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熱詞揭榜
芳華
《
芳華》是由馮小剛執導,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片,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該片於2017年12月15日在中國、北美地區同步上映。馮小剛的芳華,是他獻給自己青春的日子,離我們很遠,但泛起的漣漪卻激盪著每個人看似平靜的內心。當《絨花》的旋律響起,感謝我的祖國,感謝那些為了和平獻出生命的好人和英雄,感謝你們讓我們“生於盛世”,而我們也不會忘記,你們的絕代芳華!
TA說-名家評論
對故事年代不陌生的人都老了,這就是《芳華》上映的價值所在,它慰藉了一段逐漸褪色的記憶,給兩鬢斑白的守陵人以流淚的機會。上映前,人們聲討海報里的大腿,上映後,人們只為角色的命運唏噓。觀眾敬畏好故事,還乾淨的電影以清淨。行銷炒作的話題和烏七八糟的吐槽,全體退居二線。這才是佳作該有的樣子。——來自作家、主持人:
關熙潮對大時代下個體命運的追溯,馮小剛的《芳華》既以文工團里洋溢的青春,用浪漫色彩去觸碰著時代的脈搏,也用真實慘烈的對越自衛反擊,見證著戰爭殘酷無情的本質,固然相較於嚴歌苓的原著,馮小剛的《芳華》並沒有將電影的核心放在團隊精神對個體摧殘的批判上,文工團里的青春浪漫,戰場上的戰火紛飛,到芳華已去理想幻滅的收尾,電影對比原著其實都在致力於弱化這一點,這個核心只是成為了電影的一個延伸思考,而與之替換的則是“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更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對善良的勾勒成為了電影最為打動人心的核心。——來自影評人、中文百科影評團成員:
夢裡詩書在漫長的瓶頸期之後,馮小剛終於證明了在中國電影市場上,老炮兒依然是老炮兒,江湖依然是馮小剛們的江湖。這部電影不僅已經打破了馮小剛作為導演的最高票房紀錄,並極有可能成為馮小剛第一部10億+爆款。但它的意義遠高於此。在此之前,年輕觀眾才是國產電影的兵家必爭之地,但大爺大媽們卻幫助《芳華》完成了票房逆襲。與此同時,這還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馮小剛電影,他拍出了自己想致敬的青春,完成了自己的懷舊,然後還賺到了比過去那些迎合市場的賀歲喜劇更高的票房。沒有人比馮小剛更明白中國觀眾要什麼,《芳華》就是最好的證明。——來自影評人、評論人:
肥羅大電影馮小剛導演對大院青春的執念明媚而憂傷,嚴歌苓對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更加遊刃有餘,總的來說,《芳華》是一個充滿情感和力量的故事,美術、服裝、攝影、配樂也都非常出色,是一部值得票房過10億的文藝片。——來自電影頭條CEO:穆毅
《芳華》終於上映,而且創下馮小剛影史上最高票房。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的這部電影,無論題材、風格和拍攝手法,都有突破。馮小剛用鮮艷的色彩,唯美的畫面,帶節奏的配樂,青春的懵動,把我們帶入到父輩生活的那個時代,講述一群人的“花樣年華”,130分鐘,有青春、愛情、戰爭,以及對時代和個體命運的思索,感動點和感觸點頗多。全片意味深長的是,那個特殊的大集體時代下兩個“截然不同”小人物,其一樣的結局,令人唏噓,懷念中有諷刺,諷刺中又有留戀。覺得不足的地方,人物塑造還不夠鮮明,容易臉盲。或許,誰的名字、誰的臉,馮導覺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紀念這段芳華,這段美好又殘酷的青春。——來自影評人、資深策劃人:
禾木兄演員的誕生
《
演員的誕生》是浙江衛視推出的演技競演類勵志綜藝,由浙江衛視節目中心製作,張國立擔任推薦人,章子怡、劉燁、宋丹丹擔任常駐導師。節目於2017年10月28日起每周六晚22:00在浙江衛視首播。
“演員”與“明星”是兩個不同量度的詞語,一個好的演員需要作品來證明,而在不同的作品中能突現出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人物的內心,這樣的好演員在演藝圈才能長久,也才能讓更多的觀眾欽佩。
TA說-名家評論
