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與紅狐/傾聽大自然

白雪與紅狐/傾聽大自然

《白雪與紅狐》的作者約翰·巴勒斯(1837—1921),美國著名博物學家、散文家,環保運動的領軍人物。他一生體驗自然,書寫自然,被譽為“美國鄉村的聖人”“走向大自然的嚮導”。《白雪與紅狐》收錄了其《白雪與紅狐》《鳥巢》《雪行者》《蘋果》《蜜蜂牧歌》等經典散文,使人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與質樸,芬芳與美好。

基本介紹

  • 書名:白雪與紅狐/傾聽大自然
  • 譯者:曾理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5895794
  • 作者:約翰·巴勒斯
  • 出版社: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187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位嚴肅的藝術大師啊!摒棄畫布與顏料,而選擇大理石和鑿子。作者喜歡在祥和的月圓之夜走出家門,凝視著皎潔的月色,還有被月光洗滌過的雪地。空氣中像是藏著團火,寒冷卻溫暖著作者。在醒來的森林中漫步,聆聽知更鳥歌唱的是美國著名自然散文家約翰·巴勒斯。來聽他講述觀察鳥兒造窩,追尋蜜蜂的巢穴,品嘗美味的蘋果和追逐雪地里的狐狸的故事吧!
《白雪與紅狐》是“傾聽大自然”系列中的一本。

作者簡介

作者:(美)約翰·巴勒斯 譯者:曾理
約翰·巴勒斯(1837—1921),美國著名博物學家、散文家,環保運動的領軍人物。他一生體驗自然,書寫自然,被譽為“美國鄉村的聖人”“走向大自然的嚮導”。本書收錄了其《白雪與紅狐》《鳥巢》《雪行者》《蘋果》《蜜蜂牧歌》等經典散文,使人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與質樸,芬芳與美好。

圖書目錄

這本書要帶你去的地方
白雪與紅狐
鳥巢
雪行者
蘋果
蜜蜂牧歌

文摘

雪已經積了三尺厚,世界白茫茫一片。晴空萬里,無雲層蔽日,陽光直射而下。人休想抬眼與太陽對視,多虧了不斷地眨眼,世界才沒有在奔涌的淚水中扭曲變形。一陣風將山丘上的積雪吹散了,露出一小塊耕地,讓人欣喜無比,好比口乾舌燥時見到一泓清泉,或是沙漠中的綠洲。
我在田地里坐下來,閉上雙眼讓它們靜靜享受清風的沐浴。這風好似藥膏,帶走眼睛先前被陽光灼燒的刺痛。風是這樣輕柔,帶著善意,很快被這個世界所接納;而雪也不甘示弱,依然驕傲地維護著自己的立場。很快地,雪再次將世界完全收為己有,繼續它專制的統治,毫無讓步與妥協。它反射著耀眼的陽光,迷離了人的視線。它在冬天降臨,仿佛用仁慈的雙手呵護著懷中的世界,但它又是那樣的霸道,拒絕任何事物的進出。
我們沿著陡峭的山坡向上攀登,沿途只有幾根稀疏的毛蕊花莖和幾棵生得很高的野草露在雪地之上。積雪將靠近山頂的一圈環繞了起來,石牆與人類文明的痕跡在這兒均已經被大雪抹去。一直要等到五月,小山才會脫去這條腰帶。在此期間,有時耕地的犁也不得不在它面前停下來。
就這樣,一張純白的巨幅畫卷從山頂沿著山脊一路延展開來,直到我們腳邊。大自然遮遮掩掩地為大片大片的農場蓋上了一層純白的輕紗,或是高山巍峨,或是小山陡峭,都已被贈予了這無瑕的長衫。柵欄或是石牆露在地面的線條有些斷斷續續,像是被人抹過了。
陽光如此強烈,我不得不背過身去,或是用手為眼睛擋出些陰影來。這幅畫卷中的所有事物在陽光下都顯得清晰分明,人憑肉眼都可以看見一隻一英里半以外的狐狸。農夫餵著牛,去田裡施肥,或是牽著馬去飲水,行人徒步從山腳繞過山丘,孩子們跋山涉水地上學去——這一切景象盡收眼底,像是巨大的銀白幕布上的黑點,小卻無處可藏。
用雪來無限掩蓋大地真相的行為多么罪惡啊!這是對大地的阿諛奉承!你或許可以相信遠方一片貧瘠的土地曾是一座美麗的花園,但是絕對無法想像這片只有些輕微凹凸的緩坡竟然不是世上最平緩的草場,反而亂石橫布。
那個黑點是什麼?離我們大約一乾二百米的樣子,它就在峽谷旁山頂上的那一片曠野中緩緩地爬行著,好像一隻蒼蠅。這時,一陣渾厚的狗叫聲遠遠傳來,我們才知道那小黑點竟是我們的獵狗。今天清晨,它翻過了這座山峰,後來便循著地上的腳印追蹤著一隻狐狸,到現在已經有半個小時了。它終於發現了這隻狡猾的狐狸,朝比格山追了過去。
我們沿著一些有經驗的獵人兩三天前留下的足跡,穿過樹林到達了山肩。這是我們到達山頂之前遇到的一片高原。在有些地方,雪上是可以讓人行走的,但是如果一片雪忽然垮塌了,之後我們便會用腿去試探雪的深度,而事實證明它總能沒過我們的大腿。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白色的世界,就好像是一位大師的魔術,將所有的樹都變成了雪。最細小的樹枝就像是上好的白鹿角。樹枝好像是沾滿了絨毛的迷宮,在眼前四下交錯,將視野切割得混亂不堪。在低海拔處,我們經過的樹林只是一片蕭索,但現在,周圍的山峰都像是處在極地,樹上全壓著沉甸甸的雪。放眼望去,這個極寒地帶像是被清晰地描了邊,如同海岸線或是湖岸線一般平滑。溫度高一點的氣海籠罩了海拔低的山峰以及所有的山谷,而海拔較高的山峰則成為了一座座白色的小島。白霜壓彎了樹枝。風並不急著將它們吹落,它們便漸漸地像是長成了樹的一部分。
我湊近了察看,發現枝條都被冰給包裹住了,新生的嫩芽正努力衝破冰雪的束縛迎接春天。這是一種由霜凍和雪團聯手開發的植物新品種,它遮天蔽日,並且像夏天的樹葉一般撐起了整片森林。我們走在柔軟的白色世界中,頭頂晴空萬里,沒有一絲雲或是薄霧。儘管開闊的山頂清風徐徐,但蠟燭卻能安然無恙地在這雪簾廳堂里靜靜地燃燒。
獵狗緊逼著狐狸穿過了這片白色的偏僻之處。要怎么才能找到它們呢?我們已經聽不見獵狗的叫聲了,只得硬著頭皮前進。無數野兔的腳印散布得到處都是,它們柔軟的腳墊暴露了它們四下奔走的痕跡。有時,我們還能從腳印上看出一次十英尺遠的大跳躍。它們有著自己固定的路線在森林裡來來回回,我們時不時便會從中穿過。低矮茂密的樹林十分適合野兔生存,有時它主動承擔起了保護野兔的責任,披上一身素衣。這比野兔自身的皮毛還要白淨。P3-8

