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文學與心理的改革》是傅斯年所著作品,出自於《傅斯年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話文學與心理的改革
- 作者:傅斯年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傅斯年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自從去年秋天,我心裡有一種懷疑,覺得這白話文學的主義,不久定要風行。然而這白話文學主義的真價值,或者為著速效弄糟了——這真可慮的很。凡是一種新主義、新事業,在西洋人手裡,勝利未必很快,成功卻不是糊裡糊塗;一到中國人手裡,總是登時結個不熟的果子,登時落了。所以這白話文學發展得越快,我越替他的前途耽心。這不是我一人的私慮,別人也有如此想的。《每周評論》的第十一號里,有仲密先生的一篇《思想革命》,我看了很受點感動,覺得他所說的都是我心裡的話。現在把他抄在下面:
近年來文學革命的運動漸見功效……頗有人認為正當……白話在社會上的勢力日見盛大,這是很可樂觀的事。但我想文學這事,務本合文字與思想兩者而成。表現思想的文字不良,固然足以阻礙文學[字]的發達;若思想本質不良,徒有文字,也有什麼用處呢?我們反對古文,大半原為他晦澀難解,養成國民籠統的心思,使得表現力與理解力都不發達;但別一方面,實又因為他內中的思想荒謬,於人有害的緣故。這宗儒道合成的不自然的思想,寄寓在古文中間,幾千年來,根深蒂固,沒有經過廓清,所以這荒謬的思想,與晦澀的古文,幾乎容合為一,不能分離。我們隨手翻開古文一看,大抵總有一種荒謬思想出現。便是現代的人做一篇古文,既然免不了用幾個古典熟語,那種荒謬思想已經滲透了文字裡面去了,自然也隨著出現。……如今廢去古文,將這表現荒謬思想的專用器具撤去,也是一種有效的辦法。但他們心裡的思想恐怕終於不能一時變過,將來老癮發時,仍舊胡說亂道的寫了出來,不過從前是用古文,此刻用了白話罷了。話雖容易懂了,思想卻仍然荒謬,仍然有害。
……中國人如不真是革面洗心的改悔,將舊有的荒謬思想棄去,無論用古文或白話文,都說不出好東西來。就是改學了德文或世界語,也未嘗不可以拿來做黑幕,講忠孝節烈,發表他們的荒謬思想……從前的荒謬思想尚是寄寓在晦澀的古文中間,看了,中毒的人還是少數,若變成白話,便通行更廣,流毒無窮了。所以我說,文學革命上,文學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卻比第一步更為重要。我們不可對於文字一方面過於樂觀了,閒卻了這一面的重大問題。【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傅斯年是中國近代著名學者和公共知識分子。在民國時期的知識界、思想界,他是中國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科學化”的大力推動者,是中國文化“西化”傾向的代言人,是社會民主主義的提倡者。他雖沒有鴻篇巨製的理論著述,但留下的數量不多的文章所表現的堅定立場和明確取向,足以使其成為某種思想選擇的代表,從而進入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視野。本卷選錄文字依內容分為:卷一為五四時期的代表作,卷二為史學思想與史學方法的論述,卷三為三四十年代的時評政論,卷四為教育方面的文字。大體反映了傅斯年在各方面的思想。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1913—1919年在北京大學預科、本科學習。北大畢業後,赴英、德留學七載。1926年底回國,1927年任中山大學文科主任及歷史、中文兩系主任。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後,創辦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該所所長達二十三年之久。1930年代在北大兼任教授。抗戰時期,先後擔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中研院總幹事、西南聯大校務委員等職,並同時出任第一至四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炮轟孔祥熙、宋子文,震撼朝野,有“傅大炮”之譽。抗戰勝利後,出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主持繁重的北大復員工作。1948年底被任命為台灣大學校長,最終“歸骨于田橫之島”。編者簡介歐陽哲生,1962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現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赴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等處訪學。主要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闡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嚴複評傳》、《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等。編有《胡適文集》(12冊)等多種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