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醬彩】瓷器釉彩品種之一。又稱“白釉醬花”。其繪製、裝燒方法與白釉釉下黑彩相同,因彩釉過薄,或燒成溫度不同,成為醬白相襯的效果。觀台窯從創燒之始就將白釉醬彩作為一種主要裝飾,在第二期,已成為最多的裝飾方法。...
白釉醬彩花果紋盤是明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5厘米 口徑25.8厘米 白釉醬彩是明宣德時期的創新品種,採用雕填工藝技法,在澀胎上雕刻花紋,施釉後在高溫下燒制,再填醬彩入爐低溫烘烤而成。
白地刻填醬彩 【白地刻填醬彩】釉下彩瓷品種之一。也稱“白釉醬花”。是在胎坯上刻出花紋,刻花處填以醬彩,通體施透明釉,入窯一次高溫燒成。1986年景德鎮御器廠遺址出土有永樂朝白地刻填醬彩瓷標本。
吉州窯白釉醬彩纏枝蔓草紋罐是南宋(1127-1279)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8厘米,口徑7.5厘米,底徑3.5厘米 唇口外卷,束頸,溜肩,腹微鼓,圈足。口部及器里、肩部、圈足為醬彩,其間分別繪回紋、...
白地醬彩花果紋盤是明宣德的一件瓷器。盤撇口,弧壁,圈足。通體白地醬彩裝飾。內底飾折枝花紋,內壁飾折枝花果紋,外壁飾纏枝花紋。所有的圖案均先暗刻線條。內底、口沿及足牆上均繪有醬彩弦線。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
景德鎮窯青白釉點醬彩三聯果形盒由三個相聯而又各自獨立的瓜形小盒組成,子母口,斜腹,平底。三小盒蓋上各置一瓜鈕,並飾有幾片段預告卉,加點醬彩。葉脤細緻清晰,瓜體造型構思靈巧,雕刻細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此器造型小巧精美...
白釉褐彩牡丹紋盒是金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文物特徵 通高2.7、口徑10.2厘米。淺拱形蓋,頂部平緩,盒身子口,壁微外撇,淺隱圈足。淺赭黃色胎,胎質稍粗。施釉及化妝土至近足處。釉色白中泛黃,釉層較亮。
宋代,白釉褐彩瓷罐,2001年10日林州市東方紅機械廠東邊出土。白釉褐彩瓷罐,高10.0厘米,口徑7.0厘米,腹徑11.0厘米,底徑6.5厘米。白釉褐彩罐:直口,豐肩,鼓腹下收,圈足。灰白胎,施白釉,肩部飾數道醬彩弦紋,腹部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