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白馬區水面遼闊,蘆荻連綿,大小水洲漁舍儼然。光是湯菱湖,水面面積就有5.081平方公里。東湖內的白馬景區因
白馬洲而得名。此洲四面環水,與
小龜山、飛峨山隔岸相對。洲西有
魯肅的馬冢。相傳三國赤壁之戰,
魯肅以吳國贊軍校尉之職,助周瑜破曹後,轉回夏口時,騎白馬過洲,馬隱泥中而死,葬馬於洲,稱
白馬洲,也稱隱馬洲。沿湖丘陵起伏,景色佳麗,已闢為療養區。
景觀遺址
白馬景區內有兩個景觀,一個是
白馬洲,四面環水,有百畝大小。洲上有三國
魯肅的白馬冢,有三國歷史人文價值;2005年開發,這裡的洲頭已經開發成了“花果洲”,光橘子園就占地50多畝。白馬冢中的白馬是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魯肅的坐騎。
晉陳壽《三國志》記載,三國時期,面對曹操大軍來襲,孫劉只有聯合起來。
魯肅,是最積極的主聯派,
柴桑會盟後,他取得了孫權的同意,親赴
夏口與劉備聯絡。他騎上一匹白馬,沿長江西奔。白馬馱著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鐵打的馬掌磨破了,肚子餓癟了,依然奔波不歇。說是一日黃昏,
魯肅正策馬賓士,不料湖水擋住了去路,白馬沖向湖中,陷進湖灘,再也不能動彈,直至倒下。
魯肅痛惜白馬累死,遂將其厚葬於荒洲。後人為紀念這匹為聯劉抗曹而累死的白馬,便將此洲命名為
白馬洲。
原本這裡有一個大墓的,可惜,文革期間被挖了。
白馬洲附近還有白馬橋的遺址。
白馬洲旁邊是湯菱湖,水面面積5.081平方公里,湯菱湖是荒湖,湖面狹長,素麵朝天,樸質無華。四外里荒草荊棘難行。白馬景區另一個是北洋橋。橋下之水直通東湖。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約公元1516年,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是武漢市區內現存最早的一座橋,是武漢市唯一尚存原貌的古石拱橋。該橋長12米,寬6.86米,橋的跨度為95米,橋身由紅砂石磚砌成,引橋為青麻石踏坡。橋為單拱坡頂式,是一個典型的東方石拱橋。北洋橋是武漢市唯一尚存原貌的石拱橋,與趙州橋結構相似,始建於唐代,歷經戰亂,屢毀屢建。人們看到的北洋橋,是明弘治甲子年(1504年)重新建造的,已整整500年。
近代保護北洋橋最慘烈的一次鬥爭發生在1938年。古稀老人陳大華、高天保回憶:有一天,一群日本兵開著一輛坦克企圖從北洋橋上通過,當天上百村民拿著鋤頭、鐮刀、棍棒守在橋頭,與日本兵發生“火併”,兩名日本兵被打死。次日遭到日本兵的瘋狂報復,一名村民被槍殺,所有青壯年男女全部外逃,北洋橋卻得以保存。
68歲的陳國永老人站在橋邊講述,“文革”期間破“四舊”,橋上石碑的碑檐被砸爛,石碑被推倒,村民心疼得直落淚。村民王樹聲和另外幾位村民用“牛車”將最大的一塊記錄有“此橋興自唐代……”的石碑運到一地溝邊,假裝當“跳板”使用。石碑逃過滅頂之災。據悉,北
洋橋村規劃以古橋為中心,建一條“仿明清一條街”,使這一文物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規劃定位
白馬區規劃定位為 “保健康復旅遊區”。 是以開展康復旅遊,健身休養活動為主的休憩遊覽區,包括小澤湖憩區和黃家大灣康復休養區。有關規劃指出要創造條件對國內外遊客開放康復旅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