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帛書周易

白話帛書周易

《白話帛書周易》是1995年1月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球柏。

基本介紹

  • 書名:白話帛書周易
  • 作者:鄧球柏
  • ISBN:9787805205540
  • 頁數:346
  • 定價:11.3元
  • 出版社:嶽麓書社
  • 出版時間:1995-1
  • 裝幀:硬精裝
  • 開本: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戚 文,前 言,

內容簡介

墓兩千一百餘年之久的《帛書周易》被發掘出土。斯蓋為秦漢易學大師、長沙馬王堆漢墓設計師,及兩千年來的術士高人、風水先生所不逆料者也。《帛書周易》函《帛書易經》、《帛書易傳》、《帛書易傳佚書》。《帛書易經》由六十四幅卦圖、六十四個卦名、四百五十條卦爻辭組成。亦被稱作《六十四卦》。《帛書易傳》指《帛書系降傳》。《帛書易傳佚書》包括《二三子問》、《易之義》、《要》、《繆和》、《昭力》等五篇佚書。《帛書周易》共書寫在兩幅寬帛上面。《帛書易經》與《帛書易傳佚書》的《二三子問》合抄在一幅寬帛上面,共一百二十九行,前後各有一行空白。

作者簡介

鄧球柏,男,湖南人,1953年生,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博導,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易學專家。1987年入選《中國青年科學專家傳》、1988年入選《中國高校編審名錄》、1993年入選《中國100所高校教授概覽》、1993年入選《世界名人大辭典》、《世界文化名人大辭典》、《世界大成功者辭典》。

戚 文


《易經》,上古時代一部占筮記錄,在中華大地風靡了幾千年。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凡夫走卒, 以至許多文化素養甚高的學士賢人都在研究它、玩味它。各種論《易》的著作汗牛充棟,不下數千種。 二十世紀,科學文明時代來臨,似乎“汔可小休”矣,但是不,它反而興旺起來,形成了新時
代的“易經熱”。 什麼道理?眾多學問家從各種角度進行了探討,但都講不出一個十分令人信服的理由。一直到
九十年代,湖湘大地來了一位從農家子弟出身的年輕教授鄧球柏,他以天賦的智慧結合一種頑強的學 術尋根精神,對這個難題潛心研究了十幾年,終於感悟到《易經》本質上是炎黃子孫的幸福論,其經 久不衰的魅力在於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人生價值取向,鄧君不否認《易經》是古代卜卦占筮的書,但 它也是“教人追求幸福的一部書,筮卦問吉凶的目的在於藉助神靈指導自己未來的行動,以求避免災 禍,贏得幸福”。鄧君進一步指出:驅使人們去占問吉凶的動機是追求幸福,但真正能使人幸福的不 是神靈,而是體現在《易經》卦爻辭彙中的積善、愛心、毅力、自強、謙虛、真誠等美德,這些美德 在歷史長河中匯合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形成了中華民族成員認識自己、超 越自己、造就自己、造福民族、造福人類的巨大精神財富。它之所以流傳幾千年而不衰,並在近年興 起研究熱潮,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與中華民族長期積澱的人生價值取向符合。
鄧君上述重要認識,是與他這些年來對 1973 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易經》的研究 分不開的。長沙馬王堆帛書的出土,在中國學術界是僅次於晉太康二年(公元 281 年)汲冢出土竹書 的重大事件。汲冢竹書大都亡佚了,這次出土的帛書卻全部整理出來了,其中不僅有《帛書易經》經 傳的原文,還有解釋《易經》的文章好幾篇,這些帛書,對今天的《易經》研究真是太重要了,可惜 由於帛書的文字多用古代字型,冷僻難認,《帛書易經》的六十四卦的排列和辭句,許多地方與現今 通行本也不一樣,這樣就產生了閱讀的困難。鄧君有鑒於此,以自己多年的研究,用白話將這部難懂 的古籍作了今譯今注,這樣就使易學愛好者可以由此途徑登堂入室,我相信鄧君的此項工作,必將受 到學術界與讀者群的歡迎。
學問之道一靠悟性,二靠鑽研。鄧君就是一位既有天賦悟性,又有刻苦鑽研精神的年輕學者, 他過去出版的《周易的智慧》(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年)、《帛書周易校釋》(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 年)都體現了這兩種精神,這部《白話帛書周易》依然是智慧火花與鑽研精神相結合的產物。 在鄧君撰寫此書時,我受《中華易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的委託,赴湖南湘潭大學敦請他審讀
大辭典的全部書稿。鄧君儘管疾病纏身,體力欠佳,還是勉力從命,日以繼夜地拚命工作。《帛書易 經·鍵·九三》:“君子終日鍵鍵,夕泥若,厲,無咎。”(鄧註:鍵鍵:自強不息、進取不已;夕 泥若:早晚一樣;厲:精心勞作;無咎:沒有災難。)這句話多么符合鄧君的實際!鄧君是《易經》 的刻苦鑽研者,又是《易經》的身體力行者。我們祝願他“厲,無咎”。

