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黃小紅孔菌

編號
7598
拉丁綱名
中文綱名
拉丁目名
中文目名
拉丁科名
中文科名
拉丁名
Pycnoporellus alboluteus
中文名
白黃小紅孔菌
定名人
(Ell. & Ev.) Kotl. & Pouz.
參考文獻
Ceska Mycol. 17: 174, 1963;
Ryvarden, Polyp. North Eur. p. 394, Fig. 158, 1978;
Gilbertson & Ryvarden, North Am. Polyp. 2: 683, Fig. 349, 1987.
採集地
 生於松樹倒木上或其他針葉樹上。稀發生於闊葉樹上。多發生在海拔較高處。木材褐色腐朽。:
形態描述
擔子果一年生,平伏或平展至反卷,長形,墊狀到枕狀,平伏部分8×6cm,厚達1.5cm, 新鮮時軟,乾時較硬。菌蓋橙色,0.5-2×2-4cm,厚約1cm;邊緣較厚,完整。菌肉深橙 色,鬆軟,厚3-5mm,遇KOH溶液變紅色。菌管長5-7mm,肉色,漸破裂。孔面初白色 到淡黃色,老後或乾時橙色;管口多角形,彎曲到長形,齒裂或具缺刻,每毫米2-3個, 最大者直徑可達3mm。
菌絲系統一體型;生殖菌絲微帶金黃色或顏色稍深,薄壁到厚壁,具簡單隔膜,分 枝或具短側分枝,有時具顯著的內含物,直徑3-4μm。
囊狀體透明、薄壁到厚壁,無結晶,棍棒狀,22-35×4.5-7μm。
擔孢子圓柱形,透明、薄壁,平滑,7-9×2.5-3.5μm。
討論
本種的特點是主要發生在倒下的木材下面,擔子果通常是平伏的,老的子實 層體常破裂而不規則,幾乎呈齒狀。它與P. fulgens近緣,但後者菌蓋表面呈桔紅色,管 口較大,孢子較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