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南園叢稿·韓邊外志》記載:公元1677年,康熙大帝派大臣武默訥到長白山為皇室尋珍探寶,覓長生不老藥物。自京城出發,經盛京到達納殷地方(今靖宇縣)“見山中人參富有,撫民長壽,從事人參栽培者,則以那爾轟,棒槌溝為最盛”。這裡提到的棒槌溝就是現在靖宇境內的皇封嶺。武大臣返京復命後,康熙皇帝封盛產人參的納殷御批為“龍興重地,奇蹟甚多,宜加封號,永著祀典,以昭國家茂膺神祝”。自此,靖宇皇封嶺所產人參被康熙封為“皇封參”,納入皇室御用貢品達300餘年。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長白山皇封參業有限公司
- 外文名稱:CHANGBAI MOUNTAIN ROYAL GINSENG CO.,LTD.
- 總部地點:白山靖宇
- 經營範圍:人參種植、人參食品、人參製藥、人參化妝品、人參研發、人參銷售
- 公司口號:傳世御品皇封參
- 註冊資本:6000萬
- 項目扶持:國家振興人參產業項目重點企業
- 榮譽:手工制參-白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皇封參淵源,皇封參奧秘,原料,綜合指標,產業鏈,技術革新,企業簡介,探秘發源地,
皇封參淵源
清太祖努爾哈赤發明紅參:為了改進人參保存,便於食用,改“水浸法”為“煮曬法”後又改為“蒸曬法”,發明了紅參。據《清太祖武皇帝努爾哈赤實錄》記載“太祖不苟眾言,遂煮曬,徐徐發賣,果得價倍常。”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東北人參從生產工藝、管理貿易都達到鼎盛,成為女真人(滿族)衣食之源和生命線。
大清康熙十六年(公元一六七七年),康熙皇帝派大臣武默訥到長白山尋珍探寶,採擷長生不老之藥。武大臣經盛京(瀋陽)到達納殷地方(今靖宇縣),“見山中人參富有,撫民長壽。從事人參栽培者,則以那爾轟、棒槌溝為最盛。”(棒槌溝即今皇封嶺)武大臣當即返京復命。康熙聞訊大喜,即刻擬旨,將長白山永行封禁。盛產人參的蒙江州(即今靖宇地界)為禁中之禁,所產人參由皇家獨采,專供皇室享用,形成了當時的皇家參場。當地人參作為犒賞高級將領,贈臣服外藩的貴重禮品,歷經九代帝王,三百餘年。“皇封參”由此得名併名揚天下。
皇封參奧秘
原料
六年根參,新鮮採挖的上等長白山有機人參,支支皮嫩漿足,腰粗膀圓,人工精挑細選;以清祖古法制參技藝,輔以現代尖端科學技術精製而成的“皇封紅參”,色澤紅潤,氣味濃香。製作過程中採用高溫蒸熏、中溫乾燥、三次保壓,再納入現代高壓回滲、回填皂甙和揮髮油等特殊處理技術,使人參精華得以保留,生成了紅參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質,較普通人參相比皂甙含量高,具有火力大、勁頭足、功效性強等特點;紅參成品須在工廠貯藏間存放至少三年在能上市,確保了皇封紅參的成色、乾度和成分的穩定性。
綜合指標
中國中醫中藥研究院權威機構,曾對皇封參與高麗參的藥理作用作了對比研究。他們用現代儀器和方法,測定了人參影響人的生命運動的16項重要指標,其中皇封參有14項指標對於改善人體肌能的作用強於或等於高麗參。得出的結論是:皇封參確有明顯地提高機體適應能力,增強免疫功能,調節內分泌和改善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其效果要優於高麗參。這個結論,為醫療界臨床觀察的結果,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產業鏈
長白山人參是我國特有的中藥材,也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藥食同源的植物。特殊的地質構造和氣候環境,使長白山區域一帶擁有最適合長白山人參生長的條件。位於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皇封參GAP種植基地,總占地面積約200萬平方米,高海拔地區的空氣、土壤和水質無污染,為長白山人參的安全優質高產提供了有利保障。在巍巍的長白山深處,被原始森林環繞著的人參小生命們,依傍著高山綠水,靜靜的享受著田園風光之趣。這種大自然的和諧整合,只有親歷才能感受。
從種子、芽苗一路到人參長成,皇封參種植園作業嚴格按照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進行監控、檢測,無公害人參率達到100%;
生產車間管理遵照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嚴格監管每一道工序,從原料、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質量控制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可溯性的作業規範;對種植、加工、質檢、倉儲、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實現無縫對接,確保皇封參的有機高品質。
優良品質承諾
深邃的長白山純淨的自然原生態環境下,土壤富含大量腐殖質,疏鬆肥沃的腐殖土壤中,新鮮有機質經過微生物自然分解,釋放出皇封有機人參自然生長時所需的速效、高濃度天然養分。
從源頭到終端,全產業鏈無縫對接,確保將安全、放心、高品質的皇封參遞送到每一位消費者手中。
技術革新