序言

大自然是人類的搖籃。文明人類所擁有的一切,無不起源乾自然。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情感,我們對美和幸福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都和大自然緊密相連。如果沒有大自然,人類的一切都是虛無。
謳歌自然之美,抒發人類沉浸在自然中的優美寧靜的心境,是文學作品常寫常新的主題。古往今來,無數文學家用他們獨特的文字,寫出了人類對自然的讚美,寫出了他們親近自然的深情感受。自然之美,是文學創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收在這套書中的文字,是文學家和大自然的奇妙對話,是來自大自然的天籟之聲。這些作品,都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名篇,自它們誕生以來,已被翻譯成各種不同的文字,在人間流傳,感動過無數讀者。在年輕時代,我曾迷戀過其中的好幾位作家的文字,如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梭羅的《瓦爾登湖》,還有儒勒·米什萊和康·帕烏斯托夫斯基的作品。我曾跟隨他們的目光和腳步,遊歷天地間的美景,諦察大自然的萬種風情,聆聽天籟在人心中引發的奇妙回聲。收入這套書的另外幾位作家,也是大自然的歌手,約翰·繆爾、阿爾多·李奧帕德、約翰·巴勒斯、德富蘆花,他們置身於大自然,情不自禁地書寫著心中的讚嘆和沉醉。他們的文字,不僅描繪自然的四時景色,還將生靈的自由鳴唱轉化成語言,撥動讀者的心弦。這些熱愛大自然的智者,將大自然的聲音化成了美妙的文字,在自然和人心之問架起了橋樑。閱讀這些謳歌自然的作品,能驅逐煩躁,使心靈歸於寧靜,讀者可以在這些智者的指引之下,作奇妙的自然之旅。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城市正在大規模地擴展。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大自然在縮小,甚至在慢慢消失。野草花樹、溪流湖泊、曠野峻岭……這些自然的景象,似乎都已退到陌生的地方,和現代人的生活距離越來越遙遠。然而,我們必須認定一個不會變更的事實:大自然依然存在,而且永遠不會消失。人類無法改變她,無法躲避她,更無法消滅她,她永遠在我們的身邊,默默地注視我們、安撫我們、陪伴我們、哺養我們。從前,我們曾經喊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這樣的口號,有人認為人類可以主宰自然,可以對自然頤指氣使,按自己的需求改變自然的形態。這樣做的結果,必定是失去安寧和美,並終將受到懲罰。
對大自然,我們應該懷抱敬畏和感恩之心,大自然坦陳在天地之間,是我們視野中美的盛宴,而隨風飄漾的天籟之聲,是最動聽的音樂。能親近大自然,欣賞大自然,聆聽大自然,是人類的幸福。這套書中的文字,可以讓讀者品味這種幸福。
記得普里什文曾經說過,如果熱愛自然,即便是面對一片風中落葉,也能寫出一首長詩。在這套書中,到處可以感受到這樣的詩意。請讀一讀從書中隨手摘錄的文字吧:
“我以為是微風過處,一張老樹葉抖動了一下,卻原來是第一隻蝴蝶飛出來了;我以為是自己眼冒金星,卻原來是第一朵花兒開放了。”
“我喜歡在祥和的月圓之夜走出家門,凝視著皎潔的月色,還有被月光洗滌過的雪地。空氣中像是藏著團火,寒冷卻溫暖著我。”
“只要我還活著,我就要傾聽風兒、鳥兒和瀑布的歌唱,就要讀懂岩石、洪水、風暴和山崩的語言。我要和原野、冰川交朋友,盡我所能貼近大自然的心……”
讓我們追隨這些優美的文字,去貼近大自然的心。在閱讀這些文字的同時,讀者也會由衷地生出願望:邁出家門,走向遼闊的原野、山林、江海,以自由的身心,去擁抱大自然,傾聽真正的天籟之聲。
2013年9月17日於四步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