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入翰林賦》是唐代徐寅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衣入翰林賦
- 作者:徐寅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白衣入翰林賦》是唐代徐寅創作的一篇散文。
《白衣入翰林賦》是唐代徐寅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白衣入翰林賦天寶詞人,李謫仙兮誰能論。出白屋而謁明主,脫布衣而為侍臣。唯夸其麗藻清辭,將承寵渥。不待乎腰金拖紫,便掌絲綸。則知人不英無以動乎邦國,主不聖無以振乎儒墨。二美...
《孔廣居稱白衣翰林》是民國詩人沙曾達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精研篆隸善詩詞,金石兼工嗜古奇。碑帖臨摩珍墨寶,翰林美譽播當時。作者簡介 沙曾達,字君敏,江陰人,優廩生,考職巡檢。著有澄江詠古錄。結集於民國二十年,作品對江陰山水名勝、寺院古蹟、園林物產、奇人異士,寄詠於詩六百餘首,錄四○九...
《剪燈餘話·芙蓉屏記》:“每日於白衣大士前禮百餘拜,密訴心曲,雖隆寒盛暑弗替。”《二刻拍案驚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見白衣大士出現,特來瞻禮。’”清俞正燮《癸巳類稿·觀世音菩薩傳略跋》:“《鹹淳臨安志》云:‘晉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觀音大士象。錢忠懿王(錢俶)夢白衣人求治其居。王...
《飄香當入翰林壺》是2014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佩。內容簡介 《飄香當入翰林壺》內容有倒犯·天賜逍遙、翠樓吟·書卷(雙調)、江梅引·夢、高陽台·少年老矣、采香子慢·迷蹤、玉蝴蝶·鏡花顏、錦堂春·長門漏、倦尋芳·盼歸、絳都春·丹蔻、齊天樂·琥珀、念奴嬌·逆旅、山亭柳·韓愈等。圖書...
予謂白以白衣入翰林,其蓋世英姿,能使高力士脫靴於殿上,豈拘拘然怖一州佐者邪!蓋時有屈伸,正自不得不爾。大賢不遇,神龍困於螻蟻,可勝嘆哉!白此書自敘其平生云:“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游於楚,指南死於洞庭之上,白禫服慟哭,炎月伏屍,猛虎前臨,堅守不動,遂權殯於湖側。數年來,觀筋骨尚在,...
3、《我本農家子,白衣入翰林──施議對教授的詞學研究》,廣州,《學術研究》(CSSCI),2016年3月,第3期。4、《繆鉞與施議對論詞書》,上海,《詞學》(CSSCI),2015年12月,第34輯。5、《“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第十七屆年會”綜述》,北京,《文學遺產》(CSSCI),2015年3月,第2期。(與趙利民教授合作)...
由是《性習相近遠》、《玄珠》、《斬白蛇劍》等賦洎百節判,新進士競相傳於京師。會憲宗皇帝策召天下士,對詔稱旨,又登甲科。未幾,選入翰林,掌制誥,比比上書言得失。因為《賀雨》詩、《秦中吟》等數十章,指言天下事,時人比之《風》、《騷》焉。“予始與樂天同秘書,前後多以詩章相贈答。予譴掾...
《紅樓夢影》是《紅樓夢》問世以來的三十餘種續書之一,清朝有13部紅樓夢續書(不算高鶚的續本),《紅樓夢影》和《紅樓夢補》算是較好的兩本。小說寫寶玉離家出走,賈政四出尋找,後在毗陵驛將其從一僧一道手中領回,即一改往日倚紅偎翠之習,入為翰林,進了衙門當差。不久,與寶釵生有一子。第十回寫...
”內翰道:“姓李名白,官拜翰林學士。”番使道:“多大的官,使太師捧硯,太尉脫靴?”內翰道:“太師大臣,太尉親臣,不過人間之極貴。那李學士乃天上神仙下降,贊助天朝,更有何人可及!”番使點頭而別,歸至本國,與國王述之,國王看了國書,大驚,與國人商議,天朝有神仙贊助,如何敵得。寫了降表,願年...
入翰林 隴上作 新燕篇 西施(二首選二)張麗華(二首選一)意有所得輒書數旬(四首選一)改官白下留別諸同年(四首選一)良鄉霧 落花(十五首選一)抵金陵(二首選一)謁長吏畢歸而作詩(二首選一)苦災行 淮上中秋對月 署中感興 捕蝗曲 留須 征漕嘆 分校 李昌谷有《馬詩二十一首》,余仿之作劍詩(...
十四歲,以神童領鄉薦[68],十五入翰林。每褒封,不知母姓氏,封葛母一人而已。值霜露之辰[69],輒問父所,母具告之。遂欲棄官往尋。母曰:“汝父出家, 今已十有餘年,想已仙去,何處可尋?”後奉旨祭南嶽[70],中途遇寇。窘 急中,一道人仗劍入,寇盡披靡,圍始解。德之,饋以金,不受。出書一...
雍正(1723年-1735年)時,免去旗籍,仍歸漢籍,累官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一統志》館總裁、《皇清文穎》館副總裁等。乾隆時(1736年-1796年),再入南書房,任禮部右侍郎、三禮館副總裁、經史館總裁等職。乾隆七年(1742年),辭官歸居南京,閉門謝客,著述終老。乾隆...
