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百合科大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2米;地下部基生葉的葉柄基部膨大形成鱗莖,開花後凋姜;在老鱗莖基部每年可形成數個小鱗莖。
花莖 高大,直徑達3-4厘米,中空,無毛。葉基生或莖生,卵狀心形,長15-20厘米,寬12-15厘米,向上漸小,均無毛;
葉柄 長15-20厘米。
總狀花序 頂生,有花10-20朵,花狹喇叭型,白色,內面有淡紫紅色條紋;花被片6,條狀倒披針形,花絲扁平;長10-15厘米,寬1.5-2厘米;
雄蕊 6,比花被片短,
子房 圓柱形,3室,長2.5-3厘米,寬0.4-0.5厘米,花柱長5-6厘米。
蒴果 近球形,長3.5-4厘米,徑3厘米,棕黃色,種子扁鈍三角形,淡棕色,具膜質狹翅,長0.4-0.5厘米,果柄粗短;。花期6-7月,果期9月。
產地生境 雲南大百合產於中國雲南、四川、甘肅等地,自然狀態下多生長於海拔1600-1800米的土壤疏鬆、肥沃、陰濕的林下、灌叢或山澗溪流兩岸。
生長習性 雲南大百合喜春季陽光充足、夏季冷涼、耕層濕潤蔭蔽的環境, 要求微酸性至中性(pH6-7)、富含有機質、耕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
繁殖方法 通常可用分球繁殖和播種法繁殖,但播種苗需8年才能開花。分球法在秋季進行,可將新產生的小鱗莖分割到下來另行種植。
栽培技術 圃地宜選擇地勢高、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的落葉闊葉林下,以耐水濕、春季發芽遲、展葉晚的樹種為最佳。早春,闊葉樹如果萌芽展葉較晚,在雲南大百合萌芽期和展葉期陽光可直射地面,土溫回升較快,有利於植株的營養生長,使植株健壯,開花繁茂;夏季高溫來臨時,又能形成良好的郁蔽度,既能遮擋強光、防止葉片灼傷,又能降低氣溫、可延長花期和植株生長時間,大大提高觀賞效果和更新鱗莖的質量。
雲南大百合忌土壤粘重,如為粘重土壤,需摻粗河砂、爐渣或鋸末改良,改良物用量應為耕作層土壤量的20%。耕深在30厘米以上,清除雜物,耙碎土塊,撒施充分腐熟的堆肥3千克/平方米,再加入過磷酸鈣0.1千克/平方米、骨粉0.3千克/平方米,使其與耕作層土壤混勻。可用硫酸亞鐵調整pH值。
10月初莖葉開始枯萎時,將老株挖起,取下帶根的鱗莖,用手掰開小鱗莖,注意不要損傷鱗片。清除泥土、殘根後用百菌清或多菌靈500倍液浸泡20分鐘,晾乾後定植。
栽植時按株、行距80厘米×100厘米將鱗莖埋入土中,鱗莖頂端埋入土表以下10-15厘米,太淺易倒伏。種完後稍加鎮壓,使鱗莖與土壤緊密接觸。切不可栽植過密;因為雲南大百合在生長旺盛期植株高大而繁茂。栽後澆1次透水,並用樹葉、草屑等覆蓋防寒、保墒。
水分:雲南大百合春季萌芽後至整個生長季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應,乾旱則會造成生長緩慢、植株瘦弱、葉尖枯黃;盛夏大雨過後也要及時排水,忌積水,積水易爛根,造成地上部分死亡。10月份以後葉片開始枯黃,此時要減少澆水,使植株進入休眠期。
中耕除草:幼苗期可進行人工除草,中耕宜淺,以免碰傷幼芽和傷害鱗莖。
施肥:春季3月中旬出苗,展葉期施1次肥,以氮肥為主,以促進莖、葉生長,施肥量為每畝磷酸二銨2.5千克、尿素5千克;花莖抽生期和開花前期各追施1次速效磷、鉀肥,以促進花朵繁茂,施肥量為每畝磷酸二銨5千克、磷酸二氫鉀2千克;花後小鱗莖迅速生長增大,再施1次磷、鉀肥,以利於新鱗莖更新、生長,施肥量同上。可結合施肥澆灌0.5%硫酸亞鐵調整pH值。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觀賞: 雲南大百合大而潔白,艷而不俗,十分高雅,配以秀麗嫩綠的大葉,是庭院中十分珍貴的觀賞植物。其果實橢圓狀球形,似一顆顆綠寶石嵌於花莖頂端。在園林中雲南大百合可布置於林下,溪旁陰濕處、路邊;也可盆栽擺設於較大的廳堂。
經濟價值 由於其花莖粗壯、硬直,也可作為一種大型切花材料。
食用價值 雲南大百合鱗莖富含澱粉和多種營養成分,可供食用,在中國民間有食用習慣。在中國雲南的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甚至將其作為一種糧食食用。
藥用價值 雲南大百合的果實具有藥用價值,中國民間常用其作為中藥馬兜鈴的代用品,治咳喘病。
雲南大百合鱗莖可入藥,藥名為“白瓦”,性寒,味甘、淡,有散瘀解毒,止咳,止嘔的功效。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