前 言

高人無先見之明 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
兩千一百年後放異彩; 天地有相銜之德
萬物莫不欲長生而惡死 會心者作《易》以和天人。
癸丑,甲子,地不愛寶,珍藏於長沙馬王堆漢墓兩千一百餘年之久的《帛書周易》被發掘出土。 斯蓋為秦漢易學大師、長沙馬王堆漢墓設計師,及兩千年來的術士高人、風水先生所不逆料者也。
《帛書周易》函《帛書易經》、《帛書易傳》、《帛書易傳佚書》。
《帛書易經》由六十四幅卦圖、六十四個卦名、四百五十條卦爻辭組成。亦被稱作《六十四卦》。
《帛書易傳》指《帛書系降傳》。
《帛書易傳佚書》包括《二三子問》、《易之義》、《要》、《繆和》、《昭力》等五篇佚書。
《帛書周易》共書寫在兩幅寬帛上面。《帛書易經》與《帛書易傳佚書》的《二三子問》合抄 在一幅寬帛上面,共一百二十九行,前後各有一行空白。第一行至第九十三行是《帛書易經》。第九 十四行至一百二十九行是《二三子問》。帛書摺疊的方式是先從卷首向卷尾對摺,然後再連續對摺兩 次,最後上下對摺一次。出土時殘斷的帛書照片共一十六幅,每幅高約二十四厘米,寬約十厘米。六 十四卦每卦單獨起行,卦畫符號標在朱絲欄行格的頂端。
《帛書易傳》(即《帛書繫辭傳》)與《帛書易傳佚書》的《易之義》、《要》、《繆和》、
《昭力》等四篇佚書合寫在另一幅寬帛上面。第一行頂端有長方形墨釘作為篇首的標誌。《帛書繫辭 傳》部分共四十七行,首尾基本完整,約存二千字。《易之義》則從第四十八行開始,這一行頂端也 有長方形墨釘,以“子曰《易》之義”開始,於豪亮先生將《易之義》歸入《帛書繫辭傳》內。韓仲 民先生、張立文先生、張政烺先生等則將其視為佚書。《要》,存十八行半,篇首殘缺,篇末有尾題 “《要》”,並註明字數為:一千六百四十八。《繆和》與《昭力》篇首合一墨釘,篇末各有尾題,
《昭力》篇末註明字數為:六千。韓仲民先生認為應是兩篇合計的字數。
《帛書易經》共四千九百三十四字,與傳世的王(弼)本不同的字為九百五十七個,約占百分 之十九點三九。如:“孚”作“復”,“謙”作“嗛”,“征”作“正”。《帛書易經》與王本《易 經》有三十五個卦名不同。如:“乾”作“鍵”,“坤”作“川”,“否”作“婦”,“離”作“羅”。
《帛書易經》六十四卦,分八宮排列,每宮八卦,按八卦相重的原則排列。八宮之順序為:鍵宮、根 宮、習贛宮、辰宮、川宮、奪宮、羅宮、筭宮。每宮上卦不變,下卦從本宮卦列首開始,以下的次序 為:鍵、川、根、奪、習贛、羅、辰、筭。《帛書易經》六十四卦卦序,僅僅四卦(鍵、恆、筭、中 復)與王本相同。其餘六十卦的卦序都不相同。
《帛書易傳》(即《帛書繫辭傳》)與通行本不僅有大量的文字上的區別,而且缺少一些章節。
《帛書繫辭傳》不分章節,也不分上下篇,共三千三百五十七字。比傳世的韓本《繫辭傳》大約缺少 了一千一百一十四字。韓本《繫辭傳(上)》有二千三百四十字,《繫辭傳(下)》有二千一百三十 一字,總計四千四百七十一字。《帛書繫辭傳》缺韓本《繫辭傳(上)》的第八章“大衍之數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的一百八十九字、第九章首句“子曰知變化之道者, 其知神之所為乎”,以及缺韓本《繫辭傳(下)》的第四章“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幾者動之微, 吉凶之先見者也”、第五章“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以明失得之報”、第七章“《易》之為書 也不可遠??則思過半矣”、第八章“二與四同功而異位??此之謂《易》之道也”等內容。其中韓 本《繫辭傳(下)》所缺章節分別散見於《帛書易傳佚書》的《要》與《易之義》中。
