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震柳

百年震柳

《百年震柳》,是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梁衡著作的,簡述了海原大地震中一顆百年柳樹堅強活下來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百年震柳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梁衡
作品原文
地震能摧毀一座山,卻不能折斷一株柳。
它身高膀闊,站在那裡足有一座小樓那么大。枝葉茂盛繁密,縱橫交錯,遮住了半道山溝。難怪我們在山頂上時就看見這裡有一團綠雲。溝的盡頭依稀還有幾棵古柳。腳下艱禁頁有一股清泉靜靜地淌過,浸潤著這道溝。幾頭黃牛正低頭吃草,看見來人,好奇地擺動尾巴,瞪大眼睛。這真是一個世外桃源。欲問百年事,深山訪古柳。但我不知道這株柳,該稱它是一棵還是兩棵乎糊笑。它同根、同乾,同樣的樹紋,頭上還枝葉連理。但地震已經將它從下一撕為二,現在兩半個樹中間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臉,樹老看皮。經過百年歲月的煎熬,這樹皮已如老人的皮膚,粗糙、多皺,青筋暴突。紋路之寬可容進一指,東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壑。這棵樹已經有五百年,就是說地震之時它已是四百歲的高齡,而大難後至今又過了一百歲。
看過樹皮,再看樹幹的開裂部分,真讓你心驚肉跳。平常,一根木頭的斷開是用鋸子來鋸,無論橫、豎、斜,從哪個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輪圖案都幻化無窮,美不勝收。以至於木紋裝飾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風景,木紋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徵。但是現在,面對樹心我找不到一絲的年輪。如同五馬分屍,地裂閃過,先是將樹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斷,又從下往上扭裂、撕剝樹皮,然後再將樹心的木質部分撕肝裂肺,橫扯豎揪,慘不忍睹。正如魯迅所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裂給人看。你看,這一棵曾在明代拴過戰馬,清代為商旅送行,民國時相伴農夫耕作的德高望重的古柳,瞬間就被撕得紛紛揚揚,枝斷葉殘。天災無情,世界末日。
但是這棵樹並沒有死。地震揪斷了它的根,卻拔不盡它的須;撕裂了它的軀幹,卻扯不斷它的連理枝。災難過後,它又慢慢地挺了過來。百年來,在這人跡罕至的桃源深處,陽光暖暖地撫慰著它的身子,細雨輕輕地沖洗著它的傷口,它自身分泌著汁液,小心地自療自養,生骨長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許多起伏不平的條、塊、洞、溝、瘤,像一塊凝固的岩石,為我們定格了一段難忘的歲月。我稍一閉目,還能聽到雷鳴電閃,山搖地動。
柳樹這個樹種很怪。論性格,它是偏於柔弱一面的,枝條柔韌,婀娜多姿,多生水邊。所以柳樹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徵。唐人有折柳相送的習俗,取其情如柳絲,依依不捨。賀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但在關鍵時刻,這個弱女子卻能以柔克剛,表現出特別的頑強。西北的氣候寒冷拳嘗乾旱,少故戰是足夠惡劣的了,它卻能常年紮根於此。在北國的黃土地上,柳樹是春天發芽最早,秋天落葉最遲的樹,它盡力霉恥牛給大地最多的綠色。當年左宗棠進軍西北,別的樹不要,卻單選中這弱柳與大軍同行。“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柳樹有一種特殊的本領,遇土即根,有水就長,乾旱時就休息,苦熬著等待天雨,但絕不會輕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別發達,能在地挨潤永宙下給自己鋪造一個龐大的供水系統,遠遠地延伸開去,捕捉哪怕一絲絲的水汽。它木性軟,常用來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於行道旁,風吹而不折。它有極強的適應性,適於各種水土、氣候,也能適應突如其來的災難。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堅至柔;偉哉大柳,在地如水,無多戶紋估處不有。唯我大柳,大難不死,百代千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