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香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具有寒熱並用,行氣消滯之功效。主治腸胃氣虛,暴傷乳哺、冷熱相雜、瀉痢赤白,里急後重、腹痛扭撮、晝夜頻並、乳食減少。
基本介紹
- 名稱:白附子香連丸《小兒藥證直訣》
-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 組成:黃連、木香、白附子
- 功用:寒熱並用,行氣消滯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組成
黃連、木香各一分(各0.3g),白附子(大者)二個。
用法用量
上為末,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或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食前清米飲送下,日、夜各服四五次。
功用
寒熱並用,行氣消滯。
主治
腸胃氣虛,暴傷乳哺、冷熱相雜、瀉痢赤白,里急後重、腹痛扭撮、晝夜頻並、乳食減少。
方義
病因脾胃氣虛,冷熱相雜,瀉痢赤白,故方亦寒熱並用。黃連清熱,白附子祛寒,木香理氣,為寒熱夾雜之痢之定法。
加減化裁
本方香連與白附子並用,善治痢疾之屬於冷熱相雜,氣滯腹痛之證。古制香連丸(《兵部手集方》)以黃連苦降清熱,木香芳烈以行滯,主治濕熱痢疾,膿血相兼,腹痛,里急後重等症,錢氏十分注重方隨證變的用方法度。如治小兒腹痛泄瀉,以古制香連丸為基礎方,加豆蔻溫澀止瀉,名豆蔻香連丸,寒熱並投,通澀兼施,適宜於里熱氣滯並久利滑脫之證;加訶子苦溫澀腸,名小香連丸,取訶子苦溫燥烈,宜於寒濕瀉下;加白附子祛寒,名白附子香連丸,治寒熱夾雜之瀉痢;加豆蔻、訶子、沒石子,名沒石子丸,其收澀之力更強,適用於滑脫久瀉之證。各方均治小兒腹痛瀉泄,但其寒熱通澀之性有別,適應證也各有不同,把純治熱痢之方變成散中有收,攻補兼施,寒熱並用之方,又可見其構思之巧妙,用藥之靈活,調度之精細。
重要文獻摘要
《錢乙劉昉醫學全書》:“白附子香連丸治腸胃氣虛,暴傷乳哺,冷熱相雜,瀉痢赤白,里急後重,腹痛扭撮,晝夜頻並,乳食減少。黃連、木香各一分,白附子(大)二個。上為末,粟米飯丸,綠豆大或黍米大,或服十丸至二、三十丸,食前,清米飲下。日夜各四五服。”
各家論述
張山雷:此治滯下之主藥。證是冷熱相雜,積滯不行,故藥亦寒溫並用,而以木香宣通氣分,滯下之方藥最多,然用意皆不過如此,今人每以炮姜、黃連同進,再加氣分之藥,治腹痛積滯者極效,亦此旨也。(《小兒藥證直訣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