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柄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ǎi nián zhī bǐng,意思是形容長久的大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年之柄
- 拼音:bǎi nián zhī bǐng
- 釋義:形容長久的大權
- 構詞:偏正式
- 用法:作賓語
- 出處:《後漢書·班彪傳》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詞語辨析,
成語解釋
柄:權柄。形容長久的大權。
成語典故
《後漢書·班彪傳》:“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
成員出處故事
原文
囂問彪曰:“往者周亡,戰國並爭,天下分裂,數世然後定。意者從橫之事復起於今乎?將承運迭興,在於一人也?願生試論之。”
對曰:“周之廢興,與漢殊異。昔周爵五等,諸侯從政,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埶數然也。漢承秦制,改立郡縣,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危自上起,傷不及下……方今雄桀帶州域者,皆無七國世業之資,而百姓謳吟,思仰漢德,已可知矣。”
——《後漢書·班彪傳》
譯文
班彪答道:“周朝的廢興,與漢朝不同。從前周朝分爵為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掌握自己的領地各自為政,正像一棵大樹,本根很弱小,枝葉很茂盛,所以到了後來,出現合縱連橫的事,是形勢促使它那樣。漢朝繼承秦朝的制度,改封建為郡縣制,國君有專制的權威,臣下無百年的大柄。……危險來自上邊,傷害不及下面,……現在英雄豪傑統治各州縣的,都沒有像七國傳統的資本,可百姓卻異口同聲,想念漢朝的恩德,發展趨勢已經可想而知了。”
詞語辨析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指長久的大權
成語結構:偏正式
產生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