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香港文學史

百年香港文學史

《百年香港文學史》是2017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萬華,本書的內容講述了香港文學從1945年起百年的發展歷程,也講述了香港文學有經典性價值的創作和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年香港文學史
  • 作者:黃萬華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ISBN:978753608397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分早期(19世紀後期—1945年)、戰後30餘年(1945年—1970年代)和近30餘年(1980年代至今)三個時期,講述百年香港文學的發展歷程。全書在“香港文學與中華文化(包括傳統文化、五四新文化、地域文化等)”的背景下,從中華民族文學的整體格局中,凸現香港文學傳統的形成,側重文本細讀中的香港文學的經典化,講述香港文學有經典性價值的創作和作品,史料的翔實、論述的新和深都努力體現新成果。

圖書目錄

代前言:在地和旅外:從“三史”看華文文學和中華文化
第一章 香港舊體文學和早期新文學(19世紀後期—1945)
第一節 綿長的舊體文學和遲出的新文學
第二節 “中原”心態和本地化進程糾結中的戰時香港文學
第三節 現代詩風和都市詩性的開啟:香港早期新詩和鷗外鷗等的詩作
第四節 新舊兼容的香港早期小說和侶倫等創作的本土性
第五節 香港早期散文和戲劇
第六節 雙重殖民體驗中的香港日占時期文學
第二章 戰後(1945—20世紀70年代)香港文學的自立
第一節 左右翼共存中的戰後香港文學格局
第二節 香港文學“主體性”建設的展開
第三章 戰後30年的香港小說
第一節 商品化與政治化影響下的戰後香港小說格局
第二節 徐 等南來作家的小說創作
第三節 香港“鄉土”:舒巷城、高雄等的小說
第四節 劉以鬯、崑南和香港現代小說創作
第五節 從新文藝出發的戰後香港通俗小說:南宮搏、亦舒、徐速等的創作
第六節 都市性、商業性中的新武俠小說:梁羽生、金庸等的創作
第七節 “越界”而出的戰後新一代:西西、也斯等的小說創作
第四章 多種類並存的戰後香港新詩
第一節 “在野性”:多形態的戰後香港左翼詩歌
第二節 “南來”和“本地”交匯中香港新詩傳統的形成
第三節 尋根和匯通:本土化進程中的香港現代詩
第五章 戰後香港散文的成熟和戲劇的發展
第一節 “在香港”與“屬香港”的相容、轉化:葉靈鳳等的學者散文
第二節 報章體的興盛:曹聚仁等的散文
第三節 十三妹等的個人專欄寫作
第四節 戰後香港話劇的發展和姚克、李援華等的劇作
第六章 近30餘年(20世紀80年代至今)香港文學(上)
第一節 多元價值社會進程中的香港文學
第二節 新歷史敘事和黃碧雲、李碧華等的小說
第三節 不再是過客:新南來(外來)作家的小說創作
第四節 女性文學創作的前衛性和吳熙斌等的小說
第五節 都市新生代和董啟章等的創作
第七章 近30餘年(20世紀80年代至今)香港文學(下)
第一節 前行輩和新生代溝通、匯流中的香港都市詩
第二節 學者作家“引領”的香港散文
第三節 香港本土話劇創作的成熟
附錄:從賭城到詩城:澳門文學的自立和發展(20世紀50—90年代)
後記

作者簡介

黃萬華,浙江上虞人。山東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團隊負責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00年),現為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常青樹)特聘教授,兼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和多個全國性學會理事、常務理事等。
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海外華文文學教學,授課8千餘課時,作為主持人或獨立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教學獎11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6項和省部級科研課題10餘項,著有《中國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五四至1960年代)》《戰時中國文學研究》《戰後20年中國文學研究》《新馬百年華文小說史》《中國與海外:20世紀漢語文學史論》《多源多流:雙甲子台灣文學(史)》等專著15種,主編或主筆《美國華文文學論》等12種,在52種CSSCI刊物等發表論文300餘篇,60餘篇被轉載。獨立獲山東省社科研究成果一、二等獎等省級科研成果獎20餘項。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