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百味文壇:新《世說新語》
-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 頁數:376頁
- 開本:32
- 品牌:青島出版社
- 作者:古遠清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69187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百味文壇:新》是中國文人新式幽默的集大成。內容包括許多文壇的趣事軼聞,文章短小精悍,幽默有趣。在這樣一個不太天真的時代,集體庸俗、集體狂歡已被物質奴化,有誰還如此狂野天真?
作者簡介
古遠清,男,漢族。廣東梅縣人。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湖北經濟學院藝術與傳播學系特聘教授。在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及吉隆坡出版有《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台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咬嚼”余秋雨》、《古遠清自選集》等著作。多次赴台港澳及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講學或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百味文壇》是中國文人新式幽默的集大成。
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名譽會長劉荒田
遠清先生教席:寄來《百味文壇》小品剛剛看到。先生拿我開涮並無不妥。可惜故事都是編的,哈哈!下回我也要寫篇《古遠清視察秋雨圖書館》,可向報刊索耍最高稿酬也!哈哈!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
讀來饒有趣味。這種野味寫法,雖非古遠清的獨創,然搜羅數據之豐,再而組織成文。茶餘飯後讀之,誠開胃而醒神也。
香港作家協會主席黃仲鳴
老古講了許多文壇的趣事軼聞,文章短小精悍,幽默有趣,真沒想到古遠清腦子雖會有那么多古怪的東西。
中山大學教授王劍叢
《百味文壇》真正是“野味”十足。“野”在古遠清畫龍點睛式地把多位現當代文化界名人的軼聞趣事一絲不掛地公諸於眾,這種勾勒妙在真實和風趣。在這樣一個不太天真的時代,集體庸俗、集體狂歡已被物質奴化,有誰還如此狂野天真?
澳大利亞作家莊偉傑
佩服你的創作才能和幽默感,但作為一位名教授,寫這些短文要謹慎。
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
看了《百味文壇》以後,一連給十個“好”字。
福建師大教授孫紹振
我常讀你的《百味文壇》並忍俊不禁,會心哈!
《南方文壇》主編張燕玲
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名譽會長劉荒田
遠清先生教席:寄來《百味文壇》小品剛剛看到。先生拿我開涮並無不妥。可惜故事都是編的,哈哈!下回我也要寫篇《古遠清視察秋雨圖書館》,可向報刊索耍最高稿酬也!哈哈!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
讀來饒有趣味。這種野味寫法,雖非古遠清的獨創,然搜羅數據之豐,再而組織成文。茶餘飯後讀之,誠開胃而醒神也。
香港作家協會主席黃仲鳴
老古講了許多文壇的趣事軼聞,文章短小精悍,幽默有趣,真沒想到古遠清腦子雖會有那么多古怪的東西。
中山大學教授王劍叢
《百味文壇》真正是“野味”十足。“野”在古遠清畫龍點睛式地把多位現當代文化界名人的軼聞趣事一絲不掛地公諸於眾,這種勾勒妙在真實和風趣。在這樣一個不太天真的時代,集體庸俗、集體狂歡已被物質奴化,有誰還如此狂野天真?
澳大利亞作家莊偉傑
佩服你的創作才能和幽默感,但作為一位名教授,寫這些短文要謹慎。
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
看了《百味文壇》以後,一連給十個“好”字。
福建師大教授孫紹振
我常讀你的《百味文壇》並忍俊不禁,會心哈!
《南方文壇》主編張燕玲
名人推薦
《百味文壇》是中國文人新式幽默的集大成。
——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名譽會長劉荒田
遠清先生教席:寄來《百味文壇》小品剛剛看到。先生拿我開涮並無不妥,可惜故事都是編的,哈哈!下回我也要寫篇《古遠清視察秋雨圖書館》,可向報刊索要最高稿酬也!哈哈!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
讀來饒有趣味。這種野味寫法,雖非古遠清的獨創,然搜羅數據之豐,再而組織成文,茶餘飯後讀之,誠開胃而醒神也。
——香港作家協會主席黃仲鳴
老古講了許多文壇的趣事軼聞,文章短小精悍,幽默有趣,真沒想到古遠清腦子裡會有那么多古怪的東西。
——中山大學教授王劍叢
《百味文壇》真正是“野味”十足“野”在古遠清畫龍點睛式地把多位現當代文化界名人的軼聞趣事一絲不掛地公諸於眾,這種勾勒妙在真實和風趣。在這樣一個不太天真的時代,集體庸俗、集體狂歡已被物質奴化,有誰還如此此狂野天真?
