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飯樹根,中藥名。為大戟科白飯樹屬植物白飯樹Flueggea virosa (Roxb. ex Willd.) Baill.的根。分布於華東、華南及西南各省區。常用於白帶,小兒水痘,跌打風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飯樹根
- 拉丁學名:Flueggea virosa (Roxb. ex Willd.) Baill.
- 別稱:薏米蔃、魚眼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大戟目
- 科:大戟科
- 屬:白飯樹屬
- 種:白飯樹
- 分布區域:華東、華南及西南各省區
- 採收時間:全年可采
入藥部位,性 味,主 治,用法用量,生理特性,分布區域,生長環境,採集加工,
入藥部位
根。
性 味
味苦,性涼。
主 治
用於白帶,小兒水痘,跌打風濕。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入酒劑。外用:煎水洗。
生理特性
灌木,高1-6米;小枝具縱棱槽,有皮孔;全株無毛。葉片紙質,橢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或近圓形,長2-5厘米,寬1-3厘米,頂端圓至急尖,有小尖頭,基部鈍至楔形,全緣,下面白綠色;側脈每邊5-8條;葉柄長2-9毫米;托葉披針形,長1.5-3毫米,邊緣全緣或微撕裂。花小,淡黃色,雌雄異株,多朵簇生於葉腋;苞片鱗片狀,長不及1毫米;雄花:花梗纖細,長3-6毫米;萼片5,卵形,長0.8-1.5毫米,寬0.6-1.2毫米,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細齒;雄蕊5,花絲長1-3毫米,花葯橢圓形,長0.4-0.7毫米,伸出萼片之外;花盤腺體5,與雄蕊互生;退化雌蕊通常3深裂,高0.8-1.4毫米,頂端彎曲;雌花:3-10朵簇生,有時單生;花梗長1.5-12毫米;萼片與雄花的相同;花盤環狀,頂端全緣,圍繞子房基部;子房卵圓形,3室,花柱3,長0.7-1.1毫米,基部合生,頂部2裂,裂片外彎。蒴果漿果狀,近圓球形,直徑3-5毫米,成熟時果皮淡白色,不開裂;種子栗褐色,具光澤,有小疣狀凸起及網紋,種皮厚,種臍略圓形,腹部內陷。花期3-8月,果期7-12月。
分布區域
產於華東、華南及西南各省區。廣布於非洲、大洋洲和亞洲的東部及東南部。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 100-2000米山地灌木叢中。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