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學術隨筆:季羨林卷

皓首學術隨筆:季羨林卷

本書採用以著作為綱的寫法,學術研究涉及的範圍有印度古代語言,特別是佛教梵文、吐火羅文、印度古代文學、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中亞佛教史、糖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之差異和共性、美學和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德國及西方文學、比較文學及民間文學、散文及雜文創作。由中華書局出版的《皓首學術隨筆》系列叢書稱為“學術隨筆”。所收各篇,門類繁多。這套書敘事謹嚴有據,文筆條暢清新,給人以大量的知識,開拓思路。讓一些文史知識分子從呆板的純學術舊框框中跳出來,發揮其啟迪民智,傳播文化的功能。 該書為“皓首學術隨筆叢書”之“季羨林卷”。收錄了語言學教育家和梵文學者的季羨林老先生的學術隨筆。

基本介紹

  • 書名:皓首學術隨筆:季羨林卷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296頁
  • ISBN:7101051901
  • 作者:季羨林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中華書局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以著作為綱的寫法,學術研究涉及的範圍有印度古代語言,特別是佛教梵文、吐火羅文、印度古代文學、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中亞佛教史、糖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之差異和共性、美學和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德國及西方文學、比較文學及民間文學、散文及雜文創作。

由中華書局出版的《皓首學術隨筆》系列叢書稱為“學術隨筆”。所收各篇,門類繁多。這套書敘事謹嚴有據,文筆條暢清新,給人以大量的知識,開拓思路。讓一些文史知識分子從呆板的純學術舊框框中跳出來,發揮其啟迪民智,傳播文化的功能。 該書為“皓首學術隨筆叢書”之“季羨林卷”。收錄了語言學教育家和梵文學者的季羨林老先生的學術隨筆。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年出生,山東清平人。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人德國格廷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至1984年離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會委員。他曾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大史詩《羅摩衍那》。此外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圖書目錄

我的學術總結
我與東方文化研究
我是怎樣研究起梵文來的
《季羨林學術論著自選集》自序
《季羨林佛教學術論文集》自序
《季羨林序跋選》序
中國製造磁器術傳入印度
印度眼科醫術傳入中國考
回憶陳寅恪先生
記張岱年先生
還胡適以本來面目
《王力先生紀念論文集》序
《湯用彤先生誕生一百周年紀念論文集》序
中國人對音譯機梵字的解釋
語言學與歷史學
歷史研究斷想
中國古史應當重寫
略說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特點
國學漫談
《歸義軍史研究》序
《敦煌吐魯番唐代法制文獻考釋》序
《中外關係史譯叢》前言
古代穆斯林論中西文化的差異——讀《絲綢之路》札記
錦上添花——《國外文學》代發刊詞
《中外文學書目答問》序
《文化意識的覺醒》序
《國外中國學研究》前言
《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後記
《羅摩衍那選》序
從歷史上看中德文化關係
中外文化交流漫談——從西域文化的傳入談起
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金之獲得者高爾斯華組綏
近代德國大詩人薛德林早期詩的研究
《歌德與中國》序
西化問題的側面觀
把學術還給人民大眾
語言學家的新任務
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
夜會(書評)
漫話歷史題材
我和書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
推薦十種書
我的書齋
論博士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