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精華二十四史:北史1

龐大的“家傳”不僅是《北史》為省文而採取的編寫方式,更是對北朝大族發展狀況的反映。在北魏孝文帝之前,北方大族都憑藉在地方的影響力,在地方政治、社會、文化方面施加作用;孝文帝“定姓族”之後,大族的地位得以鞏固,同時大族與國家之間的聯繫也更為緊密,其勢力自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北史》在對傳世史書的改寫方面有典範性作用。其所開創的對傳世史書進行刪削後補入正史所未錄之內容的做法,上承《漢書》對《史記》中有關西漢歷史的記錄進行抄錄與改寫之法,下啟北宋歐陽修、宋祁在《舊唐書》的基礎上修撰《新唐書》達到“文省而事增”效果的前驅。單就這一點而言,對中國古代史學的發展十分有意義。 本冊為《白話精華二十四史》之《北史》的第[一]冊。 《北史》由張傳璽等主持主編。

基本介紹

  • 書名:白話精華二十四史:北史1
  • 出版社:現代教育出版社
  • 頁數:286頁
  • ISBN:9787510603938, 7510603935
  • 作者:魏收 李百藥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一部《二十四史》涵蓋了中國古代清以前的全部歷史,是中國古籍中最有價值的圖書,讀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來;用之,可以經緯天地,縱橫捭闔;藏之,可以使你的家庭書香有繼,蓬蓽增輝。但二十四史對於現代人來說,又有著不可迴避的問題:一是讀不懂,二是讀不完,三是買不起。張傳璽教授主持主編的《白話精華二十四史》上述問題,逐一得到了解決。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衰;以人為鑑,可明得失;以史為鑑,可知興替。”讓我們從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悠悠歷史之中,去尋找歷史發展的規律與智慧,讓你學會不僅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還可以洞悉社會歷史的發展。它會讓你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冊為《白話精華二十四史》之《北史》的第[一]冊。

作者簡介

作者:(北齊)魏收、(唐)李百藥 編者:張傳璽 譯者:張耐冬

圖書目錄

魏書
魏書卷一 帝紀第一
序紀
魏書卷二 帝紀第二
太祖紀
魏書卷四上 帝紀第四上
世祖紀上
魏書卷四下 帝紀第四下
世祖紀下
魏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燕鳳
許謙
張袞
崔玄伯
鄧淵
魏書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
高湖
封懿
魏書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李順
魏書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刁雍
魏書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
游雅
高閭
魏書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
游明根
劉芳
魏書卷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
韓麒麟
程駿
魏書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李彪
高道悅
魏書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郭祚
張彝
魏書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奚康生
楊大眼
崔延伯
魏書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
李琰之
祖瑩
常景
魏書卷一百一十 志第十五
食貨志
魏書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十九
官氏志
魏書卷一百一十四 志第二十
釋老志
北齊書
北齊書卷四 帝紀第四
文宣
北齊書卷五 帝紀第五
廢帝
北齊書卷六 帝紀第六
孝昭
北齊書卷十五 列傳第七
竇泰
尉景
婁昭
厙狄乾
韓軌
潘樂
北齊書卷十六 列傳第八
段榮
子韶
孝言
北齊書卷十八 列傳第十
孫騰
高隆之
司馬子如
北齊書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
斛律羌舉
堯雄
慕容紹宗
北齊書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三
高乾
弟慎

封隆之
北齊書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李元忠
盧文偉
北齊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孫搴
陳元康
杜弼
北齊書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李渾
弟繪
鄭述祖
北齊書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崔暹
高德政
崔昂
北齊書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三
王昕
弟唏
北齊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楊情
北齊書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
邢邵
北齊書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
辛術
元文遙
趙彥深
北齊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埏
北齊書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二
馮子琮
唐邕
白建
北齊書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九
酷吏
宋游道
北齊書卷五十 列傳第四十二
恩幸
和士開
穆提婆
高阿那肱
韓鳳