——澳大利亞作家莊偉傑
佩服你的創作才能和幽默感,但作為一位名教授,寫這些短文要謹慎。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看了《百味文壇》以後,一連給卡個“好”字。
——福建師大教授孫紹振
我常讀你的《百味文壇》並忍俊不禁,會心哈!
《南方文壇》主編張燕玲
——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名譽會長劉荒田
遠清先生教席:寄來《百味文壇》小品剛剛看到。先生拿我開涮並無不妥,可惜故事都是編的,哈哈!下回我也要寫篇《古遠清視察秋雨圖書館》,可向報刊索要最高稿酬也!哈哈!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
讀來饒有趣味。這種野味寫法,雖非古遠清的獨創,然搜羅數據之豐,再而組織成文,茶餘飯後讀之,誠開胃而醒神也。
——香港作家協會主席黃仲鳴
老古講了許多文壇的趣事軼聞,文章短小精悍,幽默有趣,真沒想到古遠清腦子裡會有那么多古怪的東西。
——中山大學教授王劍叢
《百味文壇》真正是“野味”十足“野”在古遠清畫龍點睛式地把多位現當代文化界名人的軼聞趣事一絲不掛地公諸於眾,這種勾勒妙在真實和風趣。在這樣一個不太天真的時代,集體庸俗、集體狂歡已被物質奴化,有誰還如此此狂野天真?
——澳大利亞作家莊偉傑
佩服你的創作才能和幽默感,但作為一位名教授,寫這些短文要謹慎。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看了《百味文壇》以後,一連給卡個“好”字。
——福建師大教授孫紹振
我常讀你的《百味文壇》並忍俊不禁,會心哈!
《南方文壇》主編張燕玲
圖書目錄
自序:從“腦白金”到“腦白痴”
代序:高級而有趣的“文飯小品”
大陸篇
“糊塗人”胡適
特立獨行的錢理群
“北大醉俠”孔慶東
“文壇惡人”韓石山
舒婷的畫意詩情
少婦六六
嬉皮土王朔
錢鐘書不“賣笑”
浪漫詩人徐遲
“比月亮更美麗”的聶紺弩
“模糊”的王蒙
賈平凹的“瘋”景
力挺金庸的嚴家炎
“學術超男”易中天
流沙河“守廁”
“壞人”沙葉新
“余古官司”
“含淚大師”
趙本山險遇卓別琳?
周立波的脫口秀
演員的那些事兒
“文革”怪事
中文系奇聞
北大教授百味
學術江湖
書人書事
出版市場
文聯大院
作家眾生相
躍入第一線旅遊城市行列
“惡之花”
千萬別誤會
人名趣聞
文化圈浮士繪
四大名著
香港篇
另類金庸
“不再自殺”的倪匡
咬文嚼字的黃仲鳴
十三妹:很像戴著面具的男人
充滿諧趣的西西
神秘的女作家
生活潦倒的曹聚仁
港澳文壇雜碎
知識競賽
拾零
台灣篇
“台灣之恥”阿扁
不是文字遊戲
“高級而有趣”的余光中
約會“洞房”的李敖
不拘小節的柏楊
陳映真:文人下海入“黨”
黃春明“可恥”?
別出心裁的顏元叔
媒體英雄高信疆
謎一般的杜十三
由作家到官員的龍應台
王鼎鈞的文學江湖
“頭先大了”的尹雪曼
用醬油泡飯的無名氏
陳若曦的傳奇
捲入“匪諜案”的林海音
雅舍主人梁實秋
台灣大報副刊
簡體字
台灣文事
馬·狗·門
兩岸三地作家笑談“匪”
海外篇
當紅作家張愛玲
“娛人子弟”的吳魯芹
風流倜儻的夏志清
上了黑名單的聶華苓
海外文事
附錄
附1:
網上的開心一刻
附2:
吳小攀:我的專欄作者古遠清
黃天助:“舊瓶裝新酒,妙手著華章”
柏榴村:有九條命的古遠清
參考書目
代序:高級而有趣的“文飯小品”
大陸篇
“糊塗人”胡適
特立獨行的錢理群
“北大醉俠”孔慶東
“文壇惡人”韓石山
舒婷的畫意詩情
少婦六六
嬉皮土王朔
錢鐘書不“賣笑”
浪漫詩人徐遲
“比月亮更美麗”的聶紺弩
“模糊”的王蒙
賈平凹的“瘋”景
力挺金庸的嚴家炎
“學術超男”易中天
流沙河“守廁”
“壞人”沙葉新
“余古官司”
“含淚大師”
趙本山險遇卓別琳?