從過去的皇家參園發展成如今的中華老字號品牌企業,皇封參始終堅持高品質定位,在秉承傳統制參工藝的同時,堅持致力於改良和創新人參加工技術。將過去的大鍋蒸參、炭火烤參技術改良為“鍋爐供汽蒸參乾燥人參技術”;發明了單透拱型棚並用塑膠薄膜苫參棚新技術;開創模壓紅參技術先河,在世界上率先利用“人參皂甙回填技術”提高人參品質;在著名人參夫妻的帶領下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培育出舉世矚目的“多莖參”,提高了人參的質量和產量;延用古法結合現代科技成功開發出新一代皇封參,擁有了世界最頂尖制參技術。
時至今日,皇封參憑藉對人參加工技術追求極致的執著精神,在立足傳統人參產品市場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科研投入,不斷創新研製新品種人參,已先後掌握了現代發酵人參工藝和紫紅參、黑參種植技術,引領整箇中國人參科研領域躋身世界一流水平。
企業簡介
長白山皇封參業有限公司,國內唯一集人參種植、科研開發、精深加工、終端銷售、文化旅遊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人參企業集團,是目前中國歷史最悠久、產業鏈最完善的有機人參中華老字號企業。
自有200萬平方米的皇封參GAP種植基地,科研成果多次榮獲國際、國內頒發的各種榮譽稱號並榮獲39屆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金獎,產品順利通過中國、歐盟、美國權威機構有機認證,被國家授予國家長白山人參地理標識。
清皇室後裔末代皇帝弟弟愛新覺羅·溥傑先生評價:“皇封參能使康熙和乾隆健康長壽,使歷代皇室貴族終身受益,更應該福澤人類”並親筆為皇封參寫下祝福“祝皇封參走向世界”。
長白山皇封參業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於1956年的靖宇縣國有第一參場,坐落於長白山"皇封嶺"
1989年7月公司將"皇封"品牌註冊為產品標識
1992年設立皇封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皇封參"被評為吉林省著名商標
200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評為名牌產品
2005年再次獲得吉林省著名商標
2009年公司重組成立"吉林省白山市皇封參業有限公司"
2010年"皇封"品牌被授予"中華老字號"
2010年第一批獲得"長白山人參"證明商標準用證
2011年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正式更名為"長白山皇封參業有限公司"
2011年皇封參6年根人參取得中國、美國、歐盟有機認證
探秘發源地
在皇封嶺上王美生居住的小村里,很多村民都能證實王家人確實祖祖輩輩以在山谷里挖野山參為生。86歲的村民劉志海老人告訴小編,他小時候就跟著王美生的爺爺進山挖參,為王老爺子是個老把頭,每次進山前他都會點燃三柱青香,並帶領所有進山的人拜山神。
“老爺子打頭跪拜,其他人就跟著磕頭”劉志海老人說,拜山時老把頭嘴裡念念有詞,但他當時只有十幾歲,排在隊伍的最後面,聽不清老爺子說些什麼,大概是求山神保佑這趟進山挖參,希望所有進去的人都能活著走出來之類的。
到了王美生父親那一輩,他繼承了王老爺子的衣缽,依舊是老把頭,只是那時山谷里的野山參幾乎絕跡,采參人的隊伍也就逐漸淡出了皇封嶺,取而代之的是村民們湧進靖宇縣國有第一參場,成為人參種植工人,當時王美生的父親是第一參場的工頭。
到了王美生這一代,第一參場改制成為長白山皇封參業有限公司,繼承祖父衣缽的王美生,憑藉一身能識野貨、會種人參的好本事,成為了公司不可或缺的專家型員工。
當天下午,小編在長白山皇封參業有限公司人參加工車間內找到正在指導生產的王美生。
年過半百的他看上去就像40來歲。他告訴小編,聽老人說,皇封嶺原是一片荒地、沒有人煙,在康熙封禁之前,大量的采參人會匯聚此地並形成固定村落,再之後康熙帝一紙聖諭把皇封嶺成皇家禁地,采參人的後裔們也就充當了皇室的采參工人,他們進山采參,再將採到的山參交給駐守此地的皇封營換取酬勞。
王美生說,他聽爺爺講過祖輩兒給皇上采人參的故事,那時人們拜完山神就帶上工具和一個月的乾糧進山,采參人會在椴樹下仔細搜尋,一旦發現人參,老把頭會立即大喊“棒槌”,然後聚集人手用事先準備好的紅線將人參圈起來。采參人相信,人參有靈性,一聽到有人喊他的名字或挖掘,靈氣就會逃跑,挖參人只能得到一個軀殼、毫無價值。
因此,采人參用“棒槌”這個暗號來傳達“發現人參”的意思,並用紅線繩捆住人參以防靈氣“溜走”。之後,有經驗的采參人會問“幾品葉”,意思是人參葉子有幾片,以此推斷深埋土中的人參生長了幾年。
如果年頭兒較少,采參人就會做好標記等幾年後再來挖掘。如果是長著五個葉片的成熟人參,那就會使用鹿骨刀、像考古發掘一樣,小心翼翼的將整棵人參連同他的須脈一併挖出。因為人參越完整,說明它的靈氣全部保留在體內,一旦出現參須折斷,就代表靈氣外泄,所以挖一棵人參往往需要花費采參人幾天時間。
之後,挖出來的鮮參會被用苔蘚包裹用來保鮮,並由專人飛奔送回村子進行晾曬風乾,其他人則繼續尋找其他山參。由於野山參數量稀少,采參人經常會無功而返,但只要挖到一顆,皇封營給與的酬勞就足夠村里百十來口人吃穿幾個月。
皇封營與采參人這樣的合作持續了300餘年,直到清王朝覆滅。失去帝國依靠的皇封營軍卒或遠走他鄉、或淪為土匪、還有些脫下戎裝加入了采參人的行列。曾經鎮守著皇家禁地的皇封營和他所保衛的皇朝一起消散在浩浩湯湯的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