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杜鵑(原變種)是分布於雲南西至西北部的植物,幼枝短,疏生鱗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面杜鵑(原變種)
- 形態特徵:幼枝短,疏生鱗片
- 產地生境:產雲南西至西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3(-6)米。幼枝短,疏生鱗片。葉聚生幼枝頂端,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7厘米,寬1-2.5厘米,頂端銳尖至漸尖,明顯有短尖頭,基部楔形至鈍圓形,上面無鱗片,幼時稀於中脈被微柔毛,邊緣疏生緣毛或隨後脫落,下麵粉白色,被褐色或黃色鱗片,鱗片略不等大,相距為其直徑的1/2-4倍,鱗片間白色乳突明顯,兩面無毛;葉柄長0.7-1.3厘米,疏生褐色鱗片。花序頂生或同時出自幼枝頂端葉腋,短總狀,3-5花;花序軸2-5毫米,被鱗片,無毛稀被微柔毛;花梗長1-1.5厘米,疏生鱗片;花萼長約1毫米,近環狀或5裂,裂片圓形或卵狀三角形,外面密生腺鱗,無緣毛;花冠寬漏斗狀,長3-4厘米,白色,5裂近中部,裂片圓卵形,外面密被腺鱗,筒部有時有微柔毛;雄蕊不等長,長1.3-3.3厘米,伸出花冠筒部,花絲基部被開展的短柔毛;子房5室,密被鱗片,花柱細長,潔淨或基部有短柔毛。蒴果長圓形,長0.8-1.5厘米。花期4-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2 800-3 400米的山坡灌叢、岩坡杜鵑灌叢、高山針葉-杜鵑林。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雲南西至西北部。緬甸東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騰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