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黑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河口瑤族自治縣橋頭苗族壯族鄉橋頭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橋頭鄉西南邊,距離村委會2.1公里,距離鄉2.1公里。國土面積0.3平方公里,海拔91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917毫米,適宜種植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374畝,其中人均耕地1.21畝;有林地71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3戶,有鄉村人口308人,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158人,漢族150人,其中男性180人,女性128人, 在校學生52人,其中小學生35人,中學生17人。其中農業人口308人,勞動力21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5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主要種植八角、板栗和甘蔗。主要產業銷售收入2.16萬元。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2.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9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黑村
- 地理位置:雲南省紅河州河口瑤族自治縣橋頭苗族壯族鄉橋頭行政村
- 面積:0.3平方公里
- 人口:308人
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374畝(其中:田174畝,地200畝),人均耕地1.21畝,主要種植包穀、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7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8畝,主要種植杉木、桔子等經濟林果。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主要種植八角、板栗和甘蔗。主要產業銷售收入2.16萬元。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2.5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42萬元,占總收入的33.12%;經濟作物收入1.64萬元,;畜牧業收入31.37總收入的59.65%中,年內出欄肉豬546頭,雞460隻。林業收入2.87萬元,占總收入的5.46%,第二、三產業收入0.6萬元,工資性收入0.41萬元,占總收入的0.78% ,農民人均純收入1609元,收入以 種養業等為主。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7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73戶通自來水。有73戶通電,不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84.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7戶(分別占總數的61.6%和50.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農用運輸車3輛,拖拉機2輛,機車45輛。全村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8戶。有公廁2個。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無公廁和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4畝(其中:田174畝,地200畝),人均耕地1.21畝,主要種植包穀.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7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8畝,主要種植杉木、桔子等經濟林果。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主要種植八角、板栗和甘蔗。主要產業銷售收入2.16萬元。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3戶,共鄉村人口308 人, 其中男性180人,女性128人,其 中農業人口308人,勞動力215 人。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158人,漢族150人,其他民族 0 人。到2008年,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76%;享受低保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無公廁和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董白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河口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2人,其中小學生35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7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沒有好的產業發展,農民思想較為落後,技術含量不高.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利用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冬季農業開發,促進養殖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