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首曲子,是《驚夢》一出中女主人公杜麗娘的一段唱詞。此曲描寫貴族小姐杜麗娘遊覽自己家的後花園,發現萬紫千紅與破井斷牆相伴,無人欣賞,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驚異和惋惜,抒發了對美好青春被禁錮、被扼殺的嘆息。全曲語言精美,以詞的手法寫曲,抒情、寫景及刻劃人物的心理活動,無不細膩生動,真切感人,流動著優雅的韻律之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湯顯祖
  • 作品別名:商調·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 作品出處:《牡丹亭》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商調】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商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皂羅袍:曲牌名,過曲,亦常用作小令。
⑵奼紫嫣紅:形容花的鮮艷美麗。
⑶斷井頹垣:斷了的井欄,倒了的短牆。這裡是形容庭院的破舊冷落。
⑷賞心樂事:晉宋時期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這兩句用此句意。奈何天:無可如何的意思。誰家:哪一家。後句意為自己家的庭院花園裡沒有賞心樂事。
⑸朝飛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閣詩》中有“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樓閣巍峨,景色開闊。
⑹翠軒:華美的亭台樓閣。
⑺畫船:裝飾華美的遊船。
⑻錦屏人:被阻隔在深閨中的人。忒:太。韶光:大好春光。

白話譯文

這樣繁花似錦的迷人春色無人賞識,都付予了破敗的斷井頹垣。這樣美好的春天,寶貴的時光如何度過呢?使人歡心愉快的事究竟什麼人家才有呢?雕樑畫棟、飛閣流丹、碧瓦亭台,如雲霞一般燦爛絢麗。和煦的春風,帶著濛濛細雨,煙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動著畫船。只有像我這樣被阻隔在深閨中的女子,才辜負了這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啊。

創作背景

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齣《驚夢》。《牡丹亭》是湯顯祖在明代萬曆(明神宗年號,1563-1620)年間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的傳奇作品。《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麗娘偶爾來到後園游賞時的一段唱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段唱詞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歷久傳唱不衰。全曲雅麗濃艷而不失蘊藉,情真意切,隨景搖盪,充分地展示了杜麗娘在遊園時的情緒流轉,體現出情、景、戲、思一體化的特點。
此曲緊緊貼合主人公情緒的當前狀態和發展走向進行布景。首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寫深閉幽閨的少女從未涉跡園林,這次乍進後園,只見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艷麗眩目的春園物態,予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叩開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並非只是流連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設的虛景,她預見到濃艷富麗之春景的未來走向——“都付與斷井頹垣”,殘敗破落的畫面從另一個極端給予少女強烈的震撼。“春色如許”開啟了主人公的視野,使之充滿了詫異和驚喜,接踵而來的對匆匆春將歸去的聯想則轟的一聲震響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滿了驚懼和無奈。這裡夾雜著深深的傷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樣多姿多彩,然而卻無一人走進來。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緊接著又上眉頭的景象,包蘊的是無奈的情緒——“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兩句話突出了良辰美景與賞心樂事之間的矛盾,指出杜麗娘黯然的心情與艷麗春光間的不諧,春天的生機強化了她黯然傷感的情懷。現實的苦悶,青春的覺醒使得女主人公對外部世界充滿了無限嚮往。她在這裡意識到生命的困境,換個角度看待這些唏噓,則裡面並不僅僅殘存著純粹的悲觀意緒,主人公情緒跌入低谷之後,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雲霞翠軒”“煙波畫船”,美好的事物始終深刻內嵌於少女的思維深處,讀者不難從中窺探出主人公內心深處的期待,為下一段奇遇柳夢梅,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據。
這段唱詞既是景語,也是情語。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織在一起,映襯了主人公的對景自憐的傷感,其內心深處顧影自憐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噴薄而出。此曲從喜樂到苦痛的情緒流變緊緊扣咬著從濃艷的實景向殘敗的虛景的轉變,讀者很難剖判外在之景與內在之情的嚴格界限,只因在此處,景現而情發,情入而景猶存。
此曲表現了杜麗娘遊園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進而控訴了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觀念對少女青春的無情摧殘。杜麗娘作為一個剛剛覺醒的少女,感嘆春光易逝,哀傷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強烈要求身心解放,這折射出明中葉後要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精神,對後世深有影響。在《紅樓夢》中,即有林黛玉讀這首曲時聯想到自己的遭遇處境無限感傷的情節。

名家點評

現代文藝理論家徐中玉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作者以杜麗娘之口描繪出一幅動人的春景,並由奼紫嫣紅的無人賞識,良辰美景的終乏歡悅,引起美好青春將成虛度的憂慮和傷感。這不僅表現了杜麗娘的覺醒,而且這些充滿詩意的曲文本身,就給人以高度的藝術享受。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三十四歲考中進士。歷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等職。萬曆十九年(1591)因上章抨擊朝政,被貶廣東徐聞典史。兩年後量移浙江遂昌知縣,抑制豪強,關心民生疾苦,頗多善政。萬曆二十六年(1598)春棄官歸里,致力戲曲創作。湯顯祖深受“左派王學”影響,反對程朱理學,批判擬古主義的文學,追求個性解放。他留下了豐富的作品,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尤其是戲劇史上有重要地位。《紅泉逸草》、《問棘郵草》、《玉茗堂集》以及《紫簫記》和“臨川四夢”都有明清刻本傳世。《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其思想和創作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