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澗河

百澗河是東河最後一條二級支流,位於英山縣溫泉鎮東南部,發源於英山縣與安徽省太湖、湖北省蘄春三縣交界處的霧雲山西坡龍潭畈村大竹林,在英山縣城東面飛機場、小米畈交界處注入東河。全長17.7千米,流域57.8平方千米,流經溫泉鎮龍潭畈、黑石頭、七里岩、泄水岩、一天門、百丈河、茅草坳、上馬坳、馬鞍寨、陳河、楓樹排、百澗河、梅岩、小米畈、蓮花15個行政村,河道坡降34.36‰,河流類別為內流河、地上河、常年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澗河
  • 地理位置英山縣溫泉鎮東南部
百澗河有兩條支流,一條是發源於鐵鉗灣的陳河,一條是發源於烏牛石的烏木沖河。鐵鉗灣、烏牛石是浠水流域與太湖縣沙河流域的分水嶺,浠水、沙河均屬長江水系。陳河、烏木沖河在楓樹排村大沙潭匯合,匯流後稱百澗河。烏木沖是通往太湖縣的要道,傳說古時衝口的岩壁上,生長有珍貴的烏木,故名。 百澗河名稱來歷有二:一說響水河出口至烏木沖之間有一道起伏的山樑,從山腰到山腳梯田層疊。昔逢天旱,因河流落差太大,引水灌溉極為不便,各家各戶便用楠竹作筧,引上遊河水灌溉。沿河兩岸竹筧縱橫,獨具一格,故人稱該河為百筧河。一說是此地河流落差太大,農民引水灌溉,家家戶戶須各自沿河開挖小型溝渠,英山方言稱小型溝渠為澗,又因溝渠密度較大,故稱百澗河。無論是百筧還是百澗,都是這裡的人民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戰天鬥地求生存的真實寫照。
1987年,原百丈河鄉(2001年併入溫泉鎮)在響水河下游修建一座漿砌石攔河壩,為九龍山電站積蓄水源,稱九龍山水庫。百澗河從大沙潭流向西北,在百澗河村與九龍山水庫尾水合流,經梅岩入東河為百澗河下游。梅岩、九龍山隔河相望,分別是英山古八景中的“懸岩風雨”“九峰晴嵐”。
百澗河至梅岩折向西行,流至小米畈,有源於七里沖的小米畈河以及源於山溪坳的坡兒垴河匯入。百澗河與小米畈之間的沖積河灘被改造成一畈農田,因為積沙較厚,旱澇災害頻繁,不適合種植水稻,當地農民常種植小粟、黍子,故稱之為小米畈。百澗河於縣城東南小米畈與飛機場之間注入東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