癿藏王土司是明、清時期河州的主要土司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癿藏河畔王土司
- 時代:明清時期
- 位置:河州
- 地位:主要土司之一
簡介,人文歷史,
簡介
癿藏王土司是明、清時期河州的主要土司之一。
我國歷代中原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對邊疆各民族,多羈縻政策,給民族首領封官加爵,並使之蔭襲,元末明初在甘、青廣泛推行的土司制度,就是這種政策的制度上的反映。明初,河州沿邊土司較多。地方上土司權力大,其職責除管理著本族的一切事務外,一是朝貢,或二年、或三年,貢品以馬為主,兼及土特產;二是平時守隘,戰時率部卒從征,且自備馬匹和軍械。明初河州通判管二十四關各土司。清康熙《河州志》上載有三十六族族名,但說"以上系古族,今俱無存"。清《循化志》上說"今皆不可考,然大抵中馬十九族皆有之。或有一土司而兼管數族者,如癿藏王土司之管癿藏、紅崖等六族是也"。據史料記載,河州衛中馬番族有57族,至明末河州衛有番族29族,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僅存19族,到清末,大浪淘沙,只有右丞里何土司、珍珠族韓土司、癿藏王土司三家,撒拉族韓土司劃歸循化縣。
人文歷史
癿藏是王土司的家和衙門所在地,癿藏王土司管轄癿藏、紅崖、端言、迭古、回回、仰化6族,設有衙門及千總、把總、掌印千總、管家把總,擁有土差、土兵,下設張巴寨子、東坪寨子、吹麻灘寨子等,統管所轄地區的兵、刑、民、財。 王土司,始祖王且祿,明洪武三年(1370年)受鄧愈招撫,安置於河州癿藏,編入銀川里十甲輸徭,委任為撫番頭目,奉守烏龍、癿藏、紅崖三關,火燒嶺一隘,管轄癿藏、紅崖、端言、迭古、回回、仰化6族。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廷給王官卜矢加(王且祿子)發金牌一面,勘合一道,內開"癿藏大族,招中納馬"。令王官卜矢加轄守癿藏、烏龍、紅崖三關,火燒嶺一隘,統管六族招中茶馬事務。王官卜矢加死後因無子由其弟王賞卜襲撫番頭目,因其"剿虜有功",加授軍衛總旗。第四代王揣目因"屢出口斬獲虜首",以功升授河州衛世襲百戶,又升正千戶,繼升起台堡守備。崇禎元年(1628年)第五代王國柱襲百戶,因"剿賊有功"升指揮僉事。清順治二年(1645年)王國柱及子拱斗率所部投誠于靖遠大將軍英王,被清廷加授衛都司,並在河州任副將。《甘肅新通志》載"癿藏土百戶王國柱,國朝順治二年投誠,授原職,管番民五族,戶三百,納倉斗糧二十二石有奇"。順治五年(1648年),王國柱又因領土兵赴河州守御,鎮壓甘、涼、河州反清義軍,"歷諸戰功"加授游擊。第六代王拱斗,承襲其父指揮僉事職,頒給敕書一道,號紙一張。康熙十四年(1675年)"吳逆變亂,兼西夷犯境",調王拱斗為青海同仁保全堡守備,"防邊無虞"。又調拱斗之子王吉臣領土兵200名,收復臨洮,拔防河州、洮、岷界之景古堡,拱斗被誥封"明威將軍",頒誥敕二道。第七代王吉臣,守御景古堡三年,未襲。第八代王鎮海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赴部襲授河州衛世襲百戶,頒敕一道,號紙一張。第九代王統西於乾隆四年(1739年)襲百戶。清龔景翰《循化志》載:"敕陝西河州衛百戶王統西:'自爾土司歸誠向化,故歷代授官,管束本土官人等。爾系王拱斗嫡曾孫,仍依先例,命爾世襲,實授百戶,照舊管束土官、土軍並各該家口,爾須欽承殊恩,加意撫綏,務令得所,聯屬眾志,禁捕寇盜。遇有邊警,聽調殺賊,一應軍機重務,悉聽川陝總督、甘肅巡撫、提督、總兵官節制,有功一體升賞。爾宜益殫忠勤,用圖報稱,毋得私占科擾及縱容別官,侵漁克害,以致眾情不附,責有所歸。爾其勉之。故敕。乾隆五年閏六月十九日'"。王統西死後因無子,由其弟王維西之子王車位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襲百戶職。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第十一代王斌襲百戶,仍管六族,有土兵200名,因功破格賞五品頂戴,以後承襲失考,1931年成書的《續修導河縣誌》載:"王化清,癿藏族土百戶,其始祖王且祿,明洪武三年承為土著撫番頭目,崇禎元年襲授土百戶,原管區域,西鄉癿藏族。"鹹豐八年(1858年),王土司所屬癿藏族有族民480戶、2100餘人。 王土司轄區的戶數人口、土地、納稅情況,《西寧府續志》作了詳細的記載:鹹豐八年(1858年),王土司所屬癿藏族有族民480戶,2100餘人,種地315段,納糧1.55斗,頭目為鄉約,歸王土司直轄。紅崖族370戶、800餘人,種地460段,納糧3.51斗,以鄉老為頭目。端言族54戶、200餘人,種地561段,納糧4.5斗,頭目囊囊(內政官)是段五休堅措。回回族18戶、60餘人,種地25段,納糧4.4斗,鄉老為其頭目。仰化族15戶、60餘人,種地7段,納糧1.5斗,其頭目稱"昂"。迭古族15戶、100餘人,無地無糧,畜牧為業,頭目為鄉老。以上六族共952戶,所占據的地域相當於今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的小關、癿藏、鋪川、郭乾、徐扈家、居集、寨子溝、中咀嶺、吹麻灘、胡林家等鄉鎮大部分面積。民國20年(1931年),廢出土司制度,將土司編入民籍。癿藏王土司不久破產,其產業被馬步芳家族所吞併。王土司及癿藏族也逐漸沒入漢族中。 癿藏王土司自始祖王且祿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為撫番頭目至十一世王斌,傳十一世,世襲400多年而不衰,算至民國二十年廢出土司制度直至破產,時間長達560多年。一個番族家族能在紛繁的歷史變遷中風騷這么長時間,這不能不說是西北歷史上的一件可書之事。並且除世襲其撫番頭目、土百戶之職外,還屢屢得到統治者重用,擔任地方主要軍政職務。如王官卜矢加授軍衛總旗,王揣目升為河州衛正千戶,繼升起台堡守備,王國柱升指揮僉事、授衛都司、升游擊,王拱斗授指揮僉事、升保全堡守備、授明威將軍等。據清代兵部案卷,眾多的甘肅、青海土司中,正四品指揮僉事8人,正五品千戶7人,正六品百戶9人,而這些人中癿藏王土司均有名,這點也說明了癿藏族王土司的實力、地位和明、清時期在西北上的影響力。(《積石山史話》董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