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六安師範專科學校創辦的物理系和1985年皖西聯合大學創辦的工學系。2000年六安師範專科學校、六安師範學校、皖西聯合大學三校合併升格為本科院校——皖西學院。2004年8月,學校院繫結構調整,由原物理系和工學系相關專業整合成立機械與電子工程系,2010年10月,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升格為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2016年10月,學校進一步院繫結構調整更名為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學院設有五個本科專業,2023年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智慧型製造工程、智慧型車輛工程3個本科專業面向社會招生,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在2009年被遴選為省級示範性套用型本科高校重點建設專業、2010年被遴選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15年獲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畫”立項、2016年建成為省級特色專業、2018年被遴選為省級新工科建設專業、2019年被遴選為省級一流專業、2020年獲批省級“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養創新項目、2022年獲批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023年,經省教育廳批准納入一本批次招生。學院設有機械工程、材控工程、智慧型製造工程、智慧型車輛工程4個教研室,機械工程、車輛工程2類實驗室。現有實驗室總面積約3500平方米,實驗設備1200餘台套(件),資產總值超過2100萬元。
學院現有學生762人,教職工6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含高級實驗師),博士28人,碩士25人。近年來,教師在各類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SCI、EI收錄70餘篇。授權專利100餘件,其中國際發明專利2件,國內發明專利31件,專利成果轉化4項。獲得各類科研項目90餘項。
學院積極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全方位提高套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現有智慧型製造與精密成型技術研究中心、糧食烘乾關鍵技術與智慧型裝備工程技術中心、高性能複雜製造智慧型決策與控制創新平台等3個校級科技創新平台,與企業共建池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六安市企業技術中心1個。近年來,先後獲批省級質量工程項目35項,省級課程改革類項目25項,課程思政示範項目8項,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MOOC)4門,線上線下混合課程1門,榮獲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學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組織指導學生參加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智慧型汽車競賽、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技能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全國三維數位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安徽省大學生工業機器人套用大賽等學科競賽,近3年先後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36項,國家級獎項25項。其中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 “西門子杯”中國智慧型製造挑戰賽均有獲國家級一等獎、2022年獲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銅獎,獲批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81項,其中國家級25項,省級37項。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積極拓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現學院有14位教師具有海外研修經歷,占專任教師比例約30%。2005年至2014年與芬蘭塞文尼亞套用科技大學開展機械專業“2+2”聯合辦學,取得良好效果。2018年獲批安徽省教育廳中外(中英)合作辦學培育項目,同年獲批安徽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畫-對外(中德)科技合作項目。2019年聘德國明斯特大學外籍教授為客座教授。
學院歷經60餘年的辦學積澱,形成了優良的院風、教風、學風。教師博識善導、愛崗敬業,學生勤奮好學、求真務實,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明顯,師生先後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省級線上教學名師、省級教壇新秀、省級雙創之星、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優秀獎、六安市最美科技者提名獎、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等榮譽稱號。近3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6%以上,多年保持在校內前列,學生綜合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好評,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8%以上。學生平均考研成功率22%以上,位居全校第二。
凝心聚力謀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面向未來,學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落實紅色文化“一六八”工程,秉承“崇德尚技 科魂匠心”院訓,傳承和弘揚“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 ”工匠精神,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著力提升辦學水平和層次,為早日建成特色鮮明、在省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科學院而不懈努力!(數據更新截止時間為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