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蓮

百子蓮

百子蓮(學名:Agapanthus africanus Hoffmgg.)是石蒜科百子蓮屬植物。宿根植物,盛夏至初秋開花,花色深藍色或白色。葉線狀披針形,近革質;花莖直立,高達60厘米;傘形花序,花10朵~50朵,花漏斗狀,深藍色或白色,花葯初為黃色,後變成黑色;花期7月~8月。喜溫暖、濕潤和充足的陽光。相對休眠期的冬季盆土應保持稍乾燥;越冬溫度不低於8℃。北方需溫室越冬。溫暖地區可庭園種植。有白花和花葉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百子蓮
  • 拉丁學名:Agapanthus africanus Hoffmgg.
  • 別稱:紫君子蘭、藍花君子蘭、非洲百合
  • 二名法:Agapanthus Africanus
  • :植物界
  • :種子植物門
  • 亞門:被子植物亞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百合亞綱
  • :百合目
  • :石蒜科
  • :百子蓮屬
  • :百子蓮
  • 分布區域:華南和西南地區
  • 原產:原產南非好望角至林波波河一帶
  • 英文名:Agapanthus
  • 細胞分裂方式:有絲分裂
  • 英文名:lily of the nile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式,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百子蓮屬多年生宿根草本。線狀披針形,花莖直立,高可達60厘米;傘形花序,有花10朵~50朵,花漏斗狀,深藍色或白色,花葯最初為黃色,後變成黑色;花期7月~8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要求夏季涼爽、冬季溫暖,5~10月溫度在20~25℃,11月至4月溫度在5~12℃。如冬季土壤濕度大,溫度超過25℃,莖葉生長旺盛,妨礙休眠,會直接影響翌年正常開花。
光照對生長與開花也有一定影響,夏季避免強光長時間直射,冬季栽培需充足陽光。土壤要求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pH在5.5~6.5,切忌積水。

分布範圍

原產南非,中國各地多有栽培。

繁殖方式

常用分株和播種繁殖。分株,在春季3-4月結合換盆進行,將過密老株分開,每盆以2-3叢為宜。分株後二年開花,如秋季花後分株,翌年也可開花。播種,播後15天左右發芽,小苗生長慢,需栽培4-5年才開花。
喜好陽光、溫暖,因葉片叢生緊密,夏季切忌高溫潮濕,易導致腐爛。開花後若要切花觀賞,儘量選在清晨為宜,且需注意的是採下的切口會流出多量的黏液,若直接暴露於空氣中乾燥,對抽水性會有不良的影響,所以採下花梗後應立即插水,瓶插壽命約在7-10天。在炎炎夏季可供觀賞的花卉原本就不多,百子蓮因其花型優雅,花色迷人,是很受歡迎的切花、盆花及庭園美化花卉。

栽培技術

百子蓮栽培宜用園土3份,礱糠灰和堆肥各1份混合作用。養護宜放在半陰濕潤處,6-9月要注意不讓烈日直射,以免灼傷葉片,澆水以濕潤為度,間乾間濕,夏季尤要注意保證給予充足的水分,並要經常在植株及周圍環境噴水增濕、降溫。施肥前一天,要暫停澆水一次,使盆土收水;施肥後要用清水噴淋葉片,肥料以糞肥、餅肥和化學複合肥交替使用為好,10-15天一次。對於分株苗,更應給予充足的肥水,才能使其早開花。花後要摘去花並及時追施肥料。10月以後停止施肥,並在溫度降至1-2℃時即移入室內濕潤處,保持0℃以上就可越冬,在此階段要注意控制澆水,保持盆土稍微濕潤即可,不能多澆。
百子蓮
喜肥喜水,但盆內不能積水,否則易爛根。每2周施肥1次,花前增施磷肥,可花開繁茂,花色鮮艷。花後生長減慢,進入半休眠狀態,應嚴格控制澆水,宜乾不宜濕。
病蟲防治
葉斑病
常見葉斑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防治。
紅斑病
百子蓮發生此病後,葉、花梗、花瓣及球莖鱗片都可受害。葉和花梗感病後,變曲或畸形,出現紅色隆起的斑點;花瓣和球莖鱗片感病後也有棕色斑點,後期病部變軟並下陷。受害重的花梗則影響開花。病原菌是一種真菌,還可危害水仙文殊蘭等球莖花莖。
為防治此病,澆水時防止水珠滴在葉面。發病時噴1次600倍的百菌清水液,效果越好。

主要價值

百子蓮葉色濃綠,光亮,花藍紫色,也有白色、紫花、大花和斑葉等品種。6-8月開花,花形秀麗,適於盆栽作室內觀賞,在南方置半陰處栽培,作岩石園和花徑的點綴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