周立波的脫口秀
演員的那些事兒
“文革”怪事
中文系奇聞
北大教授百味
學術江湖
書人書事
出版市場
文聯大院
作家眾生相
躍入第一線旅遊城市行列
“惡之花”
千萬別誤會
人名趣聞
文化圈浮士繪
四大名著
香港篇
另類金庸
“不再自殺”的倪匡
咬文嚼字的黃仲鳴
十三妹:很像戴著面具的男人
充滿諧趣的西西
神秘的女作家
生活潦倒的曹聚仁
港澳文壇雜碎
知識競賽
拾零
台灣篇
“台灣之恥”阿扁
不是文字遊戲
“高級而有趣”的余光中
約會“洞房”的李敖
不拘小節的柏楊
陳映真:文人下海入“黨”
黃春明“可恥”?
別出心裁的顏元叔
媒體英雄高信疆
謎一般的杜十三
由作家到官員的龍應台
王鼎鈞的文學江湖
“頭先大了”的尹雪曼
用醬油泡飯的無名氏
陳若曦的傳奇
捲入“匪諜案”的林海音
雅舍主人梁實秋
台灣大報副刊
簡體字
台灣文事
馬·狗·門
兩岸三地作家笑談“匪”
海外篇
當紅作家張愛玲
“娛人子弟”的吳魯芹
風流倜儻的夏志清
上了黑名單的聶華苓
海外文事
附錄
附1:
網上的開心一刻
附2:
吳小攀:我的專欄作者古遠清
黃天助:“舊瓶裝新酒,妙手著華章”
柏榴村:有九條命的古遠清
參考書目
序言
古遠清是誰?
他古怪,是牛虻,是老農,是書痴?
是常青樹,是“劊子手”,是學術警察,還是古里古氣的武林人物?
綿綿秋雨打濕過他的衣裳,但他仍是翻飛在海峽間的“勞燕”,無論是論戰還是呼嚕均一級水平。
一輩子寫了這么多娛樂別人的文章,到了晚年編了一本《古遠清這個人》娛樂自己的書,由香港文學報出版社出版。上面這段話便是這本書封面上的“導語”。說起這本書俺有點臉紅,因為其內容是自己約請海內外一百多位作家吹噓自己到了古稀之年仍很牛,很棒,書仍然像過去一樣一本接一本在兩岸三地出,文章一篇一篇在海內海外發,台幣港幣美元日元新元泰幣澳元稿費也像過去那樣不盡長江滾滾來。總之是無論是長篇論述還是報屁股式的“文飯小品”,是《海峽兩岸文學關係史》式的國家課題還是“野味文壇”那樣不入流的東西,仍樣樣能寫,仍像年輕時一樣思想活躍,絕對沒有老年痴呆症,就似天天服用過“腦白金”。
後來,聽說北京大學號稱醉俠的孔慶東這廝在四十歲時就玩過這種自吹自擂的把戲,於是我想,不跟這位後生小子一般見識,咱反其道而行之。尤其是讀了消費經典式名著《孔慶東文集》後,感到它同樣是可偷襲、可借鑑的文化資源,決定戲擬、拼貼、捉弄、漫畫、改寫其“瘋語”,孔慶東《黃昏獵書遇李鬼》等篇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入之身。
“五四”時期著名學者錢玄同激憤地主張:“人到40歲就該槍斃!”俺覺得就是到了七十歲也不該就上刑場,就去見閻王——儘管余秋雨的冬粉早已給我下過“死亡書”,希望我前年春節前就死掉。據說作家阿城快到知天命之年心情一點也不沮喪。他攥著菸斗跟醉俠說:“我著急呀,我就盼著快點到這五十歲啊,很多話你不到五十歲就沒法說。”我同樣敬仰阿城的胸懷和風采,心裡暗暗想著到了古稀之年時,讓《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雜文選刊》《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今晚報》《南國早報》《大江晚報》《泉州晚報》《汕尾日報》《清遠日報》以及香港《百家》文學雜誌、《大公報》和《澳門日報》選載或連載我的小品,尤其是讓我家鄉的《羊城晚報》提供專版讓我與廣大讀者分享文壇掌故的快樂,想不到“羊晚”竟連載了拙作近3年,使我過足了寫專欄的癮,並享受到其中娛人亦娛己的樂趣。我常常在構思某些篇章時,被自己半莊半諧、亦莊亦諧的神來之筆樂得開懷大笑,甚至走路時笑出淚來,笑後則常常有一種悲憤伴隨著我,如《一字萬金》不是故作幽默,而是在對抗現實中的荒誕。如果沒有以前讀書的積累,筆者是難以廁身於學者隨筆之列的。
