾逐步開展武裝鬥爭。1929年,在皖西六安、霍山地區爆發六霍起義。此後不久,皖西革命根據地逐步形成,並與鄂豫邊、豫東南根據地連成一片,以大別山脈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正式形成。此後,黨在根據地建立了各級蘇維埃政權,包括革命法庭、政治保衛局在內的政法機構成為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烈士陵園的革命烈士紀念館中,一張標有紅色路線的地圖尤為引入注目,這就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路線圖。1947年六七月間,劉鄧大軍成功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開始了逐鹿中原的光輝歷程。
2007年在六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共和國開國上將《洪學智將軍生平圖片展》於3月30日在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隆重展出。全市人民十分關注的《八月桂花遍地開》和《千里躍進大別山》二座大型雕塑於4月4日順利揭幕。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展示皖西地區的將軍風采和他們的豐功偉績,大型浮雕《將星璀璨》皖西籍108位開國將軍塑像於2007年8月1日落成揭幕。同時,皖西烈士陵園區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著名烈士詩抄和社會名流留言,石刻、碑林也順利落成。隨著皖西烈士陵園的紀念建築設施逐步完善和落實,它將進一步提高皖西地區紅色旅遊的發展。
皖西烈士陵園的前身是皖西烈士紀念館,1952年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各級政府籌集經費2萬元,興建了皖西烈士紀念館,紀念館於1953年10月1日正式開館,當時陳列著全省24位著名烈士及珍貴文物。其中有阜陽“4.9起義”的重要領導人魏野疇烈士,有中共安徽省早期領導人王步文曹蘊真劉淠西等烈士。1956年-1957年先後興建了300平方米的烈士紀念祠,16米高的烈士紀念塔,悼念廣場以及環繞廣場的四層梯形護欄花牆,並在路邊及空地栽植松柏等常青樹種。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紀念館重新布展,從皖西地區幾萬名在冊烈士中選427名英勇事跡,資料齊全,影響較大(縣、團級以上)著名烈士進行陳展。1989年皖西烈士紀念館更名為皖西烈士陵園,皖西烈士陵園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建有烈士紀念塔、紀念亭、紀念祠、烈士事跡陳列館、皖西籍108位將軍事跡陳列館、中國33位無產階級軍事家之一許繼慎烈士銅像、悼念廣場等多處紀念設施。從1952年建館初至1980年,先後開展了三次大規模徵集革命文物活動,館藏檔案的數量、質量位居全省前列。建園以來,朱德、劉伯承、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蘊山、黃維、趙朴初等社會知名人士,以及前蘇聯、東歐、朝鮮、越南等國際友人,港、澳、台同胞先後前來參觀、瞻仰、題詞、留言。
1989年陵園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1991年以來,陵園先後被民政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南京軍區政治部、部參合肥炮兵學院、武警安徽省總隊、皖西學院等多家樹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全國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軍區命名為“安徽省國防教育基地”;皖西烈士陵園被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列為“大別山紅色旅遊精品路線”上重要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