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學校

百善學校始建於1928年,2014年復建該校,學校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何新莊村;目前校園占地面積1950㎡,在校學生400餘人,教職工3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善學校
  • 性質:私立完全國小
  • 創辦人:武百祥、趙禪唐
  • 時間:一九三六年
歷史沿革,學校簡介,辦學規模,媒體報導,

歷史沿革

百善學校是卓越的民族資本家武百祥、趙禪唐主持創辦的一所私立完全國小,學校於一九二八年破土動工,一九二九年招生授業,一九三六年全部落成。
百善學校
百善學校坐落在樂亭縣城南二十五里何新莊村東,今何新莊國小。

學校簡介

校園占地一萬九千五百平方米。校舍一百零七間,其中禮堂、教室、辦公室、圖書室、閱覽室、資料室、伙房、餐廳、醫務室、浴室、教工學生宿舍等用房齊全。建築主體為西式樓房,房屋兩兩相對,新穎別致,美觀大方。
南門雄偉壯觀。從西面望去,門上方“百善學校”四個大字便映入你的眼帘,進入大門,回首上望,門臉上方書寫著“千秋一載”字樣。從大門向東望去,四米寬、三十米長的甬道筆直平坦,兩側柏樹蒼翠整齊。甬路盡頭有一小門通往東部小院,(稱南小院,為教工宿舍)甬路的北面有二門和禮堂遙遙相對。
禮堂居學校中央,占地三百二十平方米,室內可容納千人。禮堂系飛檐大瓦建築,方條石基座、屋檐四角各有一龍頭鑲嵌,成巨龍騰飛狀。檐下四周均繪有紅樓夢、八仙過海、司馬光砸缸 、孔融讓梨等人物圖案,畫面栩栩如生,給人啟迪,教人道理。禮堂四周甬路環繞,別具一格。校院內遍植翠柏、楊柳、鮮花,操場四周白楊、香槐成蔭,給學校增添了另一種情趣。

辦學規模

百善學校一九二九年招生授業,是年秋,開三個班,一、二、三年級各一個班。一年級班主任李光斗、二年級班主任呂化南、三年級班主任黃海籌。每班四十餘人,均為男女合班。以後每年都招收兩個班,至一九三二年,發展成為男女合校的一所完全國小。以後,開十二個班,一至六年級均為雙軌班,學生四百多人,教師二十餘人。一九三七年,校董武百祥看到沿海村莊因生活困難,又無學校,子女無法入學學習,為了解決學童入學問題,在沿海一帶大苗莊、垛瓦、齊家寺設立義學三處,後皆改為分校。有本校聘任教員。
學校生源除附近村子的孩子外,還有縣內外的富家子弟,這些學生多為住校生。
文革時更名為何新莊國小,在2005年又復名為百善學校,以示紀念。