用一群難搞的戲精,以一套模糊的比賽規則,還有一車準熱搜話題,去刺激一群更難搞的網友,而袁立事件恰好出現在觀眾的逆反期,給了隱患重重的節目組以致命打擊。從火爆到狼藉,這一路劇情比編導台本精彩太多。《演員的誕生》應該反省:看客不只需要熱點狂歡,也需要自我平衡。拜高踩低的取巧、撥弄是非的禍心,把握適度叫“情有可原”,倘若分寸失當,就致使安全感匱乏的年輕群體產生對立、泄憤心理,最終作繭自縛。——來自作家、主持人:
關熙潮不管被吐槽為戲精的誕生還是演員的喪生,這款綜藝都無疑成為了2017年的現象級綜藝。在節目中,黃聖依貢獻了教科書級別的連環車禍現場,歐陽娜娜製造了新梗“螞蟻競走十年了”,但節目也成就了周一圍、凌瀟肅。節目中有袁立手撕節目組這樣的爭議,也透過導師章子怡之口掀起了“你相信你演的嗎”這樣的專業演技大討論。《演員的誕生》成為了這個繁花似錦卻又危機潛藏的中國影視工業的背鍋俠,那些荒誕的部分不是節目製造的,只是被節目放大了,但正是這樣的爭議,也成就了節目本身。沒有一款綜藝能讓演員誕生,能讓演員誕生的,只有好作品。——來自影評人、評論人:
肥羅大電影演員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職業,但好的演員終究鳳毛麟角。《新周刊》2017年度漢字選擇的是——“戲”。其實,更準確的熱詞應該是“戲精”。但或許是考慮“戲精”這個詞有些違和,索性就選擇了一個字。在浙江衛視的這檔綜藝秀節目裡,呈現在戲裡戲外的是滿滿的“戲精”故事。拋開《演員的誕生》各種爆點風波,這個節目在以下三點上預示了綜藝秀的趨勢:一是“超級IP+流量明星”的爆紅模式依然能夠持續,二是“品質+演技”會更受追捧,三是“混圈全憑一張臉”的小明星越來越難混了,但真正的好演員要想“封神”,還早著呢。——來自專欄作家、民國故事會主講人:
徐鳳文作為演藝圈的照妖鏡,《演員的誕生》讓我們看到了明星和演員之間本質的差別,雖然節目組也是怪力亂神、戲精上身,所強調的“戲劇性”剪輯更是被觀眾詬病,但是它讓周一圍、藍盈瑩、黃璐這樣優秀的演員被更多人認識、認可便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成功。——來自評論人:穆毅
《演員的誕生》引發了一場風波,輿論場特別是網路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其中有一些非理性的聲音,已然涉嫌網路暴力。無序而浮於表面的“網路亂戰”,不是理性討論的方式,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不理性的聲音和做法,很容易導致事態擴大化,給當事人乃至整個社會造成傷害。或許不能完全排除,某些參與者就是出於獵奇或起鬨的心態,將原本嚴肅的事情解構為一堆娛樂化和荒誕化的符號,甚至異化為一場網路狂歡甚至是網路暴力。對具體的節目爭議或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網路輿論避免出現暴力化的亂象,應該成為所有人的共識。——來自評論人、雜文作家、微博簽約自媒體:
喬志峰科比·布萊恩特
科比·布萊恩特是NBA最好的球員之一,生涯贏得無數獎項。2016年4月14日,科比·布萊恩特宣布退役,2017年12月19日,在湖人對陣勇士比賽的中場休息時刻,湖人為科比舉辦了球衣退役儀式。8號、24號球衣退役使得科比成為NBA歷史上首位同時退役兩件球衣的球員。籃球技藝上,他能突能投,所向披靡;心理素質上,他爭強好勝,氣魄逼人;他是湖人的象徵,是斯台普斯的象徵,甚至直接代表了洛杉磯;他勤奮努力,每天投進一千五百個球,甚至發明了666訓練法;刻苦加天賦是科比獲得榮譽和掌聲的法寶,人生來一遭,做出自己的貢獻人生才不遺憾。
TA說-名家評論
雖然瓦妮莎親揭科比也沒怎么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但沒有人會否認球場上那個科比的偉大。身披紫金戰袍征戰聯盟20載,贏下5枚總冠軍戒指、2屆FMVP、1屆常規賽MVP、2屆得分王,如果這一切還無法證明科比的傳奇,那么當他在湖人隊主場斯台普斯球場正式退役儀式上再次喊出“Mamba out”,讓所有人熱淚盈眶時,我們就知道這個來自費城勞爾梅里恩高中的孩子,憑什麼成為湖人隊歷史上第一位享受2個號碼被退役的巨星。在人生的下半場,科比正試圖扮演一系列新角色,,比如投資人、公司老闆、導演和演員。沒準兒,這會是一個同樣精彩的下半場。——來自影評人、評論人:
肥羅大電影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7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也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 我們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TA說-名家評論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4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0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入南京實施大屠殺,導致我同胞30萬生靈慘遭殺戮,留下人類史上震驚世界的一頁。公祭日的設立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目的則是讓我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和珍愛和平。當刺耳的警報聲每年都準時響起的時候,你一定不要忘記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並珍惜眼下來之不易的生活和工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刻準備著。——來自經濟學家、評論人:
宋清輝2017年的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僅剩97人。這是一段慘痛的歷史,仍有倖存者在敘述這段真相。作為後人,我們在沉痛悼念30萬多遇難同胞的同時,更須銘記這段歷史。“即便活得這么痛苦,我仍要活下去,活著一天,我就是南京大屠殺的活證人,我要為這段歷史做證人做到死”,任文英老人(已離世)這段話讓人難以釋懷。隨著年歲的增長,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在慢慢老去,一些人在慢慢“消失”,可是我們的記憶不能消失!——來自時政評論家、作家:
周成洋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一神宗教的聖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2017年12月6日,美國公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聯合國大會於12月21日認定任何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耶路撒冷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歷史上多次被外族人破壞,也多次重新修建,既是世界矚目也是命運多舛的城市。
TA說-名家評論
我對耶路撒冷最早的了解,是小時候從奶奶的那本《聖經》。那時覺得它是一座遙遠且偉大的城邦,根本沒想到有一天竟然會站在它的腳下,目睹被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奉為聖地的耶路撒冷。儘管雙方有爭議,但它卻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但這個爭議的中心於2017年12月6日被打破: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並同時啟動美國大使館搬遷計畫。此舉引發穆斯林世界強烈抗議,甚至聯大也高票否決美國耶路撒冷決定。相信歷史會給這座聖城一個公平的交代。——來自經濟學家、評論員:
宋清輝
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會引發短期動盪,但無大亂。巴勒斯坦本身現在反抗能力不足,內部四分五裂,哈馬斯和巴解組織也不和,他們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甚至也許會有零星的示威活動,以及零星的對以色列軍警的襲擊。但至少在短時間內,他們醞釀不起大的風暴。站在美國的角度,在中東現在四分五裂碎片化的情況下,更加堅定的站在盟友以色列一邊,旗幟鮮明的和俄羅斯伊朗進行對抗,符合特朗普的追求和美國的利益。這也是特朗普作出這一決定的重要原因,而這和他在國內推動的禁穆令遙相呼應,兌現了大選時給出的承諾。——來自學者、專欄作家:
王沖余光中