文摘

獻帝拓跋鄰
獻皇帝托跋鄰立。他在位時,據說有神仙進言說:“此地荒僻,不能
建都立國,應該再行遷徙。”獻皇帝此時已經衰老,便將皇位傳給其子。
聖武帝拓跋詰汾
聖武皇帝托跋詰汾。其父獻帝傳位給他,命他南遷,但一路有高山深
谷阻礙,遷徙十分艱難,聖武帝便想停止南遷。後來得遇奇緣,一年多後
終於遷徙到匈奴故地。遷徙的政策因為多在宣、獻二帝時制定,所以國人
將他們都稱為“推寅”,就是“鑽研”之意。據說聖武帝與天女相逢,生
下神元皇帝。因為這段奇異的經歷,所以當時的人曾經有個說法:“詰汾
妻家不可尋,力微皇帝無外家。”
神元帝拓跋力微文帝拓跋沙漠汗
始祖神元皇帝托跋力微,生來睿智英武。神元帝元年為庚子年,此前
,西部(鮮卑)進犯,拓跋部組織離散,神元帝依附於沒鹿回部大人竇賓。
他有英雄氣概,旁人不能揣測他的想法。後來他和竇賓攻打西部(鮮卑),
兵敗後竇賓失去座馬徒步逃亡,神元帝派人把自己的坐騎給了竇賓。竇賓
逃脫後命其部屬尋找贈馬之人,打算加以重賞,神元帝沒有聲張,很久以
後竇賓才知道是神元帝救了自己,十分驚詫,打算將其一半的領地分給神
元帝管轄,神元帝拒不接受,竇賓便將其愛女嫁給神元帝。竇賓還想再報
答神元帝的恩情,一再向神元帝打聽他想要得到什麼。神元帝提出想率領
其部族北遷到長川作為居所,竇賓接受了他的請求。遷徙之後的十多年中
,神元帝以德服眾,那些離散的族人紛紛前去歸附。
二十九年,竇賓臨終前告誡他的兩個兒子,讓他們恭敬地侍奉神元帝
。可是他的兒子沒有聽從他的遺言,私下裡計畫對神元帝發動戰爭。神元
帝將他們召至自己的地盤,並殺掉了他們,將他們的部眾全部納入自己的
治下,各部大人都誠心歸服神元帝,神元帝的實力大增,擁有二十萬騎兵

三十九年,神元帝率領部眾遷徙到定襄郡的盛樂。夏四月,祭祀天帝
,各部首領都來參與祭祀,只有白部大人持觀望態度而未去,神元帝便出
兵討伐白部,將該部大人斬殺。此舉令各部受到震懾,無不畏懼神元帝的
權威。神元帝而後對各大人說:“我考量前代匈奴、蹋頓之流,貪求錢財
之利,對邊境百姓進行劫掠,雖然是有一些收穫,但與出兵侵擾中原造成
的死傷相比卻是得不償失,而且還為自己樹立了仇敵,又使百姓遭受困苦
,那絕對不是遊牧部族的長久之計。”因此神元帝與曹魏交好。
四十二年,神元帝派其子文帝到曹魏,考察內地的風俗。這是曹魏景
元二年發生的事。
文皇帝托跋沙漠汗,以拓跋部太子的身份在洛陽居留,是曹魏的外賓
中身份最顯赫的。(他在曹魏期間,)曹魏與拓跋部經常互派使者訪問對方
,邊境的互市也經常舉行。曹魏每年贈給拓跋部的黃金以及各類布帛絲織
品都數以萬計。神元帝篤信在與鄰國交往中應該開誠布公,不能因為一時
的利益而改變與鄰國相互依存的關係,用寬厚、仁恕、真誠之心與周邊各
部交往,遠近之人對他都十分景仰而來歸附。曹魏江山禪讓給西晉之後,
拓跋部與中原友好的關係依然密切。神元帝年事已高,文帝便以父親老邁
為緣由請求回到家鄉,晉武帝安排儀式為他送行,並派人護送他回國。
四十八年,文帝從西晉回到拓跋部。
五十六年,文帝再次去西晉;同年冬天回國。西晉贈送給他錦、廚、
繒、彩、綿、絹等各類絲織品,數量十分豐厚,運輸這些物品的牛車達到
了一百輛。文帝行至并州,西晉的征北將軍衛瓘因文帝傑出卓異,擔心他
成為西晉的後患,就秘密向晉武帝奏報,要求將文帝扣留在朝中,不讓他
回國。晉武帝不願做失信之事,沒有批准衛瓘的提議。衛瓘又請求用錢財
和錦緞賄賂拓跋部中的大人們,讓他們和文帝之間產生嫌隙,進而互相爭
斗,兩敗俱傷,晉武帝採納了他的建議,讓文帝留在中原。而後拓跋部的
主政者和其他部的大人都接受了衛瑾的賄賂。P2-3