叔祖靖能,頗有神術,高宗時,入直翰林,為國子祭酒。武后監國,南遷而終。初高宗征師至京,拜上卿,不就,請度為道士,出入禁門。乃欲告成中嶽,扈從者多疾,凡噀咒,病皆愈。二京受道籙者,文武中外男女弟子千餘人。所得金帛,並修宮觀,恤孤貧,無愛惜。久之,辭歸松陽,經過之地,救人無數。蜀川...
小樓370年,勁節20歲,以文名入魯國翰林院。小樓391年,勁節41歲,因不肯參與文字獄而被牽連處死。第四世 小樓500年,勁節出生於吳國武將之家。小樓526年,勁節26歲,拜大將軍之職。小樓531年,勁節31歲,因不肯參與奪位黨爭被害。第五世 小樓650年,勁節托生於衛國名門望族。小樓695年,曾經為一國宰相的...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唐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
明太祖派翰林詹同奉印登門召其纂修禮、樂書,婉辭不去,答曰“豈有老婦將就木而再理嫁者耶”,以明不仕兩朝之意。為躲避官府,回到家鄉全堂。兵丁追至,路遇,楊維楨將紫暘宮念作柴湯官,兵丁以其不識字,任其自去。洪武三年,再被有司敦促,無奈赴京,賦《老客婦謠》一首再明不復出仕。抵南京,見...
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於朝,遣使召之,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於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於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
科進士。入翰林,改御史,掌陝西道。為人剛正不阿,不肯媚事權貴,被奸閹魏忠賢藉故削職。回廣州築園,與鄺露、黎遂球等人詩酒高會,揮寫書畫,所畫的山水、松石、人物皆精。畫中描繪:左邊白衣侍童手捧酒爵侍奉書生,書生端坐,撩二郎腿,書放膝上,手倚書案,案上文房四寶皆備。左右置盆養花,上部無背景。
入翰林 隴上作 新燕篇 西施(二首選一)張麗華(二首選一)意有所得輒書數句(四首選一)改官白下留別諸同年(四首選一)良鄉霧 落花(十五首選一)抵金陵(二首選一)謁長吏畢歸而作詩(二首選一)苦災行 淮上中秋對月 署中感興 捕蝗曲 留須 征漕嘆 分校 李昌谷有《馬詩二十一首》,余仿之作劍詩(二十二首選...
二傳為月忽那,北入見憲宗皇帝,以白衣官斷事從世皇南征,以勞拜禮部尚書,謚忠懿。三傳為世昌,尚書省郎中。四傳為禮,宣政都事。五傳為祖中,浙西監倉使。仲氏祖常,繇進士第二人官至翰林大學士。六傳為季子,隨都事公居於淞之竹崗軒,以懷靜名,不忘本也。敬題詩。爾家世德肇居延,忠義勛名兩代傳...
以白衣入值南書房②,開始了他的三十年仕宦生涯,經歷了康、雍、乾三朝。前十年是作皇帝的文學侍從,中間十年是充武英殿修害總裁,後十年是任翰林院侍講、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職,七十五歲才告老還鄉。作者簡介 方苞(1668——1749),字靈皋,一字鳳九,晚年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創始...
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
《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應詔至長安,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並賜食,親為調羹,詔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寫配樂的詩,而他卻在長安酒肆喝得大醉。范傳正《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舟白蓮地,召李白來寫文章,而這時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來見。一斗詩百篇,一作“斗酒...
入翰林 隴上作 新燕篇 西施(二首選二)張麗華(二首選一)意有所得輒書數旬(四首選一)改官白下留別諸同年(四首選一)良鄉霧 落花(十五首選一)抵金陵(二首選一)謁長吏畢歸而作詩(二首選一)苦災行 淮上中秋對月 署中感興 捕蝗曲 留須 征漕嘆 分校 李昌谷有《馬詩二十一首》,余仿之作劍詩(二卜二首選...
由左都御史趙申喬舉發翰林戴名世(人稱戴南山)的作品《南山集》“狂妄不謹”、“語多狂悖”,而且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戴南山在《南山集》的《與餘生書》中引用了方孝標的《滇黔紀聞》的南明永曆的年號。康熙五十二年二月,戴名世因此被斬,方苞免死,以白衣參加修撰工作,劉灝等因《南山集》案牽連入獄。事...
以赤手而扶神鼎,事在人為;即白衣而效前籌,君不我負。一洗欃槍晦蝕,日月重光;再開帶礪山河,朝廷不小。海內共扶正氣,神明鑑此血誠。謹檄。政欲誓眾發師,以弘光監國,不許草澤勤王,乃止。南都當事,遂以兵部職方,起函輝監軍江北。乙酉北騎渡淮,弘光宵遁,函輝亦乘間奔歸。時魯王播遷至台,函...
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仁。“紅門”諧“黌門”,“大仁”諧“大人”先生知其幾乎,何為又入職方也;太史非附熱者,奈何只管翰林耶。職方陳式齋戲對太史李西涯。 “幾”諧“[織]機”,“職方”諧“織坊”,“太史”諧“太濕”,“翰林”諧“汗淋”弄子弄獅,一副假頭皮,難充真獸;畫工畫猴,這等無...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