《帛書繫辭傳》保存了許多珍貴資料。如:韓本《繫辭傳》中的“象”字,《帛書繫辭傳》均 作“馬”;“易有太極”作“易有大恆”;“易與天地準”作“易與天地順”,“夫易,開物成務,
冒天下之道”作“夫易,古物定命,樂天下之道”;“顯諸仁,藏諸用”作“聖者仁,壯者勇”;“乾 以易知,坤以簡能”作“鍵以易,川以簡”;“禁民辦非曰義”作”愛民安行曰義”??
《二三子問》書寫為三十六行,總計約二千六百一十九字,分為三十二章。是孔子對《易經》 卦爻辭作出具體詮釋的《易傳》。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用問答的形式討論了龍德與君子、 夫子、大人之德,描述了龍德的特徵、性質、品德以及君子、夫子、大人學習龍德所達到的幾種境界: “黃常”、“不習”。“寢龍勿用”(“大人安失矣而不朝”)、“立正也若遁木,俞高俞畏下”、 “寶德而施教於民”、“廣德而下■民”、“出德教以道民”,共引用《鍵》《川》兩卦五條爻辭。 第五章對用《蹇》卦六二爻辭“王臣蹇蹇,非今之故”進行了詮釋,告誡人們“智(知)難而備之, 則不難矣;見幾而務之,則有功矣”。第六章詮釋《鼎》卦九四爻辭。第七章解釋《鼎》卦尚九爻辭。 認為“明君立正”必定“賢輔弼之”。第八章解釋《?》卦卦辭,認為這條卦辭是講的“聖王之安世” 的方法。認為“聖之正,牛參弗服,馬恆弗駕”、“聖人之立正也,必尊天而敬眾,理順五行,天地 無困,民則不滲,甘露時雨聚(驟)降,剽風苦雨不至,民心相■以壽”。對“錫馬”、“番庶”、 “晝日三接”都作出了全新的解釋。第九章是孔子對《川》卦六四爻辭“聒囊,無咎無譽”的解釋。 第十章是孔子對《鍵》卦九二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的解釋。第十一章是孔子對《鍵》卦九三 爻辭的解釋。告誡“君子務時,時至而動”,“時盡而止”。第十二章是孔子對《鍵》卦九五爻辭的 解釋。第十三章是孔子對《鍵》卦用九爻辭的解釋。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是孔子對《川》 卦初六、六二、六三等三條爻辭的解釋。第十七章缺損較多。第十八章解釋《屯》卦九五爻辭。第十 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是孔子對《同人》卦卦辭、初九爻辭、六三爻辭的解釋。孔子認為“大 德好運”“和同者眾,以濟大事”。第二十二章是孔子對《大有》卦六五爻辭的解釋。第二十三章是 孔子對《嗛》卦卦辭的解釋。第二十四章是孔子對《豫》卦六三爻辭的解釋,提倡“鼓樂而不忘德”。 第二十五章是孔子對《中復》卦九二爻辭的解釋。第二十六章是孔子對《小過》卦六五爻辭的解釋。 第二十七章是孔子對《恆》卦九三爻辭的解釋。第二十八章是孔子對《解》卦尚六爻辭的解釋,孔子 認為“人君高志求賢,賢者在上”。第二十九章是孔子對《根》卦卦辭的解釋。孔子提倡“敬官任事”。 第三十章是孔子對《根》卦六五爻辭的解釋。孔子提倡“塞人之惡,陽人之美”。第三十一章是孔子 對《豐》卦卦辭的解釋。孔子提倡“用賢”而不“害賢”就能日中而盛,就能亨通適宜,並舉“黃帝 四輔,堯立三卿”證成其說。第三十二章是孔子對《未濟》卦卦辭的解釋,認為這條卦辭是講的“始 易而終難”。這是漢代易學大師視為權威的《易傳》,因為是孔子對卦爻辭的具體解釋,故附於《易 經》之後,幾乎享受與《易經》同等的地位。《二三子問》反映了孔子的易學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 的珍貴材料。
