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風

白面風

白面風又稱作“白背葉”,也有地區稱作:白鶴葉; 白面戟; 白桃葉; 中藥白背葉為大戟科植物白背葉的葉。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白面風(lnula cappa DC.)。別名:毛將軍(潮汕)、牛耳風(揭陽)、羊耳草(潮陽)、山鹿茸、沖天白(普寧)、葉下白(海豐)、山白芷廣州)、野菊、白頭風(福建寧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面風
  • 拉丁學名:lnula cappa DC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菊科
簡介,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主要價值,

簡介

白面風:又名山白芷、羊耳菊、八面風、壯牛浪、蠟毛香、白面貓子骨、白牛膽、山白芷、羊耳風、豬耳風等。為菊科旋覆花屬植物羊耳菊。
多年生半灌木,高1~ 2m,多分枝。葉矩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基部圓形或近楔形,上面被疣狀密伏毛,下面被白色厚茸毛。頭狀花序倒卵形,多數密集於莖和枝端成聚傘圓錐狀。瘦果矩圓柱形。喜生於低山、丘陵草坡或林緣。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1.5-3m。小枝、葉柄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黃色星狀絨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8cm,密被白色星狀毛;葉闊卵形,長4.5-23cm,寬3.5-16cm,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點,全緣或頂部3淺裂,有稀疏鈍齒,上面綠色,被星狀柔毛或近無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狀絨毛,有細密紅棕色腺點;掌狀脈3條。花單性異株;雄花序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狀花序,頂生,長15-30cm,被黃褐色絨毛;雄花簇生;具短或近無梗;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長,外面被密毛,內面有紅色腺點。鑷合狀排列;無花瓣;花盤無腺體;雄蕊多數,花絲分離,花葯2室;雌穗狀花序不分枝,頂生或側生,略比雄花序短,約15cm,果時圓柱狀;雌花單生;無;花萼鐘狀,3-5裂,裂片卵形,長3-4mm,外被星狀絨毛;無花瓣;子房有軟刺,刺上密生星狀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連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狀毛。果序圓柱形,長2.5-15cm以上,直徑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狀軟刺和灰白色或淡黃色星狀絨毛,軟刺長2-6mm,種子近球形,黑色,光亮。
白面風白面風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各地縣市;分布於江西、福建、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東、海南等省份。

生長環境

生於荒山丘陵地、草叢或灌叢中。
白面風

主要價值

屬打藥。味苦、微辛,性溫,無毒。祛風,利濕,行氣,化滯。用於風濕性關節疼痛,胸膈痞悶,瘧疾,痢疾,泄瀉,產後感冒,肝炎,痔瘡,疥癬。
臨床套用
①風虛腰腿痛:白面風根5錢、寮刁竹3錢、白花牛大力5錢、紅半楓荷5錢、白花一支香3錢煎服。
②扁桃腺炎、喉炎:白面風根適量,煎水含嗽。
③月風;白面風根2兩,煎水沖酒分服。
④腎炎:白面風根1兩、金錢草(乾)5錢、山甲1錢煎服。
⑤骨梗咽喉;白面風根1兩、黃牛木葉5錢、鹽少許,煎服。
參考套用:白帶、產後風腫、皮膚小疹、胃病、咳嗽,蛇傷、全身浮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