好在我這戲仿多半屬肯定性的,而非帶惡意的嘲弄,因而未招來戲仿對象的抗議,但也有當事者讀後感到不爽,如我所尊敬的以嚴肅著稱的某教授。這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莫辨的短章不登大雅之堂,有些朋友怪我把寫文學史的精力浪費在這些類似“下酒佐料”的趣聞佚事上,有點可惜。但我到現在還不後悔。這些以不正經、攪渾水面目出現的短文如能繼續寫下去,該有多爽!寫專著太累,寫論文太枯燥,何不來點令人忍俊不禁乃至具有狂歡色彩的小品來為人們過於沉重的生活減壓呢。也許是這個緣故,上海《文學報》約我續寫《野味文壇》專欄,發表後得到一些資深作家的肯定,不少讀者來信希望我成書。北大謝冕教授已“預約”,說出後一定要送他呢。不過我後來愈寫愈擔心這些消費和顛覆經典作家的做法以及研究台港文學還有大陸“文革”文學所耳聞目睹的一些文壇邊角史料,會敗壞某些堅守精英立場、不以世俗性期待為滿足的讀者胃口,會占去報紙更多的版面,更重要的是“古郎才盡”,搜尋枯腸再也找不到化“一本正經”為“調侃幽默”的新資料,終至歇筆。
正當我沾沾自喜如沐春風想到自己雖成了“無齒之徒”,仍把學問做得這樣有趣,這樣有生氣,仍寶刀不老,2012年又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新世紀台灣文學史論》,還一鼓作氣攻下北京的出版重鎮,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當代台港文學概論》,又在最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同樣不買書號照領版稅出版這本散文。這真是春光明媚,艷陽高照,燕舞鶯歌,入歡驢叫,我禁不住要老夫聊發少年狂,跑到長江邊的黃鶴樓頂高歌一曲:“人生七十才開始啊!”
“偶有文章娛小我,獨無興趣見大人”(流沙河)。了解我的文友都知道,這七十年來,我經歷了太多“大人”們的迫害,遭遇過太多的風風雨雨。且不說“文革”中“報案人成了作案人”——因檢舉“五一六”分子而成了“五一六”,單說我自研究華文文學以來,港台某些槍手將我和珞珈山的同窗古繼堂一起打成“兩股暗流”,被廣東的一家報紙打成在境外“招搖撞騙”的不法分子,後又被“含淚大師”控之於法院。還有人說古某人是靠史料吃飯,是靠剪刀加糨糊做學問。這話,不全錯。比如我這回就是靠著剪刀加糨糊拼湊成“野味文壇”哩。
這幾年,總算媳婦熬成婆,終於成了令人尊敬的資深學者,可仍然有雛鳳新聲者不知天高地厚找我商榷“野味文壇”的真實性問題。我一拍桌子說:“喂,小傢伙!我已是名副其實的老古——又老又古的老前輩了,你們這些乳臭未乾的人要懂得尊古敬老喔。”可這些嘴上無毛的小字輩不買賬:“你不要以為姓古就可以倚古賣老。在學術面前是不分古今,不分長幼,人人平等的!”這分明是趁火打劫,在我調整更年期時教訓我。正當俺不禁唏噓,搖著芭蕉扇學九斤老太那樣慨嘆“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之際,醉俠給我送來蘇東坡的兩句詩:
菊花開處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
回想這幾年,我接連在菊花盛開之際在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和國內台灣中央大學、台北教育大學、香港大學以及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眾多高校作《台灣當下文化與政治》及《余秋雨現象批判》的演講,場場爆滿,笑聲掌聲不斷,我的一位冬粉說:“要不是國語帶廣東腔,央視早就請你去開講了!”我說已在中央電視台主講過一回台灣文學問題啦。可余秋雨的密友胡錫濤嫌我講得太拘謹。唉,已是滿臉風霜的老人了,還無法放言高論,說話還有種種顧忌,這是何等悲哀的人生!
