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龜廟
- 位於:上蔡縣城東15公里處的白圭廟村
- 建於:漢代
- 建造目的:為感謝伏羲的恩德
歷史簡介,蓍草與大龜,
歷史簡介
白龜廟,位於上蔡縣城東15公里處的白圭廟村。始建於漢代,因伏羲在此畫卦教人結網狩獵,後代人感其恩德,在蔡河之濱建白龜祠。宋時稱羲皇城,明時稱羲和寨。現有伏羲殿三間,伏羲大殿前蓍草園一圃,西側有伏羲畫卦亭一座。畫卦亭建於高2米的八角形磚台之上,亭為八角攢尖琉璃瓦頂,青石圓柱,分立於八角磚砌台基上。亭檐下刻有“乾、坤、震、艮、巽、離、坎、兌”八字,象徵八卦。亭門南開,兩側有青石條框上刻有楹聯:“仰觀俯察一畫明天地之道,數往知來六爻發古今之藏。”亭旁刻有東漢蔡邕題寫的“伏羲畫卦碑”一通。遺存至今的蓍草,歷數千年盛而不衰。民間傳說蓍草可驅凶避邪,招祥納福,蓋屍防腐,醫治沉疴雜疾。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均把蓍草列為藥中上品,世稱祥瑞神草。另外,原有山門、道院、蓍草園猶存,當地居民為緬懷他,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自發舉行廟會,借廟會的形式。來紀念伏羲,會期客商雲集,盛況空前。
蓍草與大龜
蓍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羽衣草”或“陰陽草”,古人視其為神草。蓍草的主要產地,就在如今的河南省上蔡縣城東15里處的白龜廟附近。據有關資料記載,這裡的蓍草與眾不同:“百若龍嬌、尾若鳳翔,一株數薈,葉如槐而小,秋季開白瓣紫心花,有香氣,葳蕤眾生”。
大龜,在古代被譽為神龜。清康熙年間編修的《上蔡縣誌》有這樣的記載:傳說伏羲那個時候,有長一尺二寸的白龜浮於蔡水。康熙丁未年(公元1667年)有一隻長七寸的白龜出現蔡水。壬戌年秋(公元1682年)出現兩次,它的龜甲和尾巴都是白色,人們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有趣的是,古時的蔡水就是現今的河南省上蔡縣白龜廟前的蔡河。這就驗證了《史記·龜策列傳》中“蓍草滿百薈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