媒體報導

百善學校:一個歷久彌新的文化符號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初秋時節,慕名拜訪唐山市境內僅存的呔商遺蹟——樂亭縣百善學校:在一片漂亮的農舍環抱之間,這所表面看似普通的鄉村國小儘管略顯凋敝,但推開那扇吱吱作響的柵欄門,迎面一座中西合璧的高大建築和滿院的蒼松翠柏卻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起這所學校昔日的輝煌。
武百祥建校
提及百善學校,當然不能忘記武百祥的名字。這個出生於樂亭縣閻各莊鎮何新莊村的農家子弟,13歲就跟著舅舅闖關到東北謀生。學徒7年,社會的磨難使他深感沒有文化的痛苦。因此他發出誓言,如果自己發跡之後,一定要在家鄉辦一所頂好頂好的學校,招聘頂好頂好的教員,使孩子們受到頂好頂好的教育,讓他們個個有出息。
自18世紀初葉始創同記,武百祥一生致力於同記的經營。他創造性地吸收西方經營管理經驗,率先在同記進行了一系列商業改革,首創“言無二價”,實行“明碼標價”,組織股份公司,成為實力雄厚的民族資本家。武百祥沒有忘記當年的誓言。1928年,他與好友趙禪堂共同投資10萬大洋,在家鄉何新莊建起了當時樂亭縣設備最全、占地面積最大、條件最好的學校——百善學校。百善學校的建立,轟動了整個樂亭縣,武百祥熱心教育的義舉也傳遍了關內外。
現今,學校內保留最完整的禮堂雖經85年歲月洗禮,但建築中傳統的飛檐大瓦、方條石基座,配以歐式門窗,既古樸又典雅。置身其中,依舊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煙塵迫近而來。據說,禮堂內可容納千人,師生每天的朝會、每周的周會以及歌詠演唱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行。而禮堂北面的兒童圖書館,當時館內藏書萬冊以上,除小說、詩歌、故事、科普類書籍外,還有堪稱20世紀上半葉最有影響的大型現代叢書《萬有文庫》一部。遺憾的是,當年這些珍貴的藏書幾乎全部失落。
世代沿襲的“文化傳承”
“渤海之北,燕冀之東,海洋沃野,我校百善設其中……”在百善學校,學生剛入學就要學唱百善學校校歌,這樣的傳統一直沿襲至今。現任學校校長宋玉金在為我們演繹校歌時,神情莊重而自豪。據宋玉金介紹,辦學初期,武百祥就為學校親筆題寫了“勤、朴、誠、勇”的校訓和校歌,以此來勉勵師生奮發讀書,作社會棟樑之材。
據了解,百善學校自1929年招生授業,至1932年已發展成為男女合校的一所完全國小,學校學生最多時達到700餘人,生源除來自附近村莊,還有縣內外其他地方的富家子弟。1937年,為了解決沿海村莊學生就讀困難,武百祥還在大苗莊、垛瓦、齊家寺設立了3個分校,由百善學校統一聘任教員、制定教學計畫。資料顯示,僅1929年至1945年,由百善學校升入中學繼而升入大學深造的學生就有100多人,為社會培養了包括醫學專家、高級工程師、學者教授以及黨政機關高級幹部等大量優秀人才,這些百善學子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財富終將遺忘,而精神卻永存。以武百祥為代表的“老呔商幫”在教育中投入的不僅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在家鄉延續了良好的文風學脈。百善學校教導主任於樹民是土生土長的何新莊村人,整個國小時光都在百善學校度過。1992年從昌黎師範畢業後,一直在母校任教。於樹民說,在興學育人之風的影響下,村里非常重視對下一代的文化教育,幾乎家家有大學生。以他的家族為例,他共有叔伯兄弟姐妹20個,其中13人考取了各類院校。村里年輕人即便是沒有步入高等學府,也依託良好的文化基礎,積極投身於農業生產、商品流通、企業經營等各個領域,許多人都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恢復呔商遺蹟
作為唐山市境內僅存的呔商遺蹟,百善學校是20世紀初大批呔商精英回饋家鄉掀起捐資辦學熱潮的代表性建築。然而,由於歷史及自然原因,特別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校址建築設施遭到嚴重破壞,雖經一定修復,但已失去了往日恢宏。而且,學校也先後更名為抗日中學、何新莊國小等。
1985年4月,原柳州軍區副政委、百善學校老校長韓景和來母校故地重遊時,目睹當時情景,感慨萬千,揮筆在學校黑板上寫下“還我百善、建設百善”八個大字。韓老的題字引起了各級政府及社會的重視。 “昔日冀東名校,今朝再創輝煌。”2012年,樂亭組織專門力量對百善學校恢復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制定了具體的恢復建設方案,聘請市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專家,多方走訪老校友、學校老領導及教師,反覆論證規劃設計了學校初建時的平面立體效果圖。據了解,百善學校的復建將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以遵循歷史原貌、恢復建設為重點,重視歷史風貌。在此基礎上,融入現代教學設施,滿足現代教學需求。同時,與旅遊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機結合,確保發揮最大社會效益。
“百善學校的復原,將進一步弘揚具有唐山地域特色的‘呔商文化’,彰顯了呔商熱愛家鄉、報效桑梓、興資辦學、主動擔當社會責任的善行義興舉,不僅為當代民營企業樹立起愛國愛家、盡責社會、熱心公益的典範,而且將成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場所和陣地。”樂亭縣教育局局長陳非說。據悉,百善學校復建工作已完成地質勘探、規劃設計及項目預算工作,將於近期啟動建設。(劉長存檀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