當然,人生的悲哀遠不止這些。比如我這輩子在武漢大學讀了五年連學士都不是,從教45年連教學小組長都沒有當過,更沒有辦過出版社和主編過雜誌。胡司令有云:“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現今雖然不是亂世,但有陣地就是草頭王。為做“英雄”,我決心辭去公職,在廉頗老矣尚能大碗吃飯,尚能成天騎著一輛又古又破給俺們教授丟盡臉的腳踏車奔走於菜場和書店間之際,去下海辦一家報紙,專登《百味文壇》這類娛樂他人的文章,可俺內人以一家之煮身份給我潑了瓢冷水:
“這回你是吃錯藥,成為‘腦白痴’了!”
他古怪,是牛虻,是老農,是書痴?
是常青樹,是“劊子手”,是學術警察,還是古里古氣的武林人物?
綿綿秋雨打濕過他的衣裳,但他仍是翻飛在海峽間的“勞燕”,無論是論戰還是呼嚕均一級水平。
一輩子寫了這么多娛樂別人的文章,到了晚年編了一本《古遠清這個人》娛樂自己的書,由香港文學報出版社出版。上面這段話便是這本書封面上的“導語”。說起這本書俺有點臉紅,因為其內容是自己約請海內外一百多位作家吹噓自己到了古稀之年仍很牛,很棒,書仍然像過去一樣一本接一本在兩岸三地出,文章一篇一篇在海內海外發,台幣港幣美元日元新元泰幣澳元稿費也像過去那樣不盡長江滾滾來。總之是無論是長篇論述還是報屁股式的“文飯小品”,是《海峽兩岸文學關係史》式的國家課題還是“野味文壇”那樣不入流的東西,仍樣樣能寫,仍像年輕時一樣思想活躍,絕對沒有老年痴呆症,就似天天服用過“腦白金”。
後來,聽說北京大學號稱醉俠的孔慶東這廝在四十歲時就玩過這種自吹自擂的把戲,於是我想,不跟這位後生小子一般見識,咱反其道而行之。尤其是讀了消費經典式名著《孔慶東文集》後,感到它同樣是可偷襲、可借鑑的文化資源,決定戲擬、拼貼、捉弄、漫畫、改寫其“瘋語”,孔慶東《黃昏獵書遇李鬼》等篇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入之身。
“五四”時期著名學者錢玄同激憤地主張:“人到40歲就該槍斃!”俺覺得就是到了七十歲也不該就上刑場,就去見閻王——儘管余秋雨的冬粉早已給我下過“死亡書”,希望我前年春節前就死掉。據說作家阿城快到知天命之年心情一點也不沮喪。他攥著菸斗跟醉俠說:“我著急呀,我就盼著快點到這五十歲啊,很多話你不到五十歲就沒法說。”我同樣敬仰阿城的胸懷和風采,心裡暗暗想著到了古稀之年時,讓《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雜文選刊》《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今晚報》《南國早報》《大江晚報》《泉州晚報》《汕尾日報》《清遠日報》以及香港《百家》文學雜誌、《大公報》和《澳門日報》選載或連載我的小品,尤其是讓我家鄉的《羊城晚報》提供專版讓我與廣大讀者分享文壇掌故的快樂,想不到“羊晚”竟連載了拙作近3年,使我過足了寫專欄的癮,並享受到其中娛人亦娛己的樂趣。我常常在構思某些篇章時,被自己半莊半諧、亦莊亦諧的神來之筆樂得開懷大笑,甚至走路時笑出淚來,笑後則常常有一種悲憤伴隨著我,如《一字萬金》不是故作幽默,而是在對抗現實中的荒誕。如果沒有以前讀書的積累,筆者是難以廁身於學者隨筆之列的。
好在我這戲仿多半屬肯定性的,而非帶惡意的嘲弄,因而未招來戲仿對象的抗議,但也有當事者讀後感到不爽,如我所尊敬的以嚴肅著稱的某教授。這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莫辨的短章不登大雅之堂,有些朋友怪我把寫文學史的精力浪費在這些類似“下酒佐料”的趣聞佚事上,有點可惜。但我到現在還不後悔。這些以不正經、攪渾水面目出現的短文如能繼續寫下去,該有多爽!寫專著太累,寫論文太枯燥,何不來點令人忍俊不禁乃至具有狂歡色彩的小品來為人們過於沉重的生活減壓呢。也許是這個緣故,上海《文學報》約我續寫《野味文壇》專欄,發表後得到一些資深作家的肯定,不少讀者來信希望我成書。北大謝冕教授已“預約”,說出後一定要送他呢。不過我後來愈寫愈擔心這些消費和顛覆經典作家的做法以及研究台港文學還有大陸“文革”文學所耳聞目睹的一些文壇邊角史料,會敗壞某些堅守精英立場、不以世俗性期待為滿足的讀者胃口,會占去報紙更多的版面,更重要的是“古郎才盡”,搜尋枯腸再也找不到化“一本正經”為“調侃幽默”的新資料,終至歇筆。
