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白雀寺鄉原修有一寺廟,取名
白闕寺。後將“闕”字演變為“雀”故名 白雀寺。轄境解放前屬青白石鄉一、七保;解放後屬城關區,於1949年12月在轄境內建立青白石鄉、白雀寺鄉。1953年改屬新建的白雀寺區;1956年將青白石鄉併入白雀寺鄉;同年,將
寧強縣中壩子鄉劃入
略陽縣境;1958年公社化後,為白雀寺大公社下屬的兩個管理區;1961年建立白雀寺人民公社和中壩子人民公社;1984年改建成立白雀寺鄉和中壩子鄉;2002年撤銷中壩子鄉,將其轄境併入白雀寺鄉。
白雀寺鄉地理概況
白雀寺鄉地處塔坡寺山西南坡,嘉陵江由北向南穿鄉而過,中壩子河由東向西注入
嘉陵江,由此,將全鄉分為3塊。境內屬溝坡褶皺的陡山區,山體為中山變質岩,江西岸多黃沙土覆蓋,江東岸油頁沙土覆蓋,土層瘠薄。海拔680米-1300米,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林業資源較為豐富,優勢樹種以櫟類、杜仲、楊類為主。
白雀寺鄉行政區域圖自然資源
全鄉有耕地23251畝,天然林77600畝,退耕還林198320畝,糧食總量2753噸。主產玉米、小麥、蕎麥、豆類,土產有核桃、木耳、天麻、蠶桑等。鄉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有鐵、金、玉石礦等礦種。
基礎設施
寶成鐵路在鄉境內建有
王家沱車站,略樂路、郭青路、樂中路貫穿全境,交通極為便利。鄉政府駐地位於白雀寺村。政府內設機構有財政所、農經站、農技站、扶貧辦、林業站、廣播站、鄉企辦,駐鄉站所有派出所、衛生院、獸醫站、中心國小、供銷社、供電所等。
經濟發展
近年來,該鄉堅持以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為總攬,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狠抓基礎設施建設,鄉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以中藥材、蠶桑、食用菌、乾果、養殖為主的增收項目,已占全鄉農業產值的60%以上。以陝西興州建築安裝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的鄉鎮企業,已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08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2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