余光中,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鄉愁》等。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於台灣逝世。《鄉愁》里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精煉的語言寄託的是最深沉的情感,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我們的生命,還是心靈,在精神上皈依著故鄉,余光中先生雖然故去,但他的詩永遠留在了世間。
TA說-名家評論
這是一位被稱為詩壇最後守夜人的老人,他的作品或許曾經出現在你我的課本當中,例如膾炙人口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等等,足以使余光中在當代文學史上不朽。但他最後還是走了,走得令他的朋友和讀者猝不及防。余光中之所以能夠在文學史上留名,是與其堅持創作分不開的。九卷本的《余光中集》全面反映了他創作和評論等多方面的成就,乃至還有人認為他的散文比詩寫得還要好。同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翻譯家和有理論建樹的文學評論家,這在當代文學史上都不多見。雖然他不幸病逝,但精神依然活著。——來自經濟學家、評論員:
宋清輝2017年還沒過去,人間已無餘光中。余光中走了,帶走了誰的鄉愁,誰又在念著他的鄉愁?誰在那頭,誰又在這頭呢?余光中因為用20分鐘寫下的《鄉愁》被人記住,可他一生作詩千餘首,絕不僅僅都在訴說鄉愁。他讚美祖國“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他的《尋李白》,一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一句詩就寫出了一個盛唐。余光中將鄉愁留在了人們心裡,也將漢語之美留在那么多人心裡。先生走了,但他的光還在,他心心念念的中國,還在念著他的詩。——來自影評人、評論人:
肥羅大電影 散文和現代詩的冬天來了。余光中先生也走完了他的人生四季。“要讓中國的文字,在變化各殊的句法中,交響成一個大樂隊, 而作家的筆應該一揮百應,如交響樂的指揮杖。”隨著老一輩文學大師的相繼離世,文學精神莫非只能在教材里找,在歷史中尋?那些情與悟,胸懷與擔當,不能就這么被噼啪的鍵盤敲碎。——需要銘記,需要傳承。——來自作家、主持人:
關熙潮余光中去世,舉世哀悼。但也有一種聲音,認為余光中膾炙人口的詩篇,其實表達的不過是一種小情緒,甚至推而廣之,認為包括余光中、林清玄等在內的台灣作家群體,都缺乏大格局、大眼界,沒有立得住的恢弘之作,只是小文青的樣子。這當然也有其道理,但我覺得對作家的評價,並不能單純看其有無“大部頭”,而是要看其是否能夠直指人心、引起讀者的共鳴。余光中的經典詩篇能夠風靡華人世界,自有其人性溫度,情感飽滿而含蓄,值得今天的很多詩人和作家借鑑學習。——來自評論人、雜文作家、微博簽約自媒體:
喬志峰
陳世峰
陳世峰,男,華僑大學華文學院2013屆畢業生,日本東京大東文化大學漢語研究科研究生。2017年12月20日,江歌被殺一案,在日本東京地方裁判所當庭宣判,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和恐嚇罪判處被告人陳世峰有期徒刑20年。
TA說-名家評論
我學過法律和心理,一開始看到江歌案子報導,就判斷陳世峰是一個黑洞人格者。日本審判以後,陳世峰供詞描述出他殺人時有高峰體驗,這正是天生暴力狂的特質——他們享受傷害人的快感。陳世峰大學時代就毆打過當時的女友,後來遇到劉鑫,催化加爆發,變成江歌的劫數。陳世峰就是暴力狂。陳世峰這樣的人,缺乏悔過懺悔,所以,很快他就抗訴了。保命以後,現在開始幻想減少刑期。半點贖罪的真心都沒有。對他這樣的人,應該全民唾棄他一生。——來自作家、評論人:
沈嘉柯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由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於2017年12月3日—5日在浙江省烏鎮舉行。本屆大會以“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萌發,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TA說-名家評論