序言

《魏書》、《北齊書》、《周書》和《北史》因為分別以北朝時期的
北魏、東魏北齊和西魏北周為主要記載對象,因而被合稱為“北朝四史”

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因頭緒紛繁而不易把握,更因此時處於南北分裂
、對峙狀態而容易各執一詞,使真相湮沒在雙方的筆墨官司之中。在這兩
個方面,北朝四史既為我們勾勒出了北朝歷史發展的大致脈絡,又為我們
留下了南北朝在歷史記錄上歧異的明顯記錄。
北朝四史卷帙浩繁,行文中常引經據典,對今日一般讀者而言頗有距
離。因此我們從中選取了部分重要內容譯為白話,希望能藉此讓廣大讀者
接近元典,並產生對這些史籍的閱讀興趣。
以下對這四部史書的基本情況做一簡要介紹:
一、《魏書》
《魏書》問世於北齊時期,共130卷(含子卷,如不含子卷則為114卷)
,其中本紀12卷、列傳98卷、志20卷。主要記載了自拓跋氏先祖至北魏分
裂前後的歷史,並對東晉以來與拓跋氏政權共存的南北政權歷史進行了簡
述。
此書從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正式開始修撰,至天保五年
(554)初次修成。因為議論紛紛,並未馬上頒行於全國,而是在北齊孝昭帝
、武成帝時期進行改寫,今日我們所見之本就是成於武成帝高湛時期的修
改本。
在《魏書》問世之前,北魏政權就先後在太祖道武帝拓跋珪、世祖太
武帝拓跋燾在位期間,分別委任鄧淵、崔浩等人編纂北魏早期的歷史,但
這兩部史書都是編年體。後來李彪負責國史編纂,才將編年體改為紀傳形
式,再後來邢巒、崔鴻、王遵業等人又對孝文帝至孝明帝時期的起居注進
行了編寫。因此,《魏書》是在這些北魏國史的基礎上刪削編纂而成。
《魏書》的主要編寫者為魏收。根據《北史·魏收傳》的記載,雖然
當時還有房延祜、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輔助他一起從事這
項工作,但“房延裙、辛元植、眭仲讓雖夙涉朝位,並非史才;刁柔、裴
昂之以儒業見知,全不堪編緝;高孝乾以左道求進”,所以修史工作還是
落在了魏收一人身上。
魏收字伯起,出生於北魏世宗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卒於北齊後主武
平三年(572)。他是東魏北齊時代著名的文人,在北魏節閔帝(後廢帝)時期
開始兼任國史修撰之職,接觸到北魏的圖籍檔案,這也為他日後修撰《魏
書》打下了基礎。
魏收修《魏書》,歷時四年就完成了第一稿,但質量較高,這與他此
前的準備是不無關係的。他長期擔任國史修撰工作,對材料非常熟悉,因
此在高洋建立北齊王朝後不久,就表達了“臣願得直筆東觀,早出魏書”
的志願。
《魏書》的長處與特色主要有四:
一為取材真實可信。20世紀30年代,周一良先生就發表了《魏收之史
學》,對《魏書》的取材真實性給予了肯定。而近年田餘慶先生研究拓跋
鮮卑早期歷史時,也認為《魏書·序紀》的記載十分準確(見《拓跋史探·
前言》)。記載真實可信,對《魏書》而言意義重大,在問世之後,這部歷
史著作就被強加以“穢史”的惡名,用實證研究論證其記載的真實,是還
它以清白的最好方式;而證明了記載的真實,《魏書》對了解北魏歷史的
重要性也自不待言。
二為體例上的自覺創新與改造。《魏書》沒有拘泥於《史記》、《漢
書》定下的傳統,在寫作過程中,魏收能夠做到因時而變,創立一些對反
映北魏歷史有利的體例,或是對原有體例進行改造。例如,為了反映北魏
時期道教和佛教對於上層政治和社會風氣的影響,他就專為這兩教設立一
篇《釋老志》;再如,拓跋鮮卑原來治下諸氏族在北魏從民族政權發展成
為中原正統政權過程中的發展情況,與官制一樣都能反映出北魏政權“中
