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嶺福溫古道,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境內。古道環繞於蕉城區西南群山中,分別位於蕉南街道的中南社區,蕉北街道的繼光社區,城南鎮的嶺頭村、葉厝村等地。
白鶴嶺福溫古道由四段組成,全長4940米,寬1.5~2.5米,多由石磴層層累砌而成,歷經800年,依然保存完好。2006年以來,在古道上還發現了大量摩崖石刻、石碑等文物。文化遺存與自然景觀的雙重積澱,使其成為一條獨特的人文之道、景觀之道,為研究當時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019年10月,白鶴嶺福溫古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鶴嶺福溫古道
- 地理位置: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境內
- 所處時代:南宋至清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054-1-054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白鶴嶺福溫古道始建於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年),由於當時農業經濟的發展,原有的崎嶇小道已阻礙了商品經濟流通。時任寧德縣主簿丁大全,經實地勘察,開闢了白鶴嶺古官道。
明崇禎三年(1630年),縣令楊定國奉命重修此道,並另闢一道由南門入城。
2006年以來,在古道上還發現了大量摩崖石刻、石碑等文物。
遺址特點
綜述
白鶴嶺福溫古道,環繞於蕉城區西南群山中,分別位於蕉南街道的中南社區,蕉北街道的繼光社區,城南鎮的嶺頭村、葉厝村等地。現存古官道由四段組成,全長4940米,寬1.5~2.5米,多由石磴層層累砌而成,歷經8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遺存古官道、摩崖石刻和亭、寨等。
烽火台
白鶴嶺福溫古道上,有一個烽火台,位於嶺頭,叫隘門烽火台。它與界首嶺烽火台相隔不遠,目的就是起到相呼應的作用。古白鶴嶺關就設在嶺頭,又稱鶴嶺寨,俯瞰皆覽,易守難攻,是古代福州府、閩北各府縣進入寧德的咽喉要塞。
曹公泉
沿白鶴嶺福溫古道行至白鶴嶺山腰,有清澈山泉水從路邊石壁潺潺流出,水花四濺,即曹公泉。南宋梁克家《三山志》:“白鶴嶺,嶺頭有白鶴亭,半有憩亭,泉眼清澈可飲,亭多留題。”清乾隆版《寧德縣誌》:“曹公泉,在一都白鶴嶺之半,即舊志所載暗井。味極甘美,四時不竭。宋樞密曹公輔為縣尉,創憩亭於此,念欲引泉以飲行人,甫動念,泉脈湧出,遂砌為井。初名應泉,又名曹公泉。”如今憩亭早已無存,據說失火毀於清末民初。在曹公泉處,回眸蕉城城關,可一覽寧川風貌無遺。
垮亭大溪橋
從嶺頭村繼續前進至垮亭,可見到保存完整的垮亭大溪橋,據民國版《寧德縣誌》:“大溪橋,在一都白鶴嶺垮亭左邊。俗呼大潦橋,為嶺頭村孔道。清同治十二年,村人葉震春、葉長青、葉長苞等募捐砌造。今存。”
界首碑
垮亭到界首再到羅源疊石的十里路途,途經林厝、葉厝兩個古村落,已經破敗沒落,人口稀少。界首現留存有界首碑,界首往羅源方向尚存有一塊古道指示碑。至此完成白鶴嶺古道全線穿越。
文物遺存
綜述
白鶴嶺福溫古道上發現了大量摩崖石刻、石碑等文物。自曹公泉開始,沿途摩崖石刻密集出現,明萬曆寧陽知縣高愈謙題刻“海鶴雄觀”,明提學僉事熊敦樸題“天青海晏”,明分巡道徐用檢大書“海闊天空”,清福寧知府李拔題“鶴翥鸞翔”和“滄海一粟”,清福寧鎮總兵范宜恆題“仰觀俯察”,清寧晏”,明分巡道徐用檢大書“海闊天空”,清福寧知府李拔題“鶴翥鸞翔”和“滄海一粟”,清福寧鎮總兵范宜恆題“仰觀俯察”,清寧德知縣汪大潤題“俯視一切”,民國福建巡按使許世英手書“白鶴”石刻等等。
黃琮碑
明萬曆年間,福建省布政使黃琮,在嶺頭的天峰亭內刻有碑文,記載著戚繼光抗倭的歷史。2004年當地農民為了修葺該亭,在挖地基時被發現,風化十分嚴重,可以辨認僅有幾字。2013年,專家將文字確認下來。
石碑
清同治七年(1868年)的石刻“公禁砍盜嶺樹鄉規民約”碑文,2014年被發現。石碑寬0.63米,高1.27米,離地1.20米,落款時間為同治七年十一月,閩邑公立。碑文上,對當時林木的數量、管理規定、刑罰量定等都寫得很具體。經過數次清理、拓片,石碑恢復原貌。
研究價值
白鶴嶺福溫古道摩崖石刻集中,碑多,詩多,內容豐富。白鶴嶺福溫古道是福溫古道的一段,是古代寧德通衢南北的陸路通道,是一條重要的官道、驛道和商道。文化遺存與自然景觀的雙重積澱,使其成為一條獨特的人文之道、景觀之道,為研究當時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保護措施
2015年12月,白鶴嶺福溫古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9月,白鶴嶺福溫古道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白鶴嶺福溫古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白鶴嶺福溫古道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境內。
白鶴嶺
交通信息
自駕:自福建省寧德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白鶴嶺福溫古道,路程約13.1千米,時間約39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