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藤(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鶴藤,中藥材名。本品為旋花科植物白鶴藤的莖葉。秋季採收。功能主治為:化痰止咳,理血祛風。治熱咳,痰喘,吐血,崩,帶,跌打損傷,風濕痛,瘡毒。①《本草求原》:葉敷爛腳,化腐瘡。②《嶺南採藥錄》:蠱脹,和米與黃糖搗爛煎香食之;腫脹,和蒼朮煎湯熏蒸之。③《陸川本草》:葉:治肺熱咳嗽痰喘。④《廣西藥植名錄》:消痰,潤肺,止咳,止血。治肺癆,乳癰,水火燙傷。⑤《廣西中草藥》:理血,祛風,除濕。治跌打損傷,內外傷出血及婦女血崩,白帶。⑥《文山中草藥》: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止咳化痰,調經止血。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急慢性支氣管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鶴藤
  • 漢語名稱:Bai He Teng
  • 別名:白面水雞(《陸川本草》),白背絲綢(《生草藥手冊》),白底絲綢(《嶺南草藥志》),綢緞藤、銀背藤(《廣西藥植名錄》),一匹綢(《廣西中草藥》)。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相關配伍,

來源

本品為旋花科植物白鶴藤的莖葉。秋季採收。

性味歸經

①《陸川本草》:苦辛,涼。
②《嶺南草藥志》:味微酸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理血祛風。治熱咳,痰喘,吐血,崩,帶,跌打損傷,風濕痛,瘡毒。
①《本草求原》:葉敷爛腳,化腐瘡。
②《嶺南採藥錄》:蠱脹,和米與黃糖搗爛煎香食之;腫脹,和蒼朮煎湯熏蒸之。
③《陸川本草》:葉:治肺熱咳嗽痰喘。
④《廣西藥植名錄》:消痰,潤肺,止咳,止血。治肺癆,乳癰,水火燙傷。
⑤《廣西中草藥》:理血,祛風,除濕。治跌打損傷,內外傷出血及婦女血崩,白帶。
⑥《文山中草藥》: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止咳化痰,調經止血。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急慢性支氣管炎。

形態特徵

纏繞藤本。葉卵形至橢圓形,長5~11厘米,寬3~9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渾圓或有時微心形,上面禿淨或近禿淨,下面密被銀色緊貼的柔毛。花序腋生或頂生,頭狀或傘狀;花序柄長3.5~7厘米,密被銀色柔毛;花柄短,長約5毫米或不及;苞片大,萼片5,矩圓狀卵形或卵形,外面的長9~10毫米,內面的較小,外密被銀色柔毛;花冠漏斗狀,白色,長2.7~2.8厘米,外被銀色偃毛,裂片矩圓形,長1.5厘米內外;雄蕊5;子房4室,花柱線形。果近球形,徑約8厘米,胭脂色,為卵形凹陷的宿萼所包圍。花期秋季。

分布區域

分布我國華南各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

藥材性狀

乾燥莖葉,莖扭曲,表面暗灰棕色,有縱溝紋,斷面綠白色,有明顯的維管束,淡棕色。葉稍捲曲,質脆易碎,表面暗棕色至紫色,背面淺灰綠色,緊貼絲光毛。觸之柔軟。產廣東、廣西等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相關配伍

①治急、慢性支氣管炎:白鶴蘸(乾品)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內傷吐血:一匹綢葉、虎杖、旱蓮草、龍芽草各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③治崩漏:㈠一匹綢葉、走馬胎葉、龍芽草各一兩,搗爛,水煎服。(《廣西中草藥》)㈡紫苞銀背藤葉三至四片,研末,酒送服。(《雲南中草藥》)
④治跌打積瘀,經絡不和:一匹綢一兩,水煎沖酒服。(《廣西中草藥》)
⑤治白帶:一匹綢一兩,小榕樹須五錢,雞冠花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⑥治瘡毒、爛腳:白鶴藤、蒲公英、銀花藤煎水洗之,有消炎、化腐、去毒之效。(《嶺南草藥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