原化”(或稱之為“漢化”“封建化”)的特色,他將這二者合編為《官氏
志》,就如班固在《漢書》中將“禮”“樂”合為一志那樣。除了創新之
外,魏收針對北朝時期大家族成為左右朝廷和地方政治、社會與文化的重
要力量這一現實,改變了列傳的寫法,記傳主時,將其父祖、兄弟、子孫
也一併載人,使家族源流與家族概況得以直觀地表現出來。
三為規範史書寫作。《魏書》之前的史書,由於種種原因,一直陳陳
相因,雖然體例創新屢見,但對傳統中不合理之處則少有變革。比如,《
史記》做《天官書》,因其為通史而無礙,但《漢書》中設《天文志》,
則將西漢以前就存在的星空情況也記於其中;至於《外戚傳》多記后妃之
事,更是顯而易見的弊病。針對《天文志》的這一問題,魏收主動效仿《
宋書》、《南齊書》中《天文志》的寫法,只記史書所載時期的天文現象
,而星空介紹、分野情況則完全省略;針對《外戚傳》兼記后妃的陳習,
魏收在《魏書》的《外戚傳》中只記外戚家族中有政治表現的男性。這種
將史書寫作推向規範化的做法,也為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中針對史書寫
作提出全面的規範性要求打下了基礎。
四為以北魏為中心,對當時中國境內的所有政權進行記載。《魏書》
中,對於與拓跋鮮卑早期政權並立的十六國政權、北魏建立後的南朝、柔
然等政權都有記載,儘管為了正統的原因,以“僭”、“私署”或“島夷
”名之(當時又有哪個政權沒有這種做法呢?),但全局之觀念足可稱道。
此做法,上承陳壽《三國志》,下啟唐修《晉書》與歐陽修《新五代史》
,從史學上對“大一統”進行了表現。
當然,《魏書》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記載北魏分裂後的歷史,以東
魏為正統,對西魏歷史一筆抹殺;列傳中突出家族世系,使傳記成為“家
傳”等等。後來隋朝魏澹、唐代張太素都重寫北魏歷史,但終究未能流傳
,可見《魏書》自有其特殊價值。李延壽在做《北史》時,北魏部分也以
《魏書》為底本,也是對《魏書》的肯定。
二、《北齊書》與《周書》
《北齊書》與《周書》都是唐代貞觀年間所修,這兩部史書與《梁書
》、《陳書》、《隋書》在唐初合稱“五代史”。
唐高祖李淵武德五年(622),開始修北魏、齊、周、梁、陳、隋六代史
書,但沒有下文。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三年(629),修撰“近代史”的工作重
新被提起,這次明確提出修梁、陳、齊、周、隋“五代史”,到貞觀十年
(637)全部完成,其中就包括《北齊書》與《周書》。
《北齊書》共50卷,其中本紀8卷、列傳42卷,記載了東魏j匕齊時期
的歷史。作者李百藥,其父李德林先在北齊為官,齊亡後人周,至隋任內
史令。李德林在北齊時就擔任修國史的工作,在隋朝也繼續修北齊史。因
此,李百藥修《北齊書》,可以說是像司馬遷、班固一樣繼承父親未競之
業,因而在“五代史”中較為優秀。
《周書》共50卷,其中本紀8卷、列傳42卷,記載了西魏北周時期的歷
史。周書是成於眾人之手的一部史書,主要編寫者為令狐德棻。
相比較而言,在史料的翔實程度和反映時代性的語言方面,《北齊書
》優於《周書》。《周書》也在編寫體例上有所嘗試,由於“五代史”都
只有紀傳而無志,因而一些北周時代的重要制度都散入列傳之中,《趙貴
獨孤信傳》記載了府兵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基本建制,《盧辯傳》記載了
六官制,但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故而被後來的批評者所嘲笑。另,《周書
》行文力求古雅,因而在反映時代風貌上有失真實,也是為人所詬病之處

