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現象

皇城現象

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農業豐,則根基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中央審時度勢,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皇城現象
  • 地區:山西
  • 性質:現象
  • 目的:新農村建設
簡介,三次轉型推動經濟發展,共同富裕促進村民和諧,

簡介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皇城村積極回響號召,五措並舉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也成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型,被譽為“皇城現象”。那么,他們又是如何做的呢?

三次轉型推動經濟發展

上世紀八十年代,皇城村和大多數中西部農村一樣,山大草木稀,地薄產量少,人窮文化低。皇城村以發展經濟為突破口,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實施“煤炭工業立村、文化旅遊興村、人才科技強村”戰略,通過三次轉型,在一個面積僅有2.5平方公里、人口僅有700餘人的小山溝,打造出一個現有總資產20億元、員工6000餘人的集團化公司。第一次轉型是農業轉工業。皇城首先利用當地豐富的無煙化工煤資源,發展起煤炭產業。第二次轉型是地下轉地上。皇城吸取一些資源型地區一旦資源挖完、很快 “由富返貧”的教訓,先後利用煤炭企業積累的資金,投巨資開發了皇城相府等一系列著名景點,形成了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生態農業相互配套,吃、住、行、游、購、娛功能齊全的旅遊景區。第三次轉型是進軍高科技。旅遊產業能做長做久,但就一個景區而言做到一個極限後卻很難做強做大。

共同富裕促進村民和諧

皇城村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企業的所有制形式,經濟實體全部實行集體經濟,以避免“平均數”掩蓋“大多數”的現象,2008年,集體企業實現的營業收入就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98.6%。村集體之所以每年都能拿出大量資金實行“供給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集體經濟的實力相對強大。同時皇城村實行既能體現按勞分配政策,又能讓全體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分配製度。在初次分配時,採取工資、獎金、股金分紅相結合的辦法;在再次分配時,就特別注意體現公平。為了讓大多數村民的收入達到平均數,在村集體的可支配收入中,村里就一塊用於生產再發展,一塊用於村級公益事業,一塊用於增加農民收入,從而使改革開放的成果成為村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