《易之義》寫在《繫辭傳》後面,約三千一百餘字,不分章。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將其分為十 二章。第一章是總綱。其文曰:“子曰:《易》之義誰(唯)陰與陽,六畫而成章。曲句焉柔,正直 焉剛。六剛無柔,是謂大陽,此天之義也。天有陰陽,地有柔剛。《鍵》六剛能方。六柔無剛,此地 之義也。天地相■(銜),氣味相取,陰陽流刑,剛柔成章。萬物莫不欲長生而亞(惡)死,會心者 而台(以)作《易》,和之至也。是故《鍵》六剛無柔,義沾上就,天之道也。是故《川》六柔無剛, 義沾下就,地之道也。”全篇論述了“易之義”與“天之義”、“地之義”、“人之義”、“萬物之 義”的關係。指出:天之義,六剛無柔,剛健動發而不息,其吉保功也,無柔害之,不死必亡,重陽 者亡,故火不吉也;地之義,六柔無剛,柔弱沉靜不動,其吉保全也,無剛害之,則窮賤遺亡,重陰 者沉,故水不吉也;人之義分“武將之義”“文臣之義”兩類,武將之義保功而恆死,文臣之義保全 而恆窮,柔而不枉,然後文而能勝,剛而不折,然後武而能安;萬物之義,■剛則不能動,不動則無 功,恆動而弗中則浮,此剛之失也;不柔則不靜,不靜則不安,久靜不動則沉,此柔之失也。乃是一 篇易學符號意義學的哲理文章,是先秦的符號學、意義觀的傑出作品。
《要》,共一千六百四十八字,是孔子晚年學習《周易》的總結。孔子認為學習好《周易》、 懂得《周易》的要領,是“危者安其立(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的根本保證, 所以君子必須“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才能達到“身安而國家可保”的境界。文章記載了孔子晚年學習《周易》的情景、對待《周易》的態度、對待“祝巫卜筮”的態度、對待“損益之道”(即“易道”)的闡發和運用,再現了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易學家、政治家、教育家當年的 精神風貌。“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夫子曰:君子言 以■(矩)方也。前羊(祥)而至者,弗羊(祥)而好也。察其要者,不■其德。”孔子對待《周易》 的態度非常明確。他說:“《易》,我復(覆)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 達乎德,又(有)仁德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於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史 巫之筮,鄉(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 巫同途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後乎?” 這最後三十一個字,充分體現了孔子的幸福觀。孔子強調君子追求幸福、追求吉善的途征是自己的“德 行”“仁義”,而不是”祭祀”“卜筮”。孔子非常注重損益之道,他認為損益之道是《易》之要, 損益之道與君者之事、明君之政結合就是易道。損益之道是以觀得失,明天人之道。他說:“夫損益 之道,不可不審察也,吉凶之原也??損益之道,足以觀天地之變,而君者之事已。是以察於損益之 總者,不可動以憂。故明君不時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與凶,順於天地之道也,此謂易 道。