宋代以後,《北齊書》和《周書》在流傳過程中殘缺現象嚴重,後人
不得不以《北史》相關內容補人其中,才得以成為今日之面貌。
三、《北史》
《北史》問世於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共100卷,其中本紀12卷、列
傳88卷。《北史》以北朝和隋朝為記載對象,主要藍本為《魏書》、《北
齊書》、《周書》和《隋書》,併兼采其他史料。
《北史》與《南史》都出自李延壽之手,而做這兩部史書的原因,是
其父李大師不滿於南北朝對峙時期互相攻擊、詆毀之辭,想要做一部混一
南北的史書,可惜書未成而去世,因此,李延壽繼承了其父遺志,繼續這
項工作。李延壽在貞觀年間曾經參與編寫了《晉書》、“五代史志”(即後
來的《隋書》各志),得以窺見一些外間難得一見的珍貴史料,這對他編寫
《南史》和《北史》是極大的幫助。
較之其父的計畫,李延壽寫成的《南史》和《北史》有兩方面的改變
:一是將李大師的編年體改為紀傳體,二是將原來的計畫一分為二,南北
各為一書。
《北史》在編寫上有一些特點:一是對《魏書》、《北齊書》和《周
書》進行剪裁刪削,刪去了其中大量的文章以縮減篇幅,同時對同一性質
的類傳進行合併,如《儒林傳》、《酷吏傳》、《恩幸傳》等;二是在省
文的基礎上補人一些這三部書沒有的內容,即“雜史”中的記載;三是將
分散於三部書中的同一家族人物傳記合併,形成龐大的“家傳”。
龐大的“家傳”不僅是《北史》為省文而採取的編寫方式,更是對北
朝大族發展狀況的反映。在北魏孝文帝之前,北方大族都憑藉在地方的影
響力,在地方政治、社會、文化方面施加作用;孝文帝“定姓族”之後,
大族的地位得以鞏固,同時大族與國家之間的聯繫也更為緊密,其勢力自
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魏收做《魏書》初成,之所以引起朝野震動,就
是因為很多大族子弟發現自己的父祖沒能在史書中占據一席之地,或是雖
被寫入史書,但沒有得到重點描寫甚至受到批評,因而他們稱《魏書》為
“穢史”,可見家族觀念在此時的重要性。
在南北朝後期,大族的發展並不平衡。南朝後期,大族逐漸失去了對
政權的控制,只是憑藉家族名望和長期積累的影響力而繼續能在社會上立
足:北朝後期的大族,則靠著孝文帝時期為氏族劃定的等第依舊享有政治
上的特權,無論政權如何變化,入仕為官者與此前沒有太大差別。因此,
李延壽做《北史》,自然要對這一時代特色進行充分的表現。這樣寫的好
處,就是對某一個家族自身的發展脈絡呈現得十分清晰;壞處,自然就是
將《魏書》中原本不是很過分的家族性傳記寫成了家譜形式,同一家族之
人,前後相差幾百年,也盡數收於一傳,造成了一大批“生無令聞,死無
異跡”(《史通·列傳》)之人廁身於史冊的現象。所以,煩冗的家傳即是
《北史》的特色,也是《北史》最令後人反感之處。
《北史》在對傳世史書的改寫方面有典範性作用。其所開創的對傳世
史書進行刪削後補入正史所未錄之內容的做法,上承《漢書》對《史記》
中有關西漢歷史的記錄進行抄錄與改寫之法,下啟北宋歐陽修、宋祁在《
舊唐書》的基礎上修撰《新唐書》達到“文省而事增”效果的前驅。單就
這一點而言,對中國古代史學的發展十分有意義。
《北史》還有一個很有價值之處,就是可以與《魏書》、《北齊書》
與《周書》互相對照,在這三部史書流傳過程中出現內容散失時可以用來
補全。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這三部史書,闕漏的各篇正是用《北史》的內
容補入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