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短腳鵯

白頭短腳鵯

白頭短腳鵯英文名稱White-headed Bulbul,科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鵯科。在新種形成過程中,最初由它的祖先分化不同的種群,分布於不同區域,這些種群之間,由於海泊、河流、高山、沙漠等的地理隔離,不同種群各自通過基因突變、因重組、染色體畸變等,在自然選擇下形成“亞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頭短腳鵯
  • 拉丁學名:Hypsipetes thompson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鵯科
  • 命名時間:1900年
  • 命名者:Bingham
  • 英文名:White-headed Bulbul
簡介,特徵,多型種,保護級別,叫聲,繁殖期,分布狀況,習性,

簡介

亞種一般在形態上已有一定的差異,例如,我國老虎有東北虎利華南虎兩個亞種,白頭短腳鵯( Microscelis leucocephal)有六個亞種。亞種如再進一步分化,產生了“生殖隔離”就成為不同的種。因此,地理隔離是生殖隔離的必要條件。地理隔離本身在種的分化上只是起種暫時性作用,而生殖隔離對種的分化則起永久性的作用,即前者可以在除去地理障礙後,分化亞種間仍能自由交配、生殖、交流基因;而後者卻不能。

特徵

中等體型(20厘米)的黑色鵯。尾略分叉,嘴、腳及眼亮紅色。部分亞種頭部白色,西部亞種的前半部分偏灰。與紅嘴椋鳥的區別在胸及背部色深。亞成鳥偏灰,略具平羽冠。
虹膜-褐色;嘴-紅色;腳-紅色。

多型種

多型種( polytypic species):包含二個或二個以上亞種的種稱為多型種,沒有分出亞種的種稱為單型種( monotype species)。多型種在現代生物學中普遍存在,如歐洲乳哺類,據6k1and(1937)統計168個種中有76個多型種,占45%;新幾兒內亞鳴禽類309種中有245個多型種,占79%,如虎( Felis tigris)在我國有兩個亞種—東北虎Ftigris lon gipilis和華南虎F. tigris. amoyeNsIs,南洋一帶還有若干亞種,白頭短腳鵯( Microscelis leucocephalus)在我國和東南亞各地有6個亞種;大山雀( parus maior)在亞州和歐洲大約有30多個亞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叫聲

叫聲甚多變,包括響亮的尖叫、吱吱聲及刺耳哨音。常有帶鼻音的咪叫聲。

繁殖期

繁殖期4-7月。營巢于山地森林中樹上,距地高15-18m。巢呈杯狀,主要由細枝、枯草、樹皮、樹葉、苔蘚等植物材料構成,內墊有松針和細草莖葉,巢外還有蛛網。每窩產卵2-4枚,卵呈卵圓形,卵的顏色變化較大,從白色、淡紅色到粉紅色,被有紫色、褐色或紅褐色斑點。

分布狀況

亞種psaroides為留鳥於西藏東南部;ambiens於雲南西北部;sinensis 於雲南西北部、亞種ambiens的分布區以南;stresemanni於雲南北部;concolor於雲南西部及南部;leucothorax於華中;perniger於廣西南部及海南島;nigerrimus于海南島;指名亞種則於華南及東南的其餘地區。為山地常綠林的常見鳥。

習性

食果實及昆蟲,有季節性遷移。冬季於中國南方可見到數百隻的大群。冬季主要棲息在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樹林中,夏季可上到海拔1000-2000m,有的地方(如雲南玉龍山)甚至進到海拔2500-3000m的中高山地帶,垂直遷徙現象極明顯。通常生活在次生林、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及其林緣地帶,冬季有時也出現在疏林荒坡、路邊或地頭樹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