在2017年12月3日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中國、寮國等國家相關部門共同發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在我看來,各國進行“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基礎是共享,其核心內容應是開放,即通過這種雙向的開放、共享,從根本上改變世界各國經濟競爭與合作的格局。當前,“一帶一路”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關注焦點。在未來“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中,中國企業必將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積極作用。毋庸置疑,中國數字經濟企業有能力擔當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引領者的角色。——來自經濟學家、評論員:
宋清輝 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網路流行詞,含義是一種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路。佛系青年,他們本想安安靜靜地看淡一切,卻一不小心成為了年輕人追捧的對象。雖然有人評價他們不走心,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只能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但隨性不代表隨意,“佛系生活”的本質是斷舍離,是極簡主義,是聚焦。
TA說-名家評論
手捧保溫杯的油膩大叔還沒走遠,佛系青年已經強勢登場,雖然不清楚第一批出家的90後到底是誰,但無欲無求,不喜不悲的佛系青年形象已成為年底的超級爆款。佛系青年是止痛劑,它撫平了階層斷裂日益加劇下青年們的傷口;佛系青年也是安慰劑,它代表著大量青年退回自己的天地,不與他人爭長短,只向我佛訴悲歡。但其實佛系青年也是個偽命題,哪有什麼真正的佛系青年?外表是佛系,內心裡還藏著一個戰鬥勝佛,佛系青年偽裝的歲月靜好背後,是戰鬥勝佛真實的負重前行。到最後,佛系童年成為了一代青年在2017年年底最美好的新年祝福。——來自影評人、評論人:
肥羅大電影 還記得“空心病”嗎?還記得漫畫《我們是誰》嗎?“佛系青年”不過是又一個變種辭彙而已。許多曾經狂傲、而今冷卻的90後們,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裡,懂得了妥協與從容。他們沒能延續摧枯拉朽、翻天覆地的魄力,不甘著,迷失著,自嘲著。不必擔憂,就如“佛系青年”這詞只維持片刻熱度一樣:青年不會一直喪,未來儘是變數,吐槽解壓後必然重整行裝,繼續上路。希望你不做這系那系,只做走心的自己。——來自作家、主持人:
關熙潮
絕地求生
《
絕地求生》(PUBG)是一款突破性的戰術競技類遊戲,憑藉其獨特創新的玩法模式、寫實風格帶來的代入感和沉浸感深受玩家喜愛,打破了7項吉尼斯紀錄,2017年11月27日,騰訊正式宣布與PUBG聯合出品正版手遊。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做好準備、抓住時機、嗅覺商機,突破新的領域,促進企業不斷轉型,讓企業的活力更有力的被激發出來,也讓中國網民享受更好的服務。
TA說-名家評論
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治癒《王者榮耀》綜合症,最新的答案是:“吃雞”。隨著各種手遊吃雞的發布,“吃雞“正在被推上一個新的高潮,你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對你說,沒人和他玩《王者榮耀》了,都去“吃雞”了。“吃雞”來源於遊戲內的一個經典畫面:每局遊戲結束,最終獲勝者的螢幕將出現這句“大吉大利,晚上吃雞”。當玩家在“吃雞”遊戲中酣戰的同時,以網易、騰訊為代表的遊戲廠商已經紛紛入局,爭食這一急速升溫的市場。“吃雞”能火多久?答案就是,下一個“吃雞”出現的時候。遊戲界的江湖,就像這款已經快被人遺忘的遊戲原名——絕地求生。——來自影評人、評論人:
肥羅大電影 榜單來源
中文百科十大熱詞月度榜單由兩部分內容來源:
中文百科累積權威數據以及網友線上投票選舉而成。
製作團隊
中文百科2017年12月十大熱詞榜單,從榜單初選到網友投票整理,再到熱詞點評、榜單宣傳,均由百科熱詞團隊完成。
十大熱詞評選活動負責人:du小炮兵
文案小編:淺知滋味、海的青天、緈諨江安、花陽184、愛拉姆的小腸
圖片小編:梵音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