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邊疣鱗苔,拉丁名為Cololejeunea inflata Steph.,是苔蘚植物門苔綱的一種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邊疣鱗苔
- 拉丁學名:Cololejeunea inflata Steph
- 界:植物界
- 門:苔蘚植物門
- 綱:苔綱
- 種:白邊疣鱗苔
- 分布區域:白邊疣鱗苔產於屏邊、河口、西雙版納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採收和儲藏,
形態特徵
它的植物體小,長僅6毫米,帶葉寬0.9—1.5毫米,灰綠色。莖粗64—80微米,不規則稀疏分枝。葉密集覆瓦狀排列,卵形,長0.6—0.75毫米,寬0.45—0.55毫米,頂端圓,邊緣全緣,具1—4列大型的透明細胞,透明細胞4—10×10—18微米,葉中部細胞4—10×8—20微米,三角體不明顯,細胞壁薄,中部球狀加厚缺。油胞2—4列,每列4—6個,每個40—84×12—30微米。葉細胞背面具單個細疣。腹瓣卵形,長約為背瓣的1/2.5,頂端具二齒,中齒2個細胞,直立,角齒3—4個細胞長,透明疣位於中齒基部的內表面。附體單細胞,22—32×9—10微米。
生長環境
生長於林下葉面上。
分布範圍
白邊疣鱗苔產於屏邊、河口、西雙版納。分布於西藏、安徽、福建、台灣、浙江、廣東、海南、江西。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喀里多尼亞也有。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