故《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有)地道焉, 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後盡稱 也,故要之以上下;又(有)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勿(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故《易》之為 書也,一類不足以亟之,變以備其請(情)者也,故謂之‘易’;有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盡稱之, 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而《詩》、《書》、《禮》、《樂》不足百篇,難以致之,不問於古法,不可 順以辭令,不可求以志善;能者■(由)一求之,所謂得一而君(群)畢者,此之謂也。損益之道, 足以觀得失矣。”孔子認為,《易》道包函了天道、地道、人道、四時變道、君道等豐富的內容,而 損益之道則是天道、地道、人道、變道、君道的方法論原則。在這裡,孔子不僅涉及到了“名”(稱、 即概念)與實的關係,還涉及到“類”與“變”、“一”與“多”(群,即多)等關係問題。
《繆和》共五千七百餘字,是繆和,呂昌、吳孟、張射、李平等向先生問《易》,討論卦爻辭 和引證歷史故事以解《易》的記錄。如:“繆和問於先生曰:凡生於天下者,無愚知、賢不宵,莫不 願利達顯榮,今《周易》曰:‘困,亨,貞,大人吉,無咎;又(有)言不信。’敢問大人何吉於此 乎?子曰:此■(聖)人之所重言也。曰‘又(有)言不信’。凡天之道,壹陰壹陽,壹短壹長,壹 晦壹明,夫人道則之。”“君人者,有大德於人而不求其報。”“以有能為無能也,以有見為無見也。” “君子處尊卑卑,處貴卑賤。””君子之所以折其身,且夫川者,下之為也??能下人若此,其吉也。” “強剛守以弱,貴顯守以卑。若此,故能君人。”“聖君卑體屈眾以鄰遜,以下其人,能至天下之人 而有之。”“天之道,崇高神明而好下,故萬物歸命焉;地之道,精傳以尚而安卑,故萬物得生焉; 聖君之道,尊嚴睿知而弗以驕人,謙也。”“君人者,以德下其人,人以死力報之。”“古之君子?? 上順天道,下中地理,中合人心。”“君能令臣,是以動則有功,靜則有名。”“大者;求尊顯之名; 細者,欲富厚安幣之實。””比周相譽,以奪君明,此古之亡國敗家之法也。”又如:“張射問先生 曰:自古及今,天下皆貴盛盈,今《周易》曰:‘嗛亨,君子又(有)冬。’敢問君子何亨於此乎? 子曰??天道毀盈而益嗛,地道銷盈而流溓,鬼神害盈而福嗛,人道亞(惡)盈而好嗛。嗛者,一物 而四益者也;盈者,一物而四損者也。”
《昭力》共九百三十字左右,寫在《繆和》後面。如謂:“君之自大而亡國??君以驕人為德。 則失。”“國之興,必在君之不知(自)大也。”都是至理名言。
《帛書周易》出土二十一年來,廣為海內外學者所矚目。張政烺先生、高亨先生、嚴靈峰先生、 李學勤先生、張立文先生、黃沛榮先生、韓仲民先生、於豪亮先生等率先為《帛書周易》的整理研究 做了大量的工作。韓仲民先生、於豪亮先生為《帛書周易》的整理研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近幾年來, 陳鼓應先生、廖名春先生、陳松長先生等為《帛書周易》整理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張岱年先生、饒 宗頤先生、樓宇烈先生、劉大鈞先生、余敦康先生、許抗生先生、王葆玹先生、陳亞軍先生、李定生 先生、王博先生、刑文先生等都對《帛書繫辭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一個研究《帛書周易》的熱潮。
正在形成,一大批研究《帛書周易》的成果將陸續面世。《帛書周易》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研究,方能令人滿意。我熱切期待今天有更多的 人來研究《帛書周易》,也懇切請求廣大讀者對拙著進行批評指正。
鄧球柏 歲次甲戌,癸酉,丁巳 序於湘潭大學帛書周易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