正當我沾沾自喜如沐春風想到自己雖成了“無齒之徒”,仍把學問做得這樣有趣,這樣有生氣,仍寶刀不老,2012年又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新世紀台灣文學史論》,還一鼓作氣攻下北京的出版重鎮,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當代台港文學概論》,又在最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同樣不買書號照領版稅出版這本散文。這真是春光明媚,艷陽高照,燕舞鶯歌,入歡驢叫,我禁不住要老夫聊發少年狂,跑到長江邊的黃鶴樓頂高歌一曲:“人生七十才開始啊!”
“偶有文章娛小我,獨無興趣見大人”(流沙河)。了解我的文友都知道,這七十年來,我經歷了太多“大人”們的迫害,遭遇過太多的風風雨雨。且不說“文革”中“報案人成了作案人”——因檢舉“五一六”分子而成了“五一六”,單說我自研究華文文學以來,港台某些槍手將我和珞珈山的同窗古繼堂一起打成“兩股暗流”,被廣東的一家報紙打成在境外“招搖撞騙”的不法分子,後又被“含淚大師”控之於法院。還有人說古某人是靠史料吃飯,是靠剪刀加糨糊做學問。這話,不全錯。比如我這回就是靠著剪刀加糨糊拼湊成“野味文壇”哩。
這幾年,總算媳婦熬成婆,終於成了令人尊敬的資深學者,可仍然有雛鳳新聲者不知天高地厚找我商榷“野味文壇”的真實性問題。我一拍桌子說:“喂,小傢伙!我已是名副其實的老古——又老又古的老前輩了,你們這些乳臭未乾的人要懂得尊古敬老喔。”可這些嘴上無毛的小字輩不買賬:“你不要以為姓古就可以倚古賣老。在學術面前是不分古今,不分長幼,人人平等的!”這分明是趁火打劫,在我調整更年期時教訓我。正當俺不禁唏噓,搖著芭蕉扇學九斤老太那樣慨嘆“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之際,醉俠給我送來蘇東坡的兩句詩:
菊花開處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
回想這幾年,我接連在菊花盛開之際在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和國內台灣中央大學、台北教育大學、香港大學以及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眾多高校作《台灣當下文化與政治》及《余秋雨現象批判》的演講,場場爆滿,笑聲掌聲不斷,我的一位冬粉說:“要不是國語帶廣東腔,央視早就請你去開講了!”我說已在中央電視台主講過一回台灣文學問題啦。可余秋雨的密友胡錫濤嫌我講得太拘謹。唉,已是滿臉風霜的老人了,還無法放言高論,說話還有種種顧忌,這是何等悲哀的人生!
當然,人生的悲哀遠不止這些。比如我這輩子在武漢大學讀了五年連學士都不是,從教45年連教學小組長都沒有當過,更沒有辦過出版社和主編過雜誌。胡司令有云:“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現今雖然不是亂世,但有陣地就是草頭王。為做“英雄”,我決心辭去公職,在廉頗老矣尚能大碗吃飯,尚能成天騎著一輛又古又破給俺們教授丟盡臉的腳踏車奔走於菜場和書店間之際,去下海辦一家報紙,專登《百味文壇》這類娛樂他人的文章,可俺內人以一家之煮身份給我潑了瓢冷水:
“這回你是吃錯藥,成為‘腦白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