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鄂博稀土礦床

超大型稀土礦床與鐵礦床共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以北的白雲鄂博,故名。含礦帶主要分布於華北地台北緣中元古代白雲鄂博群的碳酸鹽岩層中,在片岩和各種混合岩中也有礦化現象。一種稀有礦產資源。

基本介紹

礦區位置,礦石資源,形成原因,

礦區位置

礦區分主礦、東礦和西礦。稀土礦主要賦存於主礦、東礦,其東西長16千米,南北寬3000米,稀土型鐵礦礦體一般呈透鏡狀、似層狀,少數呈脈狀,鐵礦體頂底板白雲岩、脈岩也富含稀土金屬,已達開採品位,可構成稀土礦體,與圍岩常為漸變關係。礦石多呈細條帶狀、塊狀及斑雜狀構造。

礦石資源

富礦一般呈緻密塊狀。礦石中礦物種類多達160種,主要有磁鐵礦、赤鐵礦、稀土(輕稀土為主)礦物,如氟碳鈰礦、獨居石、氟碳鈣鈰礦、氟碳鈰鋇礦等,以及易解石、鈮鐵礦、燒綠石和鈮鐵金紅石等。非金屬礦物為霓石、鈉閃石—鈉鐵閃石、金雲母、黑雲母、鈉長石和碳酸鹽礦物等。礦石類型可分為鈮—稀土—鐵、鈮—稀土和鈮礦石三類。以前一類最重要,又可分為塊狀鈮—稀土—鐵、螢石—稀土—鐵、霓石—稀土—鐵、白雲母—稀土—鐵及黑雲母—稀土—鐵等礦石類型。平均含Nb2O5 0.126%~0.141%,稀土氧化物0.8%~8.16%。西礦含稀土金屬比主礦、東礦略低,平均含Nb2O5 0.064%,稀土氧化物0.948%~1.072%。全區累計探明稀土氧化物儲量基礎4300萬噸,資源量近1億噸。稀土氧化物年產量達10萬噸,是世界稀土礦物的重要產地。

形成原因

礦床成因曾被認為與鹼性花崗岩有關,稀土型鐵礦與圍岩(沉積岩)是同期沉積,後經變質作用及後來鹼性花崗岩漿的含礦熱液交代作用疊加而成。還有人認為,與海底噴